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k-w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tos (麥子)》之銘言: : 培根以前就有實驗,但是那時候的人不認為實驗結果就是解釋或描述世界的全部。 : 而培根之後則有人認為,僅只有事實或實驗結果作為基礎的陳述或理論可以被肯證。 : 並且陳述或理論只需要事實或實驗結果肯證即可。實驗結果是理論的充要條件。 : 我個人不接受這樣的說法。 你說的這兩個並不衝突阿 只是實驗結果是理論的充要條件需要嚴謹一點 因為實驗要做到無限多次, 才能成為理論的充要條件 : : 你所謂的反對實驗還是繞在自然齊一論上, 老實說我覺得這沒有什麼意義 : : 要不要把科學目標放在真理上是個人信仰問題, 與科學無關 : : 科學找的只是最適當的描述, 這也是人類能力範圍的極限 : 事實上科學並非人類能力的極限,人類的認知能力可以粗分為感官與理性, : 感官又可以分為外感官(五感)與內感官(意識),宗教信徒則多承認靈性(超越感官)。 超越感官嚴格來說也是一種感官, 只是沒有被廣泛承認 所以還是只有理性跟感觀 : : 自然齊一論是不是真, 不會影響到科學今天的地位 : : 另外你我不懂你說的動力因量化世界觀是什麼意思 : 亞里斯多德解釋世界的時候採用四因說,也就是「形式因,質料因,動力因,目的因」, : 舉例而言(僅用於解釋四因說),一張桌子之所以會是一張桌子,我們可以說 : 1. 它的形式是上端平坦且有四隻腳,因此它是一張桌子 : 2. 它的質料是硬的,可承托某些東西,因此它是一張桌子 : 3. 它是一個工匠所造,因此它成為一張桌子 : 3. 它是為了要拿來擺放東西,因此它是一張桌子 : 在古希臘時期的人解釋現象可能有此四種不同的角度,例如亞里斯多德解釋重力, : 他認為所有的物品都有其本質,大多數物品的本質是「土」,因此會意圖回歸家鄉, : 故遠離地面的時候就會盡力回到地面,因此上拋物品就會落下。 : 然而火的本質卻是「氣」,因此會意圖回歸家鄉,靠近地面時會往上回到空中。 : 這樣的解釋是「目的因」的解釋,將某些現象以「目的」來解釋。 : 多數宗教徒採用的宗教觀點解釋現象也是採用同樣的角度。 : 伽利略所採用的動力因角度,忽略其它三種描述世界的角度,單從動力來解釋現象。 : 也就是每一種現象都是有某種動力帶動而產生的,也可以視為是機械論的世界觀。 : 所謂的量化觀點則是將所有的動力都可以以數學量化的角度來衡量與描述。 : 透過這樣的價值觀促使人們以此角度鑽研,進而產生了古典力學。 : 事實上古典力學即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它不問形式因、質料因, : 不論描述的對象為何,只要有其量化的質量與力的大小,古典力學就會成立。 : 更不用去問目的因,誰去做與為什麼去做,對於物體運動的描述毫不相干。 : 雖然動力因的觀點與量化的描述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過在歷史上的確相伴發生, : 自文藝復興到近現代的工業革命,動力因與量化描述的世界觀取得莫大的成功, : 相較於之前的哲學困於形上學與知識論的泥沼,揚棄形式因、質料因與目的因的描述, : 搭配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方法,使得人類對於世界的掌握站上新的高峰。 : 只不過這樣的描述是否就是一切,是否就完整,倒也不見得。 : 認為現代科學的方法與描述方式就是人類認識能力的極限,似乎略為武斷。 受教了 不過你說的桌子例子我不太能理解 桌子是一個定義, 而不是一個現象 你的四因似乎應該用在別的地方, 如石頭會落下等 至於現代科學方法是否是人類認識能力的極限我覺得很明顯 就算有什麼修道成仙的方法, 那也只是拓展人類的感官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2.2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