看板 Wrong_spe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W-language 看板] 作者: nakadachi ( ￾ NN￾ ) 看板: TW-language 標題: Re: [網站] 陳冠學台語講座 時間: Mon May 8 01:55:35 2006 ※ 引述《TWkid (對手)》之銘言: : http://www.taigu.org/index.htm : 資料頗多。 可惜很多都是牽強附會 舉幾個例子 模糊 日語就有もこ 所以中古漢語就已經有這個詞了 不是什麼"矇霧" (聲韻對應不和 根本看不出關聯) 清楚 日語也有せいそ 和:和平,我和你 ("和"表並列的這種用法唐詩中就有了) 就:研就,我就來 (這在元曲中有出現過) 聞:見聞,聞到香味(明明是耳,怎變成鼻?) (這在唐代李商隱的詩中有) 的:目的,你的 (這種用法宋代開始有了 寫作"底") -------------- 看過很多講台語的網站 常常把"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抬出來 然後把閩南語捧的老高 說是上古音的遺留 這位陳先生還說是閩南語是獨一無二的 事實上 輕唇音和舌上音的產生並不會非常早 在南北朝可能有些地方沒有產生 也因此現代很多方言也都殘存一些字的白話音有這種現象 只是數量上多或少而已 像是雙峰方言知系章系見系三等都讀舌尖塞音 清唇音跟閩南語一樣讀舌根擦音 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話(湖南城步是地名 青衣苗是族群名 "人話"是他們對母語的自稱) 這種情況也不少 像是頭髮to pe 蜜蜂mie pong 中間tong kai 炒菜to tsa 另外客家話也有不少字的白話音有這種現象 還有一點 很多人以為古代文學語言只有文言文 口語是不能記述的 講的好像白話文跟孫猴子一樣 是清末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我之前提到的"字寶" 就反映了唐代用漢字紀錄口語的事實 這反映在傳奇小說 還有敦煌變文 元曲 西遊記 紅樓夢 這些大家都熟知的古代文學 敘述時半文半白 但是人物對話用的可都是當時的口語 成書於明代的西遊記 盛清的紅樓夢 人物對話都是用白話文寫成的 現在我們用的白話文語法 很多都是源於唐代和宋代古白話 反映了當時北方的口語 像是"甚麼" "這(+名詞)" "(形容詞+)底" 在元代明代又進一步發展 並且隨著語音改變用字也跟著改變 白話文語法也是發展了很久的體系 絕不是清末白話文學家們獨自創造出來的 推薦兩本書 中國語歷史文法 太田辰夫著 中國中世語法史研究 志村良治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3.116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3.116 (05/08 02:05)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3.116 (05/08 02:06)
MilchFlasche:讚啊!謝謝你讓我解惑漢語口語語法一直是存在的:p 05/08 14:30
dotZu:推一個 05/12 18:0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6.91.211.179
MilchFlasche:大推這篇! 02/22 13:17
Twinggy:這個id的文章我一定看... 02/27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