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m_syllabu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ccms.ntu.edu.tw/%7Ecchwa/html/course/94/9401.htm 多元文化論與傳播研究 94學年度第一學期 授課教師:台大新聞研究所 張錦華老師    授課地點:新聞館401 學分數: 三學分 上課時間:星期三9:10-12:00  聯絡電話:33663121(0910246245)       助理:蔡蕙如0911273366 Email: [email protected] Office hours: 3:00-5:00 Tues. & Weds.   壹.課程主旨: 弱勢與強勢族群的劃界論述是社會運作的基本機制之一,也是我們自我認同形塑過程中的 軌跡。多元文化論涵蓋了族群、性別、階層等權力運作的議題,藉由學術研究與解構批判 能鬆動自我認識中僵化的權力結構/意識形態,也是學院化的社會運動實踐;一方面打破 既有強勢族群的知識政權,另一方面則是展開另一種個人生命的倫理探索、與認同實踐的 可能。 本課程同時強調理論與案例,課程內容有相當分量的理論探討,也有相當分量的案例研究 。理論方面主要是討論多元文化論的內涵、與其他理論的關連,如自由主義、後殖民主義 、批判理論、文化研究、(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等等。案例閱讀則是希望大家親身了解 弱勢族群,他/她們的文化價值、受害經驗、與增權策略。同時,基於理論和案例的討論 ,我們最後會以傳播研究來總結。所以這是一門探討個人與社會關聯(尤其是反映在傳播 行為上)的課程,更是一門自我反省與建構的課程。 必須說明的是,本課程是進階的理論課程,同學需有部份相關的理論背景:如女性主義、 批判理論、文化研究、自由主義、後現代主義等。這不是要求大家要熟悉這些理論、而是 要有一些基本興趣和認知。如果背景十分不足怎麼辦?那?!@︿︿,天無絕人之路、有 志者事竟成、勤能補拙,對吧? 貳.授課方式: 1. 教材講授,實例討論.本課程教材精簡,但希望仔細閱讀,思考,與討論。 2. 此外,本課程在理論部份請具有相關重要研究的老師來演講,並請原住民朋友現身 說法。 3. 本課程強調實踐,因此,請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處境和關懷點,找一個弱勢族群全 學期追?研究,如原住民的某一族、客家、外省老兵、外籍婦女...等,介紹其處境和 文化,讓大家了解。同時,收集媒體呈現形式,分析其如可被扭曲誤導。 參.教學評量 1. 課程口頭報告(需準備書面大綱)佔10% 2. 教材閱讀摘要30%(請依據書目規定,缺交一次扣兩分)  3. 期末專題報告一篇 50% 4. 課程出席、參與及討論 10% (請務必互相尊重。不能出席者,請務必告知。同時 ,上課請不要遲到。否則,除了會影響分數之外,也會影響大家的「認同」.) 肆.期末報告相關規定 1. 主題:理論或案例討論均可.(請於一個月前交書面大綱)  2. 規模:以可發表之型式為目標,約為五千字以上,一萬字以內.參照學術論文發表 格式. 3. 格式:原則上建議採取案例討論,請依序說明研究背景(問題意識)、文獻評述、 案例分析、討論與結論等,請注意註解之格式(建議參考中華傳播學會論文格式,見中華 傳播學會網站。) 伍.課程進度及教材 一.9/21導言  1. 自我介紹,對本課程的期待,本課程之初步構想討論及修正 2. 認識自我、認識弱勢族群:自我認同如何受到「他者」(注意權力與歷史)的形塑 或影響. u 分享:『我』的家族經驗故事,以及如何被其他族群不當的「刻板形象」化? 二.9/28族群想像與建構──台灣四大族群 1.王甫昌 (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本書是入門介紹, 文字淺白。建議看完全書,至少應看第一章至第四章。 2.李美枝、李怡青2003)。〈我群與他群的分化:從生物層次到人的層次〉,《本土心 理學研究-族群認同與群際關係》,20:3-38。(本篇論文說明族群認同的建構,以建構論 為基礎.頗有幫助。 三.10/5多元文化論的台灣脈胳 1.王甫昌 (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第五章至第六章 李明典的「二二八紀錄」以及湯湘竹導演的「山有多高」。這兩部紀錄片某種程度上代表 了台灣在政治上對立的本外省兩大族群的深沉創痛 對角線作業:家族歷史和多元記憶:訪問一個與你個人族群不同的家族及其歷史經驗 (1000字報告,以及課堂報告) 四.10/12台灣多元文化論的理論發展脈胳 1.張茂桂(2002)。〈多元主義、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的形成與難題〉。《台灣的未來 》。台北:華泰。223-274。 討論:多元文化論在台灣的意義及優缺點 對角線作業(續) 五. 10/19 Said後殖民主義討論(徐正祥教授演講) 1. 宋國誠 ,, 2003. 《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伊德》,台北市, 擎松圖書。 Pp.1-148 , pp. 282-439. 演講: 認識伊斯蘭與解構「恐怖主義」── 六、10/26肯認的政治—Taylor(討論自我認同建構) 1.Taylor, Charles,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pp. 3-46.(also in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pp. 75-106. [Multicultu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註:「承認的政治」in 陳清橋編,1997, 《身份認同與公共文化》(翻譯差,請勿讀) 2. 摩根(李永平譯,1999),《曠野的聲音》。台北:智庫。 討論:“我們”的“文明社會”在“他們”眼中有什麼問題? (1000字以內:如何區隔 他族/我族,文明社會的共識/霸權為何?知識/權力如何界定?有什麼意識形態?)分 享讓你印象最深刻觀點–至少二則. 七.11/2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論 (王菲菲博士演講) 1. 