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當初看完《Q&A》後, 我把作者史瓦盧普放入個人觀察名單, 因為《Q&A》雖然稍嫌刻意, 但整體上完成度還不錯、故事也算有趣, 以處女作來說已是及格以上,續作值得期待。 所以《六個嫌疑犯》一上市就買了, 只是閒書積的多,直到這兩天才把它看完。 如果說,前作曾讓我隱約懷疑好像在看印度苦難報告, 那麼本作更讓我深刻感覺到一種為寫而寫的營造感。 通常,在寫報告的時候會先打大綱,大綱出來報告就完成了大半, 因為剩下的工作就是填充血肉,把轉折連接的橋段交代清楚,最後下個結論。 《六個嫌疑犯》就是這樣格式導向的小說, 擺明了就是要用六個"刻板"人物來勾露出印度社會的整體形貌, 從章節的安排、故事的走向到人物的設計, 都赤裸裸而毫不隱藏地揭示作者的意圖, 就好像作者先想了個題目叫做:「認識印度」, 然後想大綱,想鋪陳,填充內容,完工。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敘述在一個貪污腐敗特權瀰漫的社會中, 有一個權勢人物被槍殺,現場有六個人持有槍械,因而成為嫌疑犯。 乍看之下六個人風馬牛不相及,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行兇動機。 六個人分別是 貪污濫權野心勃勃的「政客」, 富裕成功迷失但最後回歸愛與家庭的「女演員」, 貧窮淪落卻本性良善相信真愛的「小偷」, 象徵原始與傳統價值的離島少數民族「部落土人」, 暗示來印度尋找浪漫但天真愚笨的「美國人」, 以及 疑似被鬼魂附身發病時會大力倡導正義道德的「官員」。 (最後一個的諷刺也太明顯了點) 全書的章節安排就像劇本大綱, 先介紹六個人背景,揭示六個人都有動機, 再一個個剔除,讓"讀者"可以猜知大家可能或不可能是犯人, 最後來個"真叫人無法猜到"的大逆轉。 我不會說本書是推理小說, 縱使書的主軸是在尋找誰是真兇, 因為本書情節天馬行空,無視現實與統計的存在; 我也不會說本書是犯罪懸疑小說, 因為填充的血肉太多太繁雜,大大拖累了閱讀速度, 因而喪失了懸疑感和現實感。 作者選擇了這種敘述「格式」, 很難不令人懷疑,是遷讓於「呈現全貌」的目的主導。 以不同的視點來敘述同一個故事的技巧並不少見, 用這種方式說得一個好故事的所在多有, 問題在於本作的人物設計太刻意,也太淺薄。 政客就要是貪婪好色草菅人命, 演員就是要目空一切紙醉金迷, 窮小子就是要心地善良真愛無敵, 而美國人那篇,最後還牽扯到美國情報局打擊恐怖份子的證人獎金去... (→此點無礙於猜真兇) 整體上,是可以從這部小說看到一個印度社會的萬花筒群象, 但除了這點,找不到太多小說想要傳達的意念, 除非要算上最後轉折生硬的正義必勝之外。 我想,如果這樣叫做"認識印度", 那我覺得實在太小看也太貶抑那塊土地了, 是的,任何社會都有其黑暗面,那又如何? 本書的作者還是印度對外事務部長呢, 難道是作者平時宣傳印度優點久了,想來個平衡報導嗎...。 結論。 作者若有續作,我會看完再考慮要不要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72.106
tcc0816:我覺得這本很難看 05/16 00:07
dttk:我也很認真的想看完,但直接翻到最後去看結局了. 05/16 17:22
misgod:中間過程撰述太複雜了...節奏不好..看到中間很痛苦... 05/19 16:56
yijia:的確不好看,比Q&A更加為形式而形式 06/01 21:37
snowtree:不同意你的觀點 07/28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