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dia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otofolio (投①號,逆轉勝)》之銘言: : 所謂「官方語言」如果像這樣只有「國語」 : 那也只是把某個語言作為主流語言壓迫弱識語言「合法化」而已 : 一件事合法並不代表他在道德上的合理性 : 君不見有性別歧視的民法過多久才被修掉 : 要講這種缺乏證據只有自有心證的「整體而言」我也會 : 整體而言國民黨支持者最愛講的就是挾著「官方語言」的光環 : 來壓迫其他語言 : 由於有「國語」這個看似合法的保護傘 : 講起歧視性的語言更是毫無節制 : 這不是幾十年前的事情 而就發生在這個討論串中 : 如果只看這個討論串就可以發現 : 國民黨支持者講了 : 「重要的講話用閩南語講就是不尊重」 : 「最多人聽的懂國語所以講國語就好」 : 這類的多欺少的歧視性言論 : 民進黨支持者呢? 事實上我認為你已經轉移焦點。 就台灣這個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社會而言,官方語言有存在的必要性。 不然就會出現各族群間無法有效溝通甚至造成誤解的情況。 官方語言有存在的必要,那麼進一步就要問, 誰要擔任官方語言這個角色? 目前看來是華語。 與華語相似的一個世界性的例子,就是英語。 英語不過是英國一個島國使用的語言,但現在卻是世界通行的語言。 英語霸權的建立比起華語歷史更悠久,手段更激烈, 但現在沒有人懷疑它的世界共通語地位,也不會有人想取而代之。 就中華民國而言,總統乃至於政府公開的談話,本來就該用官方語言。 現在被設定的官方語言就是華語,此所以被人質疑。 假設今天官方語言已經被改為閩南語,如果總統用華語宣佈重大政策, 也應該要被質疑,這種標準是一致的。 台灣最多人聽得懂的語言是華語,這是因為華語佔據了義務教育國語(文)的位置 就好比日治時期,日語佔據了小學教育中的國語的位置。 沒有被設定為官方語言,不等同於歧視非官方語言的其他語言 反過來說,把全部的語言都設定為官方語言,這策略本身就會妨礙溝通。 語言社群的轉移,官方的語言政策確實有某些影響,但並非全部。 主要還是語言使用者的轉移,從使用母語到使用非母語,原因很多,無法窮究。 當在民進黨追思228的場合,葉菊蘭用國語發言,被嗆怎麼不講台語(指閩南話)時, 我認為這是民進黨某些人及其支持者閩南(或河洛)沙文主義造成的後果。 文化與語言息息相關,連語言本身都可以當成鬥爭工具, 民進黨的文化建設,其根基非常脆弱,論述也相當貧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