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讀了嚴長壽先生寫的-教育應該不一樣,想起自己的求學過程…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想我會賦予”讀書”一個新的意義,並用”熱情”鋪出一條新的學 習之路吧… 想到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剛學習著ㄅㄆㄇㄈ,一直學到ㄣㄥ我遇到了學習的第一個瓶頸。 老師教的十分用力,小小的我一頭霧水,今天的ㄣ和明天的ㄥ差別到底在哪,後來老師使 出了大絕招,開始使用”京片子”學法… “明”的明,她那”京片子”口音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 第二個瓶頸發生在好幾次的注音聽寫考試,我永遠搞不懂為什麼泥娃娃的泥是二聲泥,你 好的你是三聲你?那次聽寫考試出來我考不及格,因為”你”好、”給”我、”想”起、 ”早”起、”有”點…..我通通都寫成二聲,我還跑去問老師,我說:老師,這唸起來是 二聲為什麼答案是三聲?老師說了很久,我還是無法頓悟,他要我背起來,並且在我布滿 紅字的作業本寫:家庭訪問後再聊!當天下午他就跑來我家家庭訪問了,我媽原以為我在 學校闖了什麼大禍,原來是注音符號的學習障礙… 直到國小五年級,分數的加減乘除法又把我搞昏了,到現在我還是只知道分數的除法要把 第二個分數倒反相乘, 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要”通分”才能得到正確答案,但當中的 道理是什麼並不知道。依稀記得國小五年級,每次都拿前三名的我生平第一次在月考的數 學考卷拿了29分,回家後爸爸沒罵我只問我”你都會了嗎?”,我說”我都不會!”…他教 我,我第一句就問他為什麼分數的除法要把第二個數字顛倒相乘?為什麼分數的加減法要 通分?既然1/2=5/10,為什麼我不約分老師就全撇掉?我爸拿我沒輒,叫我隔天問老師,隔 天問老師,老師說:這就是算這種題目的方法,背起來就對了,不要問那麼多!! 國中數學第一課負數的加減乘除,我不知道為什麼負負一定要得正,可是老師把它當成一 個口訣要大家背起來,接著就是不斷的考試,反覆考試變成長期記憶,記得那時候常常往 數學辦公室跑,原因是我每次都忘了要先乘除後加減,一堆有的沒的括號後負負又忘了得 正,考試永遠不到70分要補考,老師到最後說”為什麼每次都讓我看到你?”後來我相信 practice makes perfect,發憤圖強買了兩本數學參考書又和人家借補習班考卷做了300 題以上,再也不進數學辦公室補考了! 國中生活依舊是升學取向,少一分打一下仍普遍,記得有一次小考考了70分,但老師訂了 我的及格標準是90分,那天好冷,我被熱融膠打了20下整個又痛又羞愧,使出我的考試暴 力解決法大絕招 - 狂背狂做題目,因為老師總是說想要考高分就是把題目做到爛就對了! 漸漸的我發現要考高分並不困難,反正不要問為什麼,把得到答案的方法背起來就對了, 要不就是買一堆類似的題目寫到考試卷一發下來想都不用想就秒殺了。 漸漸的,我也不再向老師問問題了,國文、英文、歷史、地理一直到數學、理化、生物, 用這種方式,每次考試輕鬆的秒殺,考完後大多還給老師,反正考高分的不二法則就是” 暴力解決法”。到了國三拼學測,家政、美術、音樂通通都變成英文、數學的大考小考, 只為了學校的升學率還有扭曲的價值觀。 國中那三年我變成一個不正常的小孩,因為我覺得”努力學習”只是讓我追求分數、名次 還有好學校;國三那年我甚至可悲到一天最快樂的時間是吃午餐、吃晚餐和睡覺,能夠讓 我開心的事是模擬考我又衝到全校第幾名,得失心已經大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國中最後一個學期的關鍵時刻,原以為十拿九穩的前三志願,推甄差了0.5分滑鐵盧了… 自信心全在那瞬間瓦解,繃緊像橡皮筋一樣的神經也頓時失去彈性,再也回不去了…於是 ,我再也不想念書了。問了自己很多為什麼...為什麼腦袋要瞬間塞進那麼多東西?為什麼 剝奪我放輕鬆的音樂課?為什麼每天是不斷的小考,兩個禮拜後段考,段考完又來個模擬 考?把地理、歷史和生物通通都變成是非題、選擇題的意義又是什麼?我在最關鍵的時候自 暴自棄,後來靠著之前把題目寫到爛掉的短期記憶與看到題目的自然反應考上了高中… 上了高中,我依然覺得念書只是為了考大學!唯一不同的是,我對念書再也沒有得失心了 ,國文、英文有興趣所以我念的特別好,其他的臨時抱佛腳也還過得去。我不知道讀書的 意義是什麼,所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特別勤勞,參加吉他社、每天練吉他練到不睡覺也不 覺得累;我喜歡音樂,把A4紙畫成鋼琴鍵盤每天練…高中的生活,記憶最深仍是天天背著 吉他擠沙丁魚、午休時間和晚上練唱躲教官、有音樂比賽不顧一切也要去拼搏一下… 到了高三,免不了又是個升學的關鍵時刻,挑食的學習終究無法考上自己想念的,於是我 和一般人沒兩樣進了南陽街,邱媽媽炒飯和鹹得要命蔬菜大蛋餅配著黑板上難以理解的公 式…18歲的自己依舊不會想,殊不知自己浪費了青春最美好的時光在追求錯誤的東西,卻 沒有花時間好好想過自己到底要什麼? 放榜後,念了會計系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後悔嗎?” 我想我後悔的不是自己念了什麼系也不是沒有考上前三志願,而是在那最美好的時光,我 竟然只是盲目的追求普遍的價值觀而失去了對求知的熱情… 那段求學的時光,所有想問的問題、所有的求知慾全因為自己不會想,所以在無止盡的升 學考試中被磨得消失殆盡,直到離開學校後的一兩年,在工作、在談話、在生活中知道自 己有太多的不足,”想學”的慾望像海水一樣襲來……….