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dia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1/today-life8.htm 《星期專訪》陳宏宇:建蘇花改 政府準備好了嗎?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黃以敬/專訪 梅姬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出現的創紀錄風雨,不僅在宜蘭、蘇澳造成五十多年首見的災情 ,蘇花公路坍塌更已造成三人喪生及二十三人生死未明,花東民眾怒吼要政府加速興建蘇 花改,政治與環保爭議一觸即發的緊繃氛圍中,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提出疑慮,面 對至少十一條大小斷層、不規則褶皺的敏感地質,蘇花改真的就只是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嗎?有這麼簡單嗎? 地質脆弱氣候極端 大雨易釀災 記者問:國道走山、蘇花公路崩塌,今年慘劇不斷發生,台灣這片土地生病了?遇水必淹 、必塌? 陳宏宇答:台灣原就是非常年輕、很活躍的地質,太平洋、菲律賓板塊經常碰撞,地震相 當頻繁,花蓮一天就有八、九起地震,氣象局常宣稱是正常能量釋放,但不應掉以輕心, 因為這是台灣的宿命,環境條件脆弱,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的地震多國家,地球是石頭剛性 體,碰撞擠壓造成裂縫、破碎,雨水進岩縫造成水壓力,小則落石、大就是山崩。 台灣地質又多屬沉積岩,順向坡偏多,日本等許多國家地理教科書多認為走山崩塌災害應 多是在二十五度傾角的坡度上,台灣卻打破常規,國道三號走山是僅十六度傾角的山坡, 草嶺山崩八次塌下一億三千萬立方公尺土石,傾斜角度才十二度,就都是地表與地形平行 的順向坡問題,這也是台灣的另一宿命。 令人憂心的是,氣候又極端變化,氣象單位常說台灣一年平均颱風四到五個,但颱風變化 多端,降雨變得更極端且不均,高屏部分都會地區在凡那比颱風降下六百毫米左右的日雨 量,幾乎是百年難得一見,宜蘭、蘇澳則因梅姬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出現史上最高的日 雨量。 地質環境脆弱,加上外在氣候惡化,災害不斷出現,不只山區,都會也受災,在在提醒我 們,地質敏感要非常注意,許多地區開發量就須減少,建設要小心;例如國道切斷岩腳, 固定山坡的岩錨、土釘就須更粗更大。而都會區排水量勢必要高於以往建設經驗值,才能 在未來百年容納老天爺的降水。 大層面來看,山地更要做好水土保持、落實監測,不要以傳統工法心態, 以為做了就安 了,例如蘇花五十毫米雨量的封路監測值是否恰當?都必須檢討。蘇花經常落石,早有很 多警訊,只是官方與民眾都好像視而不見。 褶皺地形斷層遍佈 工程更複雜 問:蘇花公路坍塌,吳揆已打包票蘇花改若十一月通過環評、年底就要發包動工,怎麼看 蘇花改的興建? 答:蘇花改與蘇花公路是兩回事。花東民眾高喊「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這種心情,各 界都可理解與支持。只是,蘇花改真的只是一條回家的道路?如果只是要讓民眾通過烏漆 抹黑的隧道回花蓮,較單純,但旅客也只走黑暗隧道直通花蓮?看不到花蓮特有的清水斷 崖、懸崖峭壁美景,這恐斷送許多觀光商機、地方政府及業者只怕也會跳腳。 所以除了建蘇花改,交通部決議蘇花公路也繼續運行,旅客恐怕還是要走蘇花公路,同樣 的危險問題沒解決,大批遊覽車要走哪裡?「回家的路」跟「觀光的路」不同,需不同建 設思考,但一樣都須做更細部地質調查,一樣要用最高標準去要求安全。 蘇花改工程其地質複雜度,恐怕未如交通部宣稱的「比當年雪山隧道簡單」。