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XiangShe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我不想改標題,不過我覺得不是你的問題 問題是 「什麼是相聲」 : 我想大家都知道,相聲不是笑話,那相聲是什麼,為什麼好笑 : 我個人也偏愛魏吳兩人的老段子,其實你仔細去看兩老的演出 : 特別精湛的 幾乎都和京戲有關 不可否認京劇影響相聲演員非常多 傳統相聲很多舞台上的東西都是從京劇過來的 不過京劇就是以前的流行音樂 拿他開玩笑找包袱才有樂子 現在因為觀眾不懂京劇 演了也不見得有效果 所以只能找些不懂戲也看得懂的段子 像是黃鶴樓之類的 像馬三立的賣掛票唱的最後一句 我就始終不知道包袱在哪裡 可是那時的觀眾懂 劉大學問演的時候就只好改成歌仔戲 加大差異讓觀眾了解他唱錯了 如果相聲是現在才開始發展 可能京劇的段子就會幾乎消失 取而代之的就是現在的流行歌曲 滷蛋蔡腸之類的包袱 : 其他像報菜名、螞蟻上樹之類的, 看得出來吳老都有一搭沒一搭地在講 : 因為相聲是一種諷刺劇,它諷刺、調侃的是京戲、票友、戲包衭 : 現在也許很難想像,但如果各位有看「梅蘭芳」 : 你會發現舊時北京還真有這麼一群人是能「抖包衭」的 : -- 這裡抖的,是「戲包衭」 : (比如說 受了委屈,就唱「蘇三,離了洪桐縣~ 將身來在 大街前...」 ) : 這些人甚至當十三燕稍微改戲都會大呼「演壞了」 : -- 他們都背上了,只消聽台上唱第一句 他們就能入戲 : 所以「黃鶴樓」才這麼好笑 : 如果以「諷刺主流表演」「諷刺民生當紅議題」來說 什麼是相聲 : 其實「全民最大黨」就是相聲 全民最大黨固然諷刺好笑 但仍是以角色扮演為主 不能稱為相聲 當然他是有些相聲的精神在裡面 但是要說「全民最大黨」就是相聲 是有相當問題的 : 只是「最大黨」 每天都要播一集,所以他的編劇很鬆散 : 可惜的是,自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舞台表演就不碰政治了 : 台灣的偶象劇又不夠精粹到可以諷刺、會被牢記 : 所以相聲才會走到無段子可講的地步 : 最近joke又開始翻出日本陣內智則的單口相聲 : 之前有美國一位腹語師的表演 :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腹語那個是真好笑 我也很推薦 : 這就是現代相聲的方向 -- 去把玩、嘲諷現代人生活、時事、政治、文化、戲劇 : (陣內的點子都是生活性的;那位腹語師則是不忌政治、不怕觸怒地方群眾 : joke 還有一篇另一位腹語師的表演 是嘲諷舊時美國上映日片時 : 配上美語、造成口不對詞的現象的 非常好笑~ 這就是對主流戲劇嘲諷) 台灣現在沒有什麼人事物是可以引起所有人共鳴的 歌手除了王力宏、周杰倫、蔡依林等人 沒有幾個是大家都認識的 鄉民哏也只有鄉民懂 SBL、中職也沒有什麼人看 連以前統一的國立殯儀館課本 現在也都變成多元課本 多元文化造成的後果就是 台灣人的共同記憶變得少之又少 所以為什麼阿扁那時候相聲演員拼命消遣他 主要還是因為大家都認識 大家都知道 大家都有共鳴 當然不排除觀眾政治傾向的原因 當沒有一個大家都懂的東西時 相聲演員很難以這些東西創造出一個經典的段子 大多又回到時事這種效期很短的包袱裡 當然還是有人找到一些值得諷刺的東西 像是流行哥哥唱、貓爸爸、卡撐人......