這種”想學”的感覺倒也不是 看身邊的朋友同事多擁有碩士學歷就非得逼自己去念個研究所免得跟不上人家,而是對周 遭環境以及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產生了好奇心,簡單的三個字 - 想知道。在某些片段中, 這感覺甚至令我想起小時候,在電視或報紙又看到了一個新的字,我問媽媽說”這個字要 怎麼念?”得到答案後,那一天不斷重複念那個字給媽媽聽,雀躍的想得到她的讚美,高 興自己又學到一樣東西… 後來我發現,國文不應只是將那些文字背起來,而是體會哪些文字曾讓自己感動、哪些哲 學可以在生活中實踐;英文單字與用法有時是該背,但背起來如果讓自己打開英文的網站 不會直接按叉叉或是在路上遇到外國人不會抓抓頭說:”I am sorry或”I don’t know ”,那也夠有信心了;當自己去一趟火鍋店,可以跟老闆說你家養的鳥生病了要注意;當 走在路上我可以叫出散發撲鼻香味的花名;當西湖與雷峰塔的印象不再只是停留在地理課 本或大陸尋奇裡...雖然那些常識在考試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當下的自己卻是滿足而 開心的。另外當我能寫出上列那段話,我知道我已經跳脫出國中總是死背的那種句型要選 擇A.誇飾 B.映襯 C.排比 還是 D.譬喻 的框架了… 我不敢說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也不敢說學習應該是什麼樣子,但至少一路求學的過程直 到今天,我體悟到無論升學的形式是怎樣、無論自己的選擇是否一定要依照社會的價值觀 與父母的期待,在學習的過程中至少要保持一顆想”求知”的熱情…或許有時叛逆的想著 為什麼自己非得在這個階段無止盡的讀書、考試、升學,或許”考試”是長久以來難以改 變的必要之惡,但是如果心裡被困在這教育制度問題的框架中,學習就不再有趣也不再有 成就感了。 現今的教育制度仍存在很多盲點,在各種情況下,有無所適從的老師、不知如何是好的家 長以及最大的苦主-學生…存在的問題無法一夕解決,但若回歸到最基本的 - 帶著求知的 熱情去學習,而不是一味的為了追著分數跑而囫圇吞棗,這條路應該是一切又一切的正解 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171.186
tomx:很棒 07/09 12:33
aidsnichael:有點不同意.數學就是要多算就會自然而然地記起來了 07/09 13:09
aidsnichael:都是定義 除了多算你只能用死記的方法 07/09 13:09
aidsnichael:其他學科的部分同意 07/09 13:09
theye:算了12年的數學,進了大學還是得靠casio,人還是很弱的... 07/09 14:47
haha1990:大推這本書!!!!! 07/09 16:55
haha1990:另外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這本跟教育不一樣一樣好看 07/09 16:56
rabbitball19:這本書個人覺得說的不錯,但是還是太過烏托邦 07/09 17:41
rabbitball19:有些事情他說的都沒錯,但是問題就是做不到 07/09 17:41
lp2348:他的想法真的太烏托邦,他之前還舉他兒子當例子=.= 07/09 18:41
stunnerbhd:他的想法和觀念不錯,但是有些太夢幻了... 07/09 20:26
digimaster:用計算機只是為了省時間 手算還是可算出來但是耗時 07/09 21:32
fourleaf1027:我也是離開校園以後才開始有想要主動學習的心 07/09 22:08
Anber:大推這本.. 離開校園了還是值得思考!! 07/09 22:37
bestforyou:不同意二樓, 理科是先了解定義, 自己推導證明 07/10 09:37
bestforyou:去思考: 為什麼, 而後才是寫題目準備考試... 07/10 09:38
misthide:寫得不錯 但為求知的學習雖好 仍有它的問題在 07/10 09:42
misthide:如我就是一例 懂得許多別人認為有的沒的知識 但求職卻一 07/10 09:44
misthide:再碰壁 因為這些往往是職場所不要的 07/10 09:44
misthide:題外話 之前當兵的時候常在台東看見嚴長壽 不知道他要做 07/10 09:47
misthide:什麼就是了 07/10 09:47
moonberry:推這本~或許過於理想,但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07/10 10:34
libra929:不要說小朋友了,成年人有多少人可以證明解釋負負得正? 07/10 12:50
libra929:有些東西真的只能先背下來,只是老師的說法可以更好一些 07/10 12:51
libra929:鼓勵學生去研究、而不是扼殺學生的求知慾 07/10 12:52
imaginebyL:教得好的建構式數學就是想解釋負負得正啊 07/10 17:49
maki7633:夢幻+1 理想大家都有,但現實也往往窒礙難行 (但我不否認 07/12 20:19
maki7633:理想.熱情的重要性啦) 07/12 20:19
maki7633:我是在大學期間才學會獨立思考及明白它的重要性(但好像有 07/12 20:20
maki7633:點晚了ˊˋ) 我也是在這個時期才開始主動學習的 07/12 20:21
SHINZI:今天在書店看完了 很棒 雖然我來不及了但可當教育小孩參考 07/25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