據地調所資 料,蘇花改經過的地段可能有小帽山、猴椅山等十一處斷層及其他不知名斷層,遠比雪隧 多,且學者早就提出警訊,雪隧是較規則的褶皺地形岩層,蘇花改則是不規則的褶皺地形岩層更扭曲、破碎,還被斷層截斷,且要經過好幾個向斜、背斜構造地段,複雜度恐超 出預期。 要安全回家或觀光 環評莫草率 當初英法兩國蓋英法隧道,地質調查經費就佔了總工程經費七%,而雪隧當年地質調查只 有一.六%,工程單位也以為簡單,買了十幾億的TBM鑽土機,號稱一天前進五百公尺 ,結果工程塌了至少二十次,湧水量超出預期,十幾億鑽頭被砸爛無法動彈,工程嚴重延 宕,雪隧因此不斷追加預算,幾乎成無底洞。 這次蘇花改地質調查經費更不到一%,政府又宣稱蘇花改要十一月通過環評、二○一六年 完工,意味規劃至少六年半工程,要縮在六年內完工;「當年雪隧也號稱要六、七年完工 ,結果十五年才完工」。 這次蘇花改的地質調查太少,規劃案引用的多是台鐵北迴鐵路的經驗數據,忽略了山區地 質變化很大;除外部地質調查,一定還要內部的更細部調查,環評必須審慎小心,也不能 太急著趕工完工。 此外,蘇花公路也要作地質調查,更要落實雨量與土質等變化監測。交通單位一度說要建 闢護點,只怕接著又要設休息點、觀景點,到底要安全還是要觀光的路?必須先釐清,越 多開發,道路原有負荷量設計與功能就變質了。 不安全部落達62% 保命須撤村 問:台灣地質年輕易變動、複雜又敏感,有什麼防災或改善建言? 答:小林村發生災情之後,政府委託我進行中南部一百八十五個山區部落調查,就發現一 百一十五個部落不安全、高佔六十二%,一發布就引發居民反彈抗議。但這次凡那比颱風 、梅姬颱風,政府一口氣就撤村兩百多個,有人問會不會太多?「不會,因為這是保險、 是該做的」,所以山區部落沒災情傳出。 「我們是從許多生命的代價中學經驗」,林肯大郡後警覺山坡地建築,國道走山學到順向 坡須監測,高雄、宜蘭淹水才談滯洪池,蘇花公路坍塌出人命了,才去談監測封路。政府 每次災後都宣稱要通過地質法,但地質法躺了十五年還是未立法,民眾連居住地方安不安 全都不知道。 這次蘇花公坍塌之際,剛巧義大利國家災害防治研究中心學者來訪,就質疑蘇花公路地質 敏感,為什麼台灣政府沒提早警告旅客?公告地質敏感區這種保障民眾生命安全的事,為 什麼一定要等立法?政府隨時都有責任應該做啊。 當時找出的危險部落,其中那瑪夏部落,我幫忙選了一處較高但較安全的台階地可遷村, 村民說要遷,那就要開雙線道路,有人又說可以開民宿,我就叫他不要再說了,這跟地質 安全、生命安全的要求不同,這是政治問題了。 遷村是政治問題,蘇花是要回家還是觀光的路?也是政治問題。 台灣的土地要好好規劃利用,已是老生常談,但政府總說沒立法配套,所以不能公布地質 敏感區、怕影響房地產,也不能強制遷村、不能隨便封路;防災是不能投降於情緒問題或 政治壓力,需要智慧與魄力。 速公佈地質敏感區 供預警防災 地質敏感區不應污名化,只是要多作防範、小心開發量、建設要因應,總比鴕鳥心態不知 道得好。日本NHK電視報導小林村災情後,日本國土交通省立刻請東京大學圈出地質敏 感區,日本政府於法無據也照樣做。我們政府如果真有心,照樣可在現有法令下公布地質 敏感區,建立嚴密的預警、限建、監測及撤離等各種防災機制。 一九九六年賀伯風災,南投縣陳有蘭溪地形地貌全部變形,當地神木村唯一一家雜貨店老 闆,堅持不遷離,去年莫拉克風災,土石流又淹進他家,村民都以為他死了,結果早就練 就一身逃難功夫的他,帶著妻小走下山,他後來第一個簽名要遷村;他感慨:「老天爺給 了十四年時間,不斷警告我,放我全家一條命,難道我還要這樣不愛惜性命?」 老天爺給台灣很多次教訓、也給了很多次機會,台灣人要如何愛惜生命、走出真正可以安 全回家的路?很多人早有答案,只看何時要下定決心去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7.106 UmbertoEco:轉錄至看板 GreenParty 11/01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