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k-w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epsilin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之銘言: : 既然原po不肯去佛學板請益, : (其實原po的問題,在佛學板已經被問爛了) : 那我就野人獻曝稍微說明一下。 1.佛法板似無此問題的楷定回答, 而且經常變成吵架各說各話, 我覺得原po來這邊尋求不那麼主觀性的意見, 也有些道理. 2.佛法板幾乎都是佛教徒, 末法時代的教徒特性就是OOXX, 也許 聽聽其他角度的想法會有意外的幫助. : 在佛教的觀念裡, : 解脫輪迴,是最重要的修行目標。 錯了吧, 解脫輪迴是「方便化城」, 讓你有信心學習無上佛道. 僅以解脫輪迴為滿足的人, 在大乘經之中不是被 佛陀稱為-- 焦芽敗種--焦佛菩提芽, 敗佛菩提種. (入無餘涅槃就從三界時空中消失, 不能修佛菩提道了) : 然而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 : 這個目標是不可能短期實現, : 而只可能一世又一世修行。 又錯了吧. 阿含經就說精進者一至四生可證阿羅漢果(解脫輪迴), 又聞佛說法只要有恭敬心, 最少一生可證初果, 則至遲十四生內 必脫輪迴 (經文:七次人天往返 究竟苦邊). 事實上, 信力具足者聽聞正確的「蘊處界空」法義後, 若慧解強 在很短時間便可自己思維確認, 因此斷除我見得證初果, 甚至當 下證果. : 修行,有兩種階段性的目標。 : 一是修福,二是修慧。 修福修慧就是菩薩道的雙輪, 如果真的只求「解脫輪迴」, 其實 最偷懶只要設法懂了「蘊處界空」法義即可. 所以說是為了成佛才要走長遠路, 那麼福慧雙修就不可偏廢了. : 為甚麼有人天生聰明,有些知識只看一點點皮毛,領會就很深? : 在佛教認為,這是因為累世積有慧根。 : 為甚麼有人天生好命,不用拼死打工就能輕鬆念大學? : 在佛教認為,這是因為累世積有福緣。 : 對於有慧根的人而言, : 通過讀佛經,可以瞭解佛學的道理。 : 進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 讀懂與讀不懂的人都會改變. 不懂的人把中道看成類似儒家的中庸之道, 變成世俗化 的修身養性, 雖有福但永不得慧. 懂的人了解「中道性」是法身之性, 從而由經文對中道 的提示證得法身何在, 轉依法身的寂靜無染性. : 然而,人如果欠缺福緣, : 就可能生有殘缺,可能貧窮多苦,可能鎮日奔波。 : 如此一來,縱使此人有著絕頂的慧根, : 但若是瞎眼,則不能讀經;若是貧窮,則沒機會讀經。 : 所以,對於一般人而言, : 修福的重要性比較高,但這當然也不是說就可以荒廢修慧。 : 根據佛經記載,讀誦佛經,是有功德的。 : 「功德」,是一個佛學的專有名詞。 : 功德不是西方基督教曾經出現的「贖罪券」, : 並不是打怪升等用的經驗值。 : 功,是功能;德,是善。 : 所謂功德,就是讓我們造善業、結善緣、得善報的功能。 : 道教與許多民間信仰,抄襲了功德的概念,卻混用亂用一通。 : 對經書磕頭也算是有功德、吃素也算是有功德、.... : 這些全部都不是正信佛教的觀點。 : 確實,佛教認為, : 如果有人念誦佛經,是可以得到功德; : 但這裡所謂的「功德」,是指她能因此而造善業、結善緣、得善報。 : 「念誦佛經」,好比「機票」: : 有機票,才能搭飛機, : 享受一日千里的「快速移動」。 : 但光是拿著機票,而不進登機門,不進機艙, : 是不可能得到「快速移動」這個結果的。 : 所以,佛教只是強調「念經」有功德, : 並不保證念經就能得到善報。 : 對於不懂高深佛理的人而言, : 通過大聲讀經,或許可以增強她對佛法的信心。 : 又或許,可以透過反覆讀誦, : 而將一些專有名詞牢記心中,甚至可以粗解其意。 : 再說,肯把時間花在讀誦佛經之上, : 就不會把時間拿來看連續劇、說鄰居閒話、喝酒吸毒玩樂、....等 : 單就這點而言,「讀誦佛經」就已經很有「功德」了。 : 因為它確實會排擠人去作那些更無益處行為的時間與精力。 末學十分讚揚您對念佛經的道理說明. : 另外必須要說明的: : 佛教針對不同根器(資質)的眾生,有許多不同的法門存在。 : 古代有許多兼通「淨土宗」與「禪宗」的大師, : 主張通過「念佛」來融會這兩宗的法門, : 以其能達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 這裡所謂的念佛,就包含了: : 1.觀想念佛: :  透過想像觀看到佛菩薩的莊嚴法相而憶念佛。 : 2.觀相念佛: :  觀察佛的真身法相,也就是佛性, :  也就是究竟空,即參禪。 : 3.實相念佛: :  觀看雕塑繪畫而成的佛像,而憶念佛。 : 4.持名念佛: :  通過以聲音(或意念)念誦佛菩薩名號而憶念佛。 : 4-1五會念佛: :   唐代法照大師所創, :   主張以音律學的平上去入四聲組成五種變化而念佛。 : 以上幾種念佛,有的是用聲音,有的是用意念,有的則是參禪。 君能說禪淨圓融之理, 在末法時代已屬難能. 不知實際上的次地法門君已知否? 或者只是理論上如是? : 至於佛經中經常存在有「(口兄)語」(常被誤寫為「咒語」), : 這個部份又是另外一個主題,在此就先不贅言。 : 有興趣,還請前往佛學板看看。 : 其實這些都是老問題了, : 多半是對佛學一知半解或無知的人才會有的誤解。 : 信仰佛教的科學家,不是沒有,還有不少是成名教授。 : 不要以為自己念了幾年有關科學的書, : 就覺得自己所知、所受的訓練就多了不起。 : 在古代印度、中國與日本, : 社會上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搞佛學的。 : 正如今天在歐美社會,最聰明的人都是搞哲學的一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2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