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讀卡夫卡的《飢餓藝術家》,光只用標題就足以構成一篇小說了。擅長表演飢餓的藝 術家,將表演飢餓這件事情視為他生命最重要的事。而使這篇小說如此驚人的,便在於它 的「自訂規則」,卡夫卡給了這個藝術家所訂下的規則便是「完美的飢餓」。於是整篇小 說變成為一個巨大的象徵,象徵藝術家(即創作者)心中「非如此不可」的這回事。   飢餓藝術家堅持飢餓到了一種常人所無法理解的地步,這正是卡夫卡所拿手的「異化 」,將主角變形為別人眼中的怪人,但藝術家並不以此為苦,而是以此為一種榮譽與快樂 。而也象徵了一種創作者心中的本質,在「非如此不可」的規則下,終究將自己層層推展 到極限。飢餓藝術家將飢餓作為一種狂熱式的表演,那是他心中所信奉的一個規則,並希 望所有觀眾都能理解且認同他的飢餓。可惜的是,這樣的原則注定遭受磨難與衝突。   很有趣的是,卡夫卡也藉此表現創作者所遇上的問題。首先,觀眾多數認為飢餓藝術 家會偷吃東西,這卻是藝術家最不能忍受的一點,他可以忍受飢餓並以此為榮,卻不能忍 受別人不相信,甚至還寬宏大量的讓他偷吃。這也點出了「創作者總是不被理解的」,其 次,飢餓藝術家總被迫在四十天之後就停止飢餓,可是他還不夠,他覺得自己還沒到更出 色的程度,「只有飢餓藝術家不滿意,總是他一個人不滿意」,因此點出「創作者始終在 追求只有自己知道的意義」。逐漸的,飢餓藝術家在失去觀眾之後(這其實也點出了創作 者一直害怕的事,即「失去讀者或評論者」,很快會隨著時間汰換),他的籠子被放在出 入口,為的是遊客去看野獸時能順便看到他,到此飢餓藝術家彷彿已經變形為動物了,也 壓縮了他的生存空間。但即使沒有觀眾,飢餓藝術家仍然堅持的飢餓下去,而他所嚮往的 那個「目標」,是否還是存在的呢?   而故事到了最後,飢餓藝術家反而不要管理員讚賞他的表演了,正是因為他不要那種 「無法理解」的敷衍讚賞。而當他說出:「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 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並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彷彿 是發自內心的告白,卡夫卡一方面藉飢餓藝術家說出了創作者的心聲,「創作者非如此不 可,因為找不到其他的生存方式了」,所以飢餓藝術家必須飢餓,一方面也有一種與眾不 同的堅定信念,點出「平常的人生存方式,是不適合創作者的。」   最後替換飢餓藝術家的是一隻小豹,也點出群眾對於流行的喜新厭舊有多高(在此不 得不再度稱讚卡夫卡,彷彿預卜先知似的理解大眾的通病),歡樂的小豹和飢餓藝術家對 比,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態度,這段或許可以做兩種解釋:一種是單純做一隻關在 籠子裡的動物,可能還快樂許多。另一種是理解歡樂比理解飢餓(即創作)要容易得多。 而飢餓藝術家或許便是卡夫卡的本質,藉由這個象徵「表演」給我們這些觀眾讀者看,也 難怪他如此珍視這篇小說了。 --    ╮  ╮ ╭══  ╭╦╯╭╬╮  ║ ║╭╦╯  ╭╬╮╠╬╣╭═╮║╭╮║╭╬╮║  ║║╩╬╯║ ║║║║╰╬╣║   ║ ║╭╦╯║╰╯║═╩ http://www.wretch.cc/blog/godwinder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88.167
baoyuhsky:推推推 寫的真棒 06/16 23:29
helloh:推Y 06/17 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