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看了《阿特拉斯聳聳肩》。 先說我之前孤陋寡聞,從沒聽過這本書, 但文案上說這本書多年來在美國總銷售量非常高,僅次於聖經, 並被譽為對美國影響最大的十本書之一, 因而讓我產生一讀興趣。 先講我粗糙的直接感想: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另一本小說《黃禍》。 讓我援引博客來網站上對《黃禍》一書的介紹: 「...... 若干年後,洪水肆虐、人口過剩引發的糧食危機等經濟問題, 導致中國簽下喪權辱國的國際經濟合作協議,政爭浮上檯面, 總書記遭暗殺,沿海富庶地區乘機搞獨立,南北戰爭箭在弦上,台灣亦牽連在其中。 核武攻擊成了獨裁者弭平敵人的終極武器, 卻也自我毀滅地使中國進入核子冬天的浩劫…… 一個有遠見的危機處理專家默默訓練了一群民眾, 有組織地帶領人民走出這個廢墟大陸, 飢餓的中國人一批批遷移至西伯利亞、歐洲、美洲等地, 形成一股無法阻擋的難民黃潮,他們一方面尋求庇護協助, 同時也努力研究開發收穫較快的新物種糧食,企圖在大災難的惡劣環境下存活下來。 ...」 是的,我想任何人看完上面這段文字最先會浮現的想法, 大略就是我對《阿特拉斯聳聳肩》的感想。 我知道這樣對這本書不太公平, 畢竟《阿特拉斯聳聳肩》是六零年代的作品, 成書時不用說資訊革命還沒著落,太空競賽還沒開始, 1960年代的社會運動也還沒發生; 我知道作者是俄國人,從她的生平簡介來看, 她待在十月革命後的俄國至少八年,想必辛苦才能熬過共產剛建立的混亂時局, 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作者會那麼討厭齊頭式平等與社會福利制度。 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夠對企業家胼手胝足、蓽路藍縷的打拼創業, 與製造業從有到無的實體創造這兩方面,描繪地如此具體, 閱之讓人由衷興起崇敬之心, 尤其是書中幾位超越常俗、超越時代的"領導者"、"引航員"的姿態, 刻劃地令人嚮往。 但是... 這本書把所有社會問題, 太過簡約地繫於幾個菁英的想法與能力之上, 因此整本書的想法,可以用下面三行文字帶過: "政府社會福利政策太多,無能的寄生蟲也就太多,菁英因此沒有被適當地對待, 所以菁英應該要罷工。一旦菁英一起站出來罷工,則世界只有滅亡一途。 世界滅亡是凡俗民眾、無能政客自找的,滅亡活該,滅亡後讓專業菁英重建即可。" 為了強調這一點,書中人物被設定成, 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只會努力生產的工作狂(菁英),就是醉生夢死的垃圾(一般人)。 全世界只有約一百個不到的人有價值生存下來, 連他們的配偶小孩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 都不一定有資格到"伊甸園"避難。 而且,在本書中被肯認為"菁英"的人, 只有能夠靠雙手與知識具體從事創造的人, 也就是必須能像電影"鋼鐵人"的主角一樣,可以靠一雙手組建一台機器人, 否則也不算入企業家,至少在書中的"伊甸園"中是沒有價值可言的。 ... 這樣嚴苛的社會、極端的思想, 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 作者採取的寫作取向, 竊以為有點自我扼殺了小說的境界與格局。 關於討論共產制度何是何非的小說不在少數, 本書能不能算經典,我見識不多在此無法下定言。 只是本書在美國會賣得這麼好、影響這麼大... 實在讓人頗為感慨。 另外,話說小說《黃禍》中描述最詭異、最誇張、最荒謬的意象, 是因為飢荒導致千萬計的中國人一排排地手攜手走出國境, 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派出軍隊防衛國境用衝鋒槍掃射難民, 可是中國人多,千萬人堅定悲情地走出去,連軍隊也可以壓垮; 沒有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輿論先是大表同情, 但是即使千萬具屍體飄過太平洋、飢餓的中國難民還是要登陸美國時, 美國人也跟著恐慌了起來... 《阿特拉斯聳聳肩》所描述的世界滅亡(其實也只有美國滅亡), 大致就是這種程度。雖然也沒那麼誇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72.106 ※ 編輯: awakim 來自: 220.130.172.106 (07/13 17:22)
qilai:依寫作時間來看,應該是黃禍抄阿特拉斯XD (大誤 07/13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