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uGu-BaL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 http://blog.yam.com/amjads/article/72702847 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amjads&f=10334587&i=26020978 早期關渡大橋未興建前, 關渡宮的媽祖要回來龍形繞境, 都是從宮前碼頭搭舢舨船 先來到外獅頭, 再展開一年一度的繞境活動, 路線依續是外獅頭-頂寮-媽祖路(今 頂寮二街及龍形一街33巷)-龍形集會所-石壁腳, 因為只有一天的時間, 光搭船、 人力運轎及爬山路到石壁腳, 時間會過於倉促, 因此後來就改訂農曆正月24日, 也 就是讓出正月11日, 先讓北投五角頭(北投街、唭哩岸、石牌、磺溪頭、嗄嘮別) 先行繞境, 而龍形成為外庄第一繞境順位, 並且加長活動天數... 後來關渡大橋興建後, 迎請媽祖不再使用船隻, 改由車輛先將媽祖請至龍形集會所 , 等繞境的隊伍(包含淡水清水祖師, 渡船頭的范謝將軍...)全部集合完畢後, 就 直接沿龍米路一路往南行進, 至外獅頭後回轉接續現今的路線... 圖中亮藍色是舢舨船的大概的路線, 亮紫色是迎請車隊的路線, 紅色是現今繞境 隊伍的主路線, 亮綠色是山路車隊的路線, 在更早期應該會用牛車護送上山... 只是往石壁腳的路線, 是否為現今路線尚有待確認, 早期也有可能是從慈惠堂沿溪 入山 往年的繞境活動都是九點多才開始, 今年似乎有所考量才提早八點開始, 因為我是 住艋舺橋, 所以隊伍沒幾分鐘就已到達我們這裡, 大約九點鐘就迎完二嗎的神轎... 然後背起背包... 九點半來到占山, 繞境的隊伍很快的, 從外獅頭回頭往頂寮這邊 行進... http://pics13.yamedia.tw/42/userfile/a/amjads/album/1530fc52ec7dd9.jpg
今天的重點是石壁腳, 早期雨量大時這石壁會滴水成濂, 因此有石壁垂濂之景, 這景以前小時在石壁腳曾看過幾次, 如今只好等接下來的春雨, 是否還有機緣一 睹這消失的水濂 http://pics13.yamedia.tw/42/userfile/a/amjads/album/1530fc569dae93.jpg
行走在媽祖路的二媽隊伍, 在早期這一條路只是條田梗路, 後來演變成保甲路, 再後來路幅擴寬便成現今的柏油路, 小時後常常溜到這邊的田地玩耍, 如今水田 沒有了, 水圳廢了, 代之而起是一間間冷冰的鐵皮屋 http://pics13.yamedia.tw/42/userfile/a/amjads/album/1530fc58248a39.jpg
大約 11 點以後隊伍在龍形集會所後面休息 http://pics13.yamedia.tw/42/userfile/a/amjads/album/1530fc592d73b8.jpg
中午車隊駐駕在石壁腳的慈光廟, 此地為百多年前媽祖避難之處, 大約停留約 20 分左右, 車隊依序下山, 然後往淡水河邊繞行在入活動中心入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67.207
summer201:推~ 03/01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