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almar_Drama 看板 #1Nm0ua5D ]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看板: Palmar_Drama 標題: [情報] 《金光布袋戲研究》第一期來了! 時間: Fri Aug 26 17:38:41 2016   籌備了八個多月的《金光布袋戲研究》,今天終於印出來了,第一期總共208 頁近12萬字,希望可以不負各位道友的期待。明後天在台北花博的FF28,我也會 把這本帶過去,歡迎大家來聊聊天。攤位號,第一天是S42,第二天是S37。原本 以為趕不上,結果還是趕上了。讚美印刷廠!   感謝各路道友在我〈墨家在現代創作中的復活〉連載期間給予的意見和鼓勵 ,也希望將來能得到大家的賜稿。這本刊物的名稱取廣義的「金光戲」,並不限 於現在的金光一家,故也歡迎各種、各家布袋戲的研討,包括傳統的布袋戲,以 及將在六週內完結的《東離劍遊紀》。   下面便貼上相關連結與發刊詞:   http://0rz.tw/mpcK9 《金光布袋戲研究》發刊詞   這是一本布袋戲愛好者的同人誌,也是一本關注布袋戲藝術及產業發展的刊物,更是 一個志在與華人大眾文藝創作者提攜共進的平台。   我們希望,通過這認真、集中而遲來的研討,可以幫助布袋戲在今後的世界上演得更 好,也幫助大家扭轉「華人不尊重專業」、「台灣不重視評論」、「學術研究脫離實際」 之類的常見抱怨。這些埋怨,雖然有講到實況,但是於事無補,更幫不了那其實為數不少 的、秉持著專業精神、精益求精的人。要怎麼樣才能幫到那些人?就是我們自己來做這樣 的事,自己來做這樣的人。   廣義的金光布袋戲,發端於1950年代末,初名為源自少林武功的「金剛戲」,繼「劍 俠戲」的流行而起,在武俠故事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不斷製造懸念與高潮的連續劇形式, 又因為注重舞台聲光效果,常有「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之類的口白,而被報章訛傳為諧 音的「金光戲」 。乍看之下,「金光」似乎比「金剛」來得直觀且氣派,但它卻是在不 明就裡的媒體報導下所產生的名詞,所以也有一部份內行道友、行內藝師對此名懷有牴觸 心理。這反映了過去台灣主流社會對民俗文藝的不夠尊重。   1970年代,黃俊雄領銜主演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在台灣掀起空前的收 視熱潮,也就有不少人將其視為「金光戲」的代表。至80、90年代,霹靂、天宇相繼為電 視布袋戲開拓出新的表演手法、經營模式與劇情系列,亦可劃在廣義的「金光戲」之列, 以區別於傳統的布袋戲;寶刀未老的黃俊雄,也將「金光」一名取回,用於1994年《新雲 州大儒俠》完結後的新系列,也就是現今狹義上的「金光布袋戲」。這反映了大眾藝術家 的大而化之。   在新時代繼續前行的金光,至2003年《鷹燕龍虎榜》漸由黃俊雄幼子黃立綱接棒,在 與經營困境搏鬥數年後,於2009年《黑白龍狼傳》重新開機,開出了新的氣象,再蓄積能 量至2012年《決戰時刻》以精心製作而廣受好評,續作乃穩步搬演至今。現在,我們可以 將《黑白龍狼傳》之前的劇集稱為「舊金光」,之後的稱為「新金光」。   台灣影視產業,在網路普及以後愈發寥落,政策遲遲不見進化,市場表現敗於跨國資 本,人材培育也愈見斷層;有心人徒呼負負,絕大多數從業者、創作者亦只得勉力撐持。 但就在這樣惡劣的局面中,霹靂由戲棚、電視台發展成了具備完整產業鍊的「霹靂國際多 媒體」,如今還與日本動漫遊戲界著名劇作家虛淵玄合作了《東離劍遊紀》,為布袋戲的 揚威國際再創新猷;繼承了史豔文、藏鏡人、黑白郎君等著名舊角的金光,亦在角色深度 、劇情內涵與核心的操偶、拍攝技法上尋求突破,以至誠的心力,得到了一批批忠實觀眾 。這正是我們產官學界和廣大觀眾所盼望的榜樣。   在中國大陸的ACFun、Bilibili等視頻網站,及百度貼吧之類的論壇上,由台灣回傳 而來的嶄新布袋戲,不但被許多人認為是現今最佳的武俠劇,即便將範圍擴展到古裝劇、 英雄史詩,與歐美影劇、日本動漫相比,亦猶有過之。這種評價有無過譽,還須見仁見智 ;可以確定的是,已有一群道友,為霹靂、天宇、金光、神魔甚至其他規模較小的系列, 寫了大量的劇評與介紹文章,甚至追溯到古早的傳統布袋戲,並且熱心關注市道,希望能 幫助我們的產業,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今日世界上,發展得更加順利且對路。