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eetwheel (奔跑的肉輪)》之銘言: 《恕刪》 : 我自己不排斥讀專業的文章,從中得到的知識也常讓我感 : 激。但我總覺得那裡頭少了點勁,少了那種讓我顫抖的力量。 : 隱隱約約我知道自己還是嚮往那個通才的年代。我在這點上的 : 遺憾,跟諸位對唐諾的批評,或許都是苛求了。要知道意態由 : 來畫不成,毛延壽死得冤枉。 我想問題的癥結也許不是 overlapping 或 btfy 覺得「通才」 有什麼不好,他們應該不會排斥文史哲多方的素養與啟迪。只可 惜陷入自己知識胡同的通才,或者拿著幾把尺來丈量所有作品的 這種習慣久而久之讓人不能茍同就是了。 舉個例子來看:當今文化界寵兒 Umberto Eco 特別心儀 James Joyce ,認為 Joyce 的著作 (尤其是 Finnegans Wake) 具有開放的特 性,也就是說讀者能夠從各種角度來閱讀、解釋他的著作。Eco 也十分推崇 Borges,在他的一本雜文集 On Literature 裡曾經 說 Borges 幾乎碰觸所有西方文化的題材,學問深不可測。但是 他並沒有言必稱 J&B,他自己的暢銷小說 The Name of the Rose 是先建立好中古世紀的宇宙世界觀,然後把人物故事填充進去, 誰也不知道 J&B 在哪裡? 我的淺見是,真正心儀並追隨一個作家的人,除了寫傳記介紹以 外,不會太慣常把作家掛在嘴邊。他會把作家的思想內化在腦海 裡,變成自己文采的一部分,不需刻意強調,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今天我們這個世俗的世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作品等待我們去 體驗去品味,很多時候擁抱什麼東西變成一個機率或緣分問題。 惟有保持開放吸收的態度,才能不斷豐富自己有限的生命。 再舉個例子來說,我個人很喜歡西班牙導演 Pedro Almodovar, 尤其是《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 or Habla con Ella) 處理 真實與虛幻的手法,在我看來是一件藝術精品,也多少改變了我 對電影欣賞的標準。另一方面,印度女導演 Mira Nair 執導的 《雨季婚禮》(Monsoon Wedding) 是一齣揉合異國情調與電影藝 術的傑作, Nair 的才氣充分說明深受母國文化薰陶的導演揉合 文化與電影藝術的價值。我寫影評介紹後者的時候,是不是一定 要用 Almodovar 的標準來比較嗎?吸收了 Almadovar 電影歷史 就終止了嗎?我想只有心智活動遲緩的人才會這樣限制自己吧? 同樣的道理,Italo Calvino 我不知道,Jorge L. Borges 的短 篇小說 (英文版) 我倒讀了一些,如果我的西班牙文再好一點也想 讀他的原文。就算我可以感覺出他的功力像 Eco 所講的那麼高深 ,難道我向讀者介紹 J. M. Coetzze 的小說 《屈辱》;或者剛 過世的美國歷史學家 Stevphen E. Ambrose 在生前所寫的 To America; 或者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物理系教授 Brian Greene 的暢銷科普著作 The Elegant Universe ;或者 James A. Michener 寫西班牙旅遊、文化、歷史的經典之作 Iberia ,也一定要把 Borges 牽扯進來嗎?這不是專業不專業的問題,這是 btfy 所說 「尊不尊重讀者、尊不尊重原作」的問題。只有把自我放低一點, 把讀者的水準預設高一點,努力認真地就書論書,才能減少讀者的 抱怨,才能算得上是稱職的通才。 喜愛一位絕色美女並不代表這世界已經沒有其他女人了,「註經者」 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這個「經」可能會變成意識形態,限制了自 己也誤導了他人。 -- People in an open society do not demand infallibility from their institutions, bu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accept what they are prohibited from observing. -- Chief Justice Warren Burg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1.156.188.221
raiderho:受教了:) 140.112.7.59 03/26
※ 編輯: ycjjen 來自: 151.200.240.199 (09/04 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