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k-w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面有人提到代謝,代謝是可以從非常多角度來看的複雜問題,例如我 昨晚在翻維他命C的資料時發現其中一部份也和這有相關性。注意我只是在舉 例說明代謝可能以何種方式造成影響,並不是要反駁任何一邊的論點。因為 這個討論串中應該沒有人反對自然環境中人類的主食包含水果。以下取自 Wiki的「維生素C」條目: 「失去自行合成維生素C能力的動物有高階的靈長類、天竺鼠、白喉紅臀 鵯與食果性蝙蝠。最值得注意的是,人猿族群之中的人類也並沒有能力自行 合成維生素C。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這些動物的基因內的偽基因ΨGULO有 缺失,在合成過程中最後的一種L-古洛糖酸內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就無法產生出來。此突變並不會致命,因為有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 對這些生物而言不虞匱乏,許多這類物種的主食就包含水果。」   下面這句則說明人類和其他靈長類的食性仍有差異: 「大多數的靈長類攝取維生素C的量是高於人類攝取建議值的10到20倍。」 Btw我覺得很多維基人的中文能力需要加強。
Ebergies:吃肉不知道, 但只吃菜的人我相信 99% 就是教育因素01/14 11:33
Ebergies:事實上我認為 sitos 之前推的人其實比較喜歡油更合乎事實 01/14 11:34
  油的問題對我來說有點趣味性所以離題來碰一下。在現代的飲食中油的重 要性主要是釋放香味(一些食品相關的老師常說:有油才會香)和溫潤口感。 它對作菜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但通常你也不會想直接吃或喝油。在這裡油是 以比較間接的方式影響我們的喜好。   從營養的角度來說油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但人沒有像嗜肉那樣有很強的動 力去追逐油脂,以至於在某些並不難取得油的環境下還是可能陷入食物中油脂 不足的危機。像美國西部拓荒時期有些人就因為突然搬到以兔肉為主食的地區 而發生這種問題,他們會一直吃但吃不飽,更嚴重時開始拉肚子;假如再沒有 意識到這是缺油造成的就有可能因此死亡。野兔是很瘦、幾乎沒有脂肪的。   我不太確定在原始環境中油脂以什麼型態影響了我們的食性(這或許會是 個複雜的題目),但可能在大部分的自然環境中整塊或整杯的油脂對我們來說 既少見又沒必要,以至於我們沒有機會衍生出直接的對油脂的喜好,而變成對 附有油脂之食物的喜好。 --      http://dejavu.blogdns.org/  網站的遊戲介紹終於上線啦,我來順便宣傳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6.167.229
Ebergies:dejavu 01/18 10:16
Aldebaran:人如果在極地(或類似地區)就能發展出偏好油脂的食性 01/18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