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Pianis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一次聽到美國鬼才作曲家艾維茲(Charles Ives)的大名,是10多年前從已逝紐約時 報樂評荀伯格(Harold C. Schonberg)所撰寫一系列的音樂史得知,對於該作曲家的 "鬼才"、"反傳統"的作曲風格頗為仰慕。這些年的聆樂生涯,也陸陸續續收了一些艾維茲 的錄音,像管絃樂、室內樂、以及一些鋼琴獨奏等。不過最想聆聽的,卻是他的"三首 四分音鋼琴小品"這闕光在紙上談兵很難想像的作品,但卻是非常不容易。一來這闕曲目 演奏難度極高,二來這種曲子實在不甚討好,也沒啥市場,很難讓唱片公司有誘因去 錄這種曲子。 不料,Naxos竟然幹了!將這套曲目錄了音。最近終於找到這張CD,真是一解多年來的 謎啊! 艾維茲小時候,父親常常為他作鋼琴伴奏,卻要求他不要和鋼琴唱同個調、而要移調 演唱。從小接受父親這種"奇特"音樂訓練的啟蒙下,對於艾維茲有著極大的影響。他 比史特拉汶斯基更早使用複調、比12音列開山鼻祖荀白克更早嘗試無調,而"微音音樂" 也是他的實驗範圍之一,例如這套曲目。 "三首四分音鋼琴小品"(Three Quarter-Tone Pieces)完成於1924年。何謂"四分音"? 鋼琴一個八度有12個半音,艾維茲認為何不再切的更細些?於是在半音和半音之間, 再多出一個半音,讓一個八度擁有24個"四分之一"音。最初的構想,是希望一三樂章 只由一個人演奏一台特製的雙層四分音鋼琴,但考量其演奏難度以及鋼琴的製造難度 ,最後決定用雙鋼琴的形式來演奏。也就是其中一台鋼琴用正常的調律,另一台則略 低了1/4音。 對於我們早已長期習慣十二平均律的聆樂者來說,初聽下除了新鮮感之外、也會有些 不習慣,像是音沒有調準的鋼琴似的,多聽幾次後,會發現曲子還不錯,乾淨明快, 個性鮮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鮮一下,很有意思喔! -- 人生就像泡沫 吹的越大 期望越多 等到破滅了 才心生許多不甘 卻忘了即使不破 自己也還是個泡沫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23.186
Fassbaender:好文推 02/24 02:44
zimerfan:推一個~~ 02/26 00:21
ohjia:這曲子真的很有意思 另一台鋼琴聽起來像是走音一樣 02/26 16:04
ohjia:乍聽之下會爆笑 但其實很酷很有個性 02/26 16:05
percus:為什麼愈聽愈不舒服= = 04/06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