這也正是我們 一向期望的,文化交流的正果與正道。   於是,對這廣義的金光布袋戲加以研究、評論,也就是值得我們投注一些心力,來推 廣視聽,嘉勉劇組的了。   研究與評論,和一般的心得感想,應該要有什麼差別呢?答曰:要能總結成績、理清 前路,或至少在這兩方面提供幫助。也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深度、廣度或主觀、客觀,但 我們徵文,程度淺、範圍窄、主觀強烈都不妨,我們只要求能相對完整而有系統的,將你 的見解,和你為什麼會有這些見解,整理出來,以便參考。大家平常在網上隨筆,也不時 會迸出獨到的精妙看法,可惜經常只是東一點、西一點,缺乏將之統整起來的動機。本刊 就提供這樣的動機。   本刊的研究,和主流學界裡的學術研究,也要有所區別。為什麼經常有人抱怨「學術 研究脫離實際」?因為,寫論文的人所在乎的,經常多是該學科的議題,而不是其研究對 象所在乎的問題,例如從布袋戲看社會變遷,是操練社會學,寫社會學的論文,而不是布 袋戲的論文,布袋戲難免僅只是對象和材料。這種研究,固亦有其意義與價值,但就不會 是我們道友最樂見的。少數專著,如陳龍廷先生的《臺灣布袋戲發展史》,是發軔於作者 個人的志趣,而將各種學科方法拿來運用,對我們的參考價值就大得多,而且親切得多, 確實可以說是布袋戲的論著。然而它是綜論,也已是數年前的著作;近幾年的最新發展, 又待誰來談呢?就是我們來寫,我們來談,我們用我們從小到大,看過、玩過、學過的各 種東西,為布袋戲和我們戲迷自己的福祉來談。   讓覃思精慮的創作者得不寂寞,使堅苦奮鬥的經營者終有回報,這是很普通的理想, 卻也是難達的奢望;現在,就讓我們略盡綿薄,鬥陣牽成,一起來實現它。 編者 2016年8月   附註:又有一說,說金光戲應限於野台戲,不包括後來的電視布袋戲。這個 說法也有道理,惟這些名詞都是約定俗成,至今未有權威的定案,而「電視」一 名在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好像也有點過時了。如果有道友想就這些分野來作一番探 討,也歡迎來稿。   另外,關於封面角色的說明:因為本書要正式出版,在實體書店上架,而金 光官方授權給我的範圍,限於內文中引用的劇照,不包括封面角色的二次創作, 所以,這個封面的角色,不是誰,而是一個並非任何既有角色的偶,這樣才比較 可以概括不同的戲碼與角色。請各位道友理解這番處置。 -- 布袋戲愛看,舊冊嘛愛讀。古早的時袸,帝王將相,搬戲先生,攏愛博覽群倫,精 研事理,乃至人情練達,而可以通玄啟聖。安怎才會當學到遐鰲?來,買一副《易經紙 牌》轉去排,予你經典隨身,時時印證。毋管拄到啥物人,掣出來予伊卜一卦,交情就 加十分。持神器,探天機,閱百態,明人事,行走五洲七海,結交三教九流,就憑這咧 牌,就看這咧牌,予你樓仔厝起歸排!            口白:http://0rz.tw/OlIHt 購買:http://0rz.tw/Wu2Z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lmar_Drama/M.1472204324.A.14D.html youtien:轉錄至看板 C_Chat 08/26 17:38
enamelcord: 推推~ 08/26 18:01
hcl569: 推 08/26 18:03
Cloverkiss: 崇拜推! 08/26 18:06
xoking: orz 08/26 18:10
ahlolha: 推 08/26 18:21
houmeiju: 想買~連結有問題~ 08/26 18:36
  試試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33351144339
sfhuictk: 其實上網找博士論文就有詳細資料了……… 08/26 18:40
  好的,我研究一下,下期再作說明。
a0079527: 好喔,我會在社入時間過去WWW 08/26 18:58
jamin214: 推 08/26 19:07
sumhim: 推! 08/26 19:22
jy22669652: 易經紙牌...? 08/26 19:41
我另一項產品,有用的。有興趣的朋友明後天來,我作示範。 ※ 編輯: youtien (123.193.5.75), 08/26/2016 19:46:23
lupins: 推一下XD 08/26 19:51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utien (123.193.5.75), 08/26/2016 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