等 但是這種素材已經越來越難找了 我是很期待有人寫個詐騙集團的段子 大紅之前寫過 可是沒有尾巴 : 又說到 : 好吧,講老段子 為什麼現在的相聲家沒有魏吳講得好 : 我覺得不是經驗 : 而是,因為他們是 「相聲“家”」 : 相聲裡被捧、被模彷的名角大家 都是唱京戲的 : 相聲表演者在表演時 : 一直就是一個 世俗的、嘻笑怒罵的、或迂腐 或呆傻 或死要面子的 : 還是看黃鶴樓 : 魏龍豪(合十) 的那麼一句「你就提拔我一句,也小不了你、大不了我呀」 : 以白話來說「還真是xx的欠扁啊」 : 明明忘了還裝會 被拆穿了還一副「哎,你這麼拆穿我對你有什麼好處」的酸樣 : 再對照 「張飛要出來了 別害怕」裡邊的馮宋的演出,就差這麼個「味兒」 : 不是他們沒「哎」那聲 不是他們京戲底子不夠 : 而是他們沒入到那戲,姿態不對 -- 不夠欠扁 只以馮宋兩人作舉例就要否定所有現在說相聲的 老實說我覺得有點問題 這兩個人並不是台灣最好的相聲表演者(當然是最有名的沒錯) 你要是拿王振全、劉增鍇然後挑挑他們的缺點 這篇文章就比較有說服力 : 當然,現在表演者的地位提升了沒錯 : 但,說相聲要有說相聲的樣兒 不能拿大學教授的感覺上台 : 「張飛」那場,我覺得與其說相聲,倒不如說是京戲教學 : 現在人不看京戲了,尤其台灣、尤其台灣人口本來就沒那麼多 : 相聲要講得好、還要經營觀眾票房的確很難 : 相聲這東西,在台上你那身份還端著 準講不好 : 但,馮、宋 不營造這種專業身份,戲迷能多嗎? : 只能說台灣真的市場太小、人也太少;難得有幾個肯往這路上走的 : 不踏上大舞台還真掙不了幾個錢 宋少卿我覺得還好 我從不覺得他的舞台形象是走專業學者路線 也沒有端架子的問題 : 在美國 有專門講笑話的pub : 或是小劇坊、秀場(真的有很多人會去的 台灣的都是領補助吃飯的) : 在日本 有類似早期台灣「黑貓歌舞團」那種 像小電影一樣的劇場 : 這些地方多的是沒成名的搞笑藝人想點子上台表演 : 之前還有一個日本電視節目故意找吃過中飯很撐的人去看 : 能讓他們之中十個以上笑出來才算過關的 : 不像台灣的相聲觀眾,還得先被教育 哪兒該有一聲笑、哪兒該股掌、該道聲采 : 好像相聲演員是玻璃作的,你讓他受了點委屈, : 哎,那不,還真怕他不演改行大夥沒得看了咧 這其實才是我真正想回的一段 當然演員沒把觀眾逗樂是演員的不對 但是正如你所說梅蘭芳的情節一樣 梅蘭芳去美國演出的時候底下靜悄悄的一個聲音都沒有 直到演完之後所有掌聲才一次爆出來 這就是東西方觀眾的差別 現在台灣的觀眾大多屬於西方觀眾的習慣 我之前去看京戲 在底下喊聲好 還被朋友制止 卻不知演員等這聲好熬了多久 觀眾當然需要教育 但不是說觀眾程度不夠 而是要讓觀眾融入中國劇場的氛圍 叫好、鼓掌這些都屬於觀眾和演員間的互動 不是要觀眾這麼作 而是要告訴觀眾可以這麼作 等到演員的演出真的打動觀眾時 才不會有那種"叫好好丟臉"的感覺 觀眾不是傻子 你真逼他笑他也笑不出來 : 就連「梅蘭芳」裡的十三燕,抱歉,觀眾不賞臉走人都可以 : 台灣卻不行 台灣沒有不行 只是大部分人不好意思 又或者覺得花了錢睡個覺也好 我就認識一些人專幹這種事 : 真的,不只馮宋 我覺得現在的相聲演員「舞台表演者」的身份都沒放下 : 所以同樣的段子、同樣的台詞 : 聲沒拗上、眼神沒使上 人就不夠腐、不夠猥瑣 打不進觀眾心坎裡 : 說真的,你們不覺得 有時候全民最大黨裡邊的人比較欠扁嗎? 這段推文說過了 以上 -- -- 在台北的街頭 我空著車後座 多了一頂安全帽 少了一雙手 http://www.im.tv/vlog/vlog.asp?memid=668393&itab=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4.225
Forestwinds:可以問一下腹語的關鍵字嗎 話說我找腹語找不到 04/15 15:06
Forestwinds:自己回自己 找到了 原來剛剛我一直打錯字 xddddd 04/15 15:07
spooky221: 該說台灣觀眾比較「善良」嗎?還是只單純覺得花錢沒看 04/15 18:28
spooky221: (待)到底很浪費……?XD 04/15 18:28
ilyvonne:嗚 我網誌上的連結壞掉了,不然真想自肥一下XD 04/15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