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J大與原原po GP大提到的這個問題, 過去在看一些翻譯小說時也想到過, 尤其是看同一本小說,不同譯者的翻譯版本, 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兩種譯本,讀起來覺得有點差異的地方, 這個疑問就會再次出現。 而這兩年另一個覺得有趣的例子,是哈金的落地(A Good Fall), 因為他是中國人,中文是他的母語, 不過他移民美國,開始從事創作之後,則是選擇用英文, 這本落地跟之前的作品一樣,一開始是以英文版發行, 不過翻譯成中文版時,是由他本人親自翻譯而成的。 在讀這本作品時,就想到好多關於這本書的創作與翻譯過程中的疑問, 比方說作者在用英文寫作時,會不會出現一些描寫中國大陸內部特有的現象時, 而這些現象很難直接用英文描寫時,他會先用中文把句子寫好後,再翻譯成英文? 或者在翻譯過程中,發現翻譯出的結果竟然跟自己的原意有落差? 以及用英文創作與將作品翻譯成中文,哪個難度比較高?(尤其他本人的母語是中文) 還有最後英文版與中文版,作家本身比較喜歡,或者覺得比較貼近自己的原意? 當然,這些疑問可能只有哈金本人能夠解答, 在這邊也只是提出一點自己好奇之處。 P.S. 如果有其他譯者,提出翻譯的中文版本有瑕疵的地方,那就更有意思了! ※ 引述《jeanvanjohn (尚市長)》之銘言: : ※ 引述《gp99000 (gp99000)》之銘言: : : 題外話 : : 日轉中 <-> 日轉英(腦補轉中) : : 這其中可能產生的美感認知差異到底是怎麼回事 : : 翻譯理論有提過這一塊問題嗎? : 關於這點,村上有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 他把英譯本的"盲柳與睡覺的女人",用他自己的文筆再翻回日文, : 看會產生什麼不同的效果? : 不過這本實驗性的"盲柳"沒有台灣版(我記得沒有), : 想想,如果賴明珠再把"村上翻譯英文版的盲柳翻譯成中文", : 那又會產生什麼變化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143.228
luciferii:國內比較容易找到評比的是亞森羅蘋和廉價版本的HG Wells 07/11 12:19
luciferii:這兩位的作品都有日譯版和原文譯版在市面上流通 07/11 12:19
jizzyou:可以請問洪蘭是誰嗎 07/11 20:35
Atropos0723:很多身分:中大教授,曾志朗老婆,譯者,譯著多多多 07/11 23:58
loser1:就是上次罵台大學生上課吃便當的學者。 07/12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