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XiangShe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想了一陣子,才決定回這篇文章 -- 第一個想說的是:台灣如果連相聲演員都不能堅持說標準國語 那還有什麼人該堅持? 相聲以語言藝術為招牌,如果不把國語說好,那便已喪失根源 相聲演員在台灣就是應該要把國語說好(但是我不支持北京腔) 但是台灣演員到了大陸,唱首台語歌,表示自己的出身,這也犯罵? 如果你同時會二胡和小提琴,你到了歐洲會選擇表演哪一個? 郭樊那段說真的就是雜巴湊,內容不需去深究 「倒退嚕」這段的音樂是用台灣的牽亡歌,內容也多與台灣民俗有關 台灣哪首歌像它一樣又本土又熱鬧又有包袱(而且還很好聽) 在台灣任何柳活的段子,只要唱到這首,肯定全場high到翻 為什麼要覺得這首歌不適合放在這種地方唱, 又為什麼要覺得這首歌是演員拿來代表台灣呢? 又哪首歌適合放在這種場合?又熱鬧又有包袱...又代表台灣? 第二個想說的是:所謂怯口,本身詞意就帶有貶義,沒有什麼侯寶林就如何如何高尚 怯就是北京人自覺天子腳下高人一等,看外地來的都犯怯 怯口本來是以北京人的角度去嘲笑外地人 經過演變,怯口現在基本上是用來塑造角色,或是刻意製造語音混亂 以製造包袱 大陸在評論「很難說的國語」時便提到,這一段的難得之處在於把平時 用來嘲笑的怯,拉高到以他的純真、誠實打倒那些高高在上的城市人 (原文當然不是這樣,但是大概的意思是如此) 在台灣要模仿口音,當然是以台語、客語、原住民腔為主 現在學山東、蘇州、四川方言,在台灣誰聽啊? 但是現在表演還要這般考慮到政治正確 不說台語被人說不本土; 說了台語被人說吃豆腐 把台語說雅了,觀眾聽不懂; 把台語說俗了,也會傷害到皇城之內的和氣 「要說我們是泛藍還是泛綠,依我說就是犯賤」~by台灣之最 第三個想說的是:目前台灣人對台語的認知真的足以用它作為本體, 而演出所謂「語言的藝術」嗎? 歌仔戲沒有字幕大家聽得懂多少?台語講古沒有字幕大家聽得懂多少? 霹靂布袋戲沒有字幕大家聽得懂多少? 台語的雅有目共睹, 但是偏偏雅的部分大家不懂,俗的部分倒是一聽就明 相聲演員本來就以國語(甚至是北京話)為主要使用語言 要這批人去發展台語相聲,或是展現台語雅的一面,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原po也沒有這樣要求啦) 廖澎的秀固然好笑,但起碼我是還沒聽過被誰評論為藝術,鐵獅亦然 這話不是在說相聲就多高級 但發展至今,相聲起碼從侯寶林起就有一群人有意識地要讓它成為藝術 於是題材淨化、研究理論問世,不管怎麼說起碼包裝的好看 而廖澎與鐵獅有這份意識嗎? 如果純就娛樂性而言這兩者的確比現在的相聲「有過之」,但藝術性呢? 或者起碼這是台灣人自己把台語講俗了,所以政治還算正確呢? 真要說,台語相聲我會舉王一明、梅子、阿炮阿嬌,等人為例 客語的部分可以去看看【日頭下月光光】(水管上很多片段) 已經有一批人很認真在做這些方言的說唱藝術 畢竟發展的時間比較短,推動的阻力也比較大, 也希望大家多去注意一下他們的動態 我以前很喜歡聽林進德的台語講古,現在吳樂天也還在說 他們的台語很雅,很好聽,很推薦給大家 可惜林進德的資料現在找不到了,如果有誰手邊有,是否可以指引明路 最後要說的是:我支持原po不願意看到台語被人拿來當作被嘲笑的對象 我也不喜歡純粹招笑用的怯口 但是在凸出及區分角色、情節及包袱需要時, 怯口本就是非常好的表演手法 而當現在連媒體、影視、表演...各方都在用台語(或台灣國語)招笑時 我想,該檢討的是我們的教育,該檢討的是每個民眾 表演者如果在吃「台語豆腐」(引用原po說法)時, 如果得不到笑聲、掌聲 那還有誰會用呢? 說到底,表演者只是反映出觀眾的內心罷了 如果原po覺得自己所舉的這幾段表演就已經是在吃台語豆腐 那我認為,你的反應真的過大了 你的相聲老師要求你的怯口,如果與內容無關 或許也是怕學員對於語言的掌握以及表演的能力不夠, 因此希望用台灣國語製造笑果 如果你覺得不舒服,應該與他討論一下你的想法 是否要寫篇文章,給人一種相聲就是高級外省人欺負在地本土人的聯想 是否要用這麼大的帽子扣在相聲上面? 我覺得就該好好斟酌一下 -- 謝謝原po寫了這麼長一篇文章,相聲版的確很缺討論文 -- 現在的女生太難了, 認識三個月的跟我說:我們還不熟,可以先做朋友嗎? 認識一年的跟我說:我們實在太熟了,只能當朋友。 年紀大的嫌我小,年紀小的嫌我老,不在乎年紀的要有錢,不在乎錢的要長得帥, 不在乎外表的,左手緣分、右手感覺,合成好人卡,一樣把我釘在牆壁上! BY 地理圖~阿宅要脫團 黃小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06.64
s1an:客家電視台有客語相聲耶 台語也可來個台語相聲 03/25 02:33
spooky221:說到答嘴鼓,我第一對就想起阿炮阿嬌~ 另外也推《日頭 04/20 19:43
spooky221:下月光光》哦! 04/20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