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s大你可能誤解我的重點,我的重點是因材施教,人盡其才。 舉個例子來說:小斑馬從小自認為速度和小羚羊一樣快,於是加入 小羚羊的族群,一起生活,某一天遇到獵豹,小羚羊都逃跑了, 小斑馬沒跑那麼快於是被獵豹捕殺了,因為小斑馬能力不在速度ㄚ。 另外我所指的60分是讀書的分數,不是技能的分數。要達到你所指的60分技能分數 其實不用上大學,去工作學個一技之長,就可以達到你所謂的自立目標。 至於若要達到60分讀書分數,社會上也有很多管道可以學習的。 s大所指的快樂為成功之母,我是第一次聽到,也許我書還讀的不夠多, 就我讀過的名人自傳裡面,也沒提到類似的觀點,倒是有看過科學家因為 對某件事熱忱而專注而成功,但過程中遭遇許多失敗與困難,並發現許多問題 找出原因 解決問題,而成功而有成就感而有快樂。快樂是做了喜歡的事而產生的, 所以快樂是果不是因,因為喜歡才會熱衷去持續不斷地做, 做了就產生快樂,就算遇到困難也會堅持下去,直到目標達成, 所以s大有點倒果為因了。成功有很多因素,快樂應該是成功的附加產物。 因為教育是不適合完全用商人的思維來考量的,它是個特殊公共財。 設門檻應該不完全菁英思維喔,它只是個標準,就好比10分以上可上某大學 也是個標準,世界上幾乎你所看到每樣東西,人類都有訂標準。 總而言之 我的重點是因材施教!! ※ 引述《souldragon (太極螺旋)》之銘言: : ※ 引述《olp123 (ok)》之銘言: : : 某些看法 我與a大有點不同看法, : : 我不覺得廣設大學是好的,以孔子的話來說,每個人天份不同, : : 應該因材施教。一個實力只有40分,硬逼他讀書,他進步到60分, : : 好像社會因此進步,其實不然,因為他的天份不在此,因為實力60分的何其多, : 我覺得你搞錯重點了 60分的技能並不是用來競爭的 : 而是用來自立或不製造麻煩用的 所謂 "生雞蛋無 放雞屎有" : 60分的人當然無法生雞蛋 但不要放雞屎就好了! : 不求人人都有能力貢獻 但起碼可以求不要搞破壞 : 一個某部分40分的人 例如人格或生活技能等通俗領域 : 就是屬於後者 如果是專業或冷門領域40分 那其實沒什麼關係 : : 反而壓縮了他的生存空間,且實力60分,努力一下就超越60分,實力40分要追趕 : : 又更難了,假設實力40分天份是做麵包,那麼他在這領域所帶來的給社會貢獻 : : 遠遠大於硬逼他讀書... : : 我認同 a大對分數看法那一段及德國那一段,也認同a大不認同小孩子要快快樂樂成長, : : 並不完全反對小孩子要快快樂樂的成長,但也要適當給於壓力, : : 快樂不是成功之母,每個成功人士一定有著非常努力的過去。 : 我覺得快樂是成功之母 快樂才會對某件事熱衷 熱衷才會持續研究 : 一直研究浸在裡面久了才會變強 再進階則是成就感 沒有基礎就沒有進階 : : 的確以前考不上大學生的人,現在很多都是得利者,諷刺的是國家競爭力卻倒退, : : 薪資也倒回廣設大學時的水準。 : : 廣設大學也不像市場機制,幾乎沒有門檻且為了討好顧客(學生), : : 進入大學0分以上就可以了,且教學品質不穩定,產出的產品(畢業的學生) : : 也品質很差或品質不穩定,標準差太大。也因為大學生太多, : 廣設大學本來就是商人的思維 收得到學費就給你唸 : 設門檻是菁英思維 兩邊都是極端 一走極端就容易出現反動 : 然後反動到另一邊又發現不對了 就像資本和共產的極端一樣 : 所以現在大部分國家都是比例混合制 走極端都沒有好下場 : : 也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有些本來不錯的大學生,市場上也很難被發現。 : : 當然,讀書是好的,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有實力讀大學, : : 我還是比較喜歡 孔子 因材施教的觀念。 : : 不能把教育普及 跟廣開大學之門的事 混為一談, : : 個人覺得是兩個不同的事。 : 東方人有士大夫情結 政府就開放讓民眾爽 : 而不是想辦法消除士大夫情結 讓百業都受到尊敬 : 都有機會拿高薪 要改變的是腦袋的觀念 本質還是猴子 : 給猴子帶皇冠穿衣服 行為上還是猴子 這樣搞自欺欺人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2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