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k-w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引述《kons (kons)》之銘言: : : 我了解金本位制度就是你有多少黃金,就印多少鈔票 : : 多印就表示你的鈔票價值下降 其實你的觀念不是金本位 而是十足準備制 金本位的意思是貨幣與黃金有固定兌換比率 人們可以隨時以該貨幣兌現為黃金 但是實施金本位不必然實施十足準備制 也就是說有的國家可以合法的多印一些 : : 但是我有一些問題。 : : 1.例如A政府有一百公斤的黃金,印一百萬的鈔票 : : 那表示一萬塊可以買到一公斤的黃金, : : B政府有一百公斤的黃金,卻印兩百萬的鈔票 : : 那麼就是A政府的貨幣跟B政府的貨幣是1:2的匯率 : : 但是在金本位時代,各國怎麼表示自己的黃金持有數? : : 難道要隨時把銀行儲備的黃金公開來給各國驗證?然後才定出匯率嗎? : : 而且各國又如何得知該國印出了多少鈔票呢? 對兩國都是金本位貨幣而言 這兩種貨幣就是固定匯率 不會變動 當一國宣示貨幣為金本位貨幣 則其央行財務報表就要恆常確保貨幣跟黃金比例 而金本位貨幣之間的交換都會以黃金清算 而國際上貨幣清算的金融中心也沒有很多 倫敦城 華爾街 東京 香港 這些地方的貨幣算一算 其他的零頭應該影響就沒有很大 : : 2.然後時至今日,大家以美元當作本位主義(?) : : 假設今天台灣政府一個晚上印了三千億台幣,然後去兌換等值的美元 : : 當然過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通貨膨脹,台幣貶值 : : 但是再出現通貨膨脹之前,我已經先把美元買進來了,那我不是大賺特賺了嗎? : : 難道各國有辦法知道該國印了多少鈔票嗎? : : 謝謝。 時至今日 美元是主要的清算貨幣 但不是本位貨幣 當央行大量購入美金 拋售新台幣 這會使新台幣在外匯市場貶值 但跟境內是否通膨無關 事實上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達四千億美金 就是央行大量購入美金 強力讓台幣貶值的結果 理論上 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影響 你買三千億美金 又賣三千億美金 並不會賺或賠 頂多只是繳點手續費之類的 可是事實上 人們喜歡順水推舟 所以先買三千億美金起來 台幣會超貶 然後你再拿美金去買回超貶的台幣 於是就賺到了 這些外匯交易手法就是央行每年繳庫千億的生財之道 : ※ 引述《semop (semop)》之銘言 : 簡化來說,把有價值的東西送進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就可以送出鈔票。 : 於是中央銀行要增發鈔票,也就是中央銀行主動到市場上去買東西, : 貨幣就發行出去了。在金本位時代,中央銀行買的主要是黃金, : 現在則主要是買公債。 : 至於印新台幣換美鈔的問題,這大概也是對於外匯市場的誤解, : 外匯市場沒有固定行情,並不是今天新台幣兌美元是多少, : 而是和股市一樣每一筆交易都可能有不同價格。 : 一般銀行的匯兌業務,只是讓不方便做外匯交易的客戶, : 可以簡便地換鈔的服務,價格基準通常是外匯市場的前一天收盤價, : 於是我們也習慣把這個收盤價當成所謂的匯率。 其實你想表達的核心精神都沒有大錯 但是字句中卻往往有不太正確的表達方式 比如你說「有價值的東西送進央行,央行就可以送出鈔票」 但是其實不送東西進央行 央行還是可以送出鈔票 還有「銀行匯兌價格基準通常是外匯市場的前一天收盤價」 但其實台銀、兆豐都是在外匯開市時 每十五分鐘跳一次牌告匯率 你要說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 都是匯率 未必是用前一日收盤價 雖然都是小地方 但是原po不了解的狀況下 是不是避免讓其誤解比較好 : 所以匯率並不是真正存在的事物,有的只是外匯市場的買賣, : 一下子把大量新台幣賣出去,結果就是讓新台幣暴跌。 : 而且中央銀行的主要作用,就是作為外匯市場上的超級大戶, : 隨時放著大量的買賣單,以避免匯市交易價格暴漲暴跌, : 若自己下場想獲取超額利益,更是會讓市場失去信心,那就更是糟透了。 這段我就不同意了 匯率就是價格 所以你認為價格並不是真正存在的事物 有的只是市場的買賣 我認為你對於「真正存在」的事物 還必須清楚的定義 而且我們的央行對台幣匯率是眾所周知的易貶難升 精熟於公開市場操作 每年上繳國庫數百億以上 未必是很糟的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137.24
kons:推 09/18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