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這話題的起始點來看,我會覺得把某些「德高望重」作家的問題簡化成 「舉例錯誤但立論不錯」,那才真的是輕易縱放。 問題根本在於這幫作家不會教讀者如何思考,而是"要不正好說中心事", 就是要讀者去「認同」他們的思考(他們真的有嗎?), 然後乖乖掏出錢買書,或者至少營造人文素養的大師形象, 這一切根本是讓許多還閱讀的人變笨的鬼扯蛋! 讀到一篇真正的好作品,應該是精神上非常掙扎的歷程──必須挑戰自己的既有觀點, 然後有雅量被其理性論證折服,最後讀者在知識與心智上會獲得提升。 最經典的例子是柏拉圖的對話錄,集文學性的優美以及哲學性邏輯與批判於一身, 它不一定對,但這種思維習慣對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絕對影響深遠。 訪間的人文大師書區,則正好相反。 現代人缺乏自信,依賴媒體意見領袖觀點,所以要成為所謂人文大師, 需要的基本條件除了權勢、知名度外, 不是自我懷疑、辯證等等這些有益精神發展的痛苦歷程, 而是帶給讀者自以為如沐春風般的盲信與盲從 ──知音未必都是好的,因為這讓閱讀僅僅成了某種精神上必須的正面激勵效果, 就像求神問卜的人往往只是期待聽到一個自己祈求的答案,以求心安, 但是這根本沒有意義。 書市充斥這些有很多花俏格言妝點(還不一定對!)的「偽」人文書籍, 也無怪乎每本新書上總要來個非常多餘的書腰廣告,因為買書賣書只是一場 為了得到讚同聲音的交易(廣告訴求的是同意),而不是批判的知識傳遞以及增進。 知識不在於表象的知識本身,而是在於如何得到知識、以及辯證其真偽的過程, 簡單說就是批判精神及邏輯訓練。可惜現代社會喜歡的是有某種預設價值觀 的贊同聲音,而不是知識更深層的意義。 單論舉例正不正確其實只是非常皮毛的事,真正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是 把某些蠢蛋意見當作知識獻寶,也無怪乎Eco要寫好厚的一部"傅科擺" 去嘲弄人們對知識(無論對錯)的盲目崇拜。 -- 深夜,筆尖冰冷地劃過稿紙,稍停,隨即被無邊的靜默包圍。 清寂的夜色,萬籟俱寂,宛如身在一處空谷,等待回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2.34.206
YouthSouth:照這樣的敘述來看 某些著作還滿有"人文勵志書"的味道 04/07 02:04
glenna9305:推這篇:) 04/07 08:07
widec:推 如沐春風般的盲信與盲從 04/07 09:05
NanFish:推 04/07 11:39
dukemon:推 04/07 14:15
jill360:推 04/07 16:57
tomx:你寫的論點跟"正義"滿類似的,寫得很好 04/07 18:19
wantzucheng:推一個作家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主題討論 05/02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