林火旺, 1998. “公民身份: 認同與差異. “, 多元主義,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 科學研究所.Pp. 379-409. (主要討論Young & Taylor,  Kymlicka 的質疑)  演講: 澳洲多元文化政策:從公民權益到傳播政策 (王菲菲博士) 八.11/9 Young:批判理論與多元文化論 1.Young, I. M. (1990)。Five faces of oppression.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Pp. 39-65. 2.夏曉娟 (2002)。《流離尋岸》,第五章:真實的社會建構-大眾媒體 的建構。Pp.121-156。 討論:以外籍新娘為例,討論其所受的壓迫,注意五種類型的層次。 外籍配偶報導案例(蟯蟲、新台灣之子健康) 公視:移民三部曲影片 九.11/16 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五類型 1.Kincheloe, J. L. & S. R. Streinberg. “Introduction: What is Multiculturalism,” in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2. 張錦華(2003)。〈從多元文化觀點檢視新聞採寫教科書-以原住民族群相關報導為 例〉,《新聞學研究》,76:129-154。 3. 案例:林文玲(2001)。〈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台灣社會 研究季刊》,43: 197-234。 馬躍.比吼拍攝《親愛的米酒 妳被我打敗了》,(1998,24 分鐘) .討論:放映《吳鳳》的故事(討論認同建構) 參考: 夏曉鵑(2005年6月)。〈失神的酒─初探酒與原住民社會的資本主義化過程〉,發表於 「傳播與社群發展」學術研討會,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與傳播研 究所主辦。 十.11/23 多元文化論和女性主義  1.Okin, Susan Moller, 1999. Is Multiculturalism Bad for Women? Pp. 7-24. 2.回應:Kymlicka, Will. 1999, “Liberal complacencies”, pp. 31-4. Honig, Bonnie, “My culture made me do it”. Pp. 35-40 案例:泰雅族的父權歧視 黃淑玲(2000)。變調的"Ngasal":婚姻、家庭、性行業與四個泰雅聚落婦女 1960-1998。《台灣社會學研究》4:97-144。 十一.11/30 他者的再現:媒體再現分析 1.倪炎元,1999。〈再現的政治〉,《新聞學研究》,no. 58, pp. 85-111。. 2.陳碧雪(2004)。《社會新聞中的女性再現:檳榔西施形象的論述分析》,未發表 論文。第三章:研究方法與第六章:結論。 討論:評論兩份論述分析的優缺點,如何做研究分析.(請比較前面教材:夏曉娟  《流離尋岸》,第五章)。 十二.12/7多元文化論:意識覺醒之教育 1.批判的成人對話教育家:弗雷勒. Pp. 192-239 2. 游美惠 (2003)。〈多元文化觀點與女性主義教育學:女性主義教師的教學實踐〉。 參考: hooks. 1994. Teaching to Transgress: 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Freedom. Chap. 1: Introduction: teaching to transgress. Pp. 1-12. New York : Routledge. 討論:請設計一個小單元,在班上做一個多元文化的教學實踐活動。 十三、12/14:多元文化政策:語言/教育/媒體 1.施正峰,2004。〈語言與認同政治-族群認同以及國家認同的考量〉,族群與文化發 展會議論文集,pp. 9-15 2.張錦華,1997, 第三篇:多元文化論與廣播政策研究,pp. 127-183  原住民教育法,第二十六條: 政府為原住民民族文化教育傳承發展之需要,應於公共電視、教育廣播電台、無線電台、 及有線電台之公益頻道中設置專屬時段及頻道,並於電腦網路中設置專屬網站,並得視實 際需要,設置其他文教傳播媒體事業。 十四、12/21其他次文化與傳播案例  請提供簡要的演講主題和閱讀材料. 歡迎您帶影片來放映,討論。 參考:: 十五.12/28多元文化:理論回顧與綜合討論 1.張錦華,1998,〈從公共領域與多元文化論的觀點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轉折:以傳播 研究為例〉,黃瑞祺主編,馬學新論,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十六&十七.1/4、11 學期報告  相關書目 1. Berger, A. A. 1995. Cultural Criticism: A Primer of Key Concepts.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 Dines, Gail, & Jean M. Humez. 1995. Gender, Race and Class in Media, Sage. 3. Goldberg, David, Theo. 1994. Multicultu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Oxford, UK: Blackwell. 4. Gordon, A. F. & C. Newfield. 1996. Mapping Multiculturalism.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5. hooks, bell. 1994. Teaching to Transgress: 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Freedom. New York: Routledge. 6. Kincheloe, J. L. & S. R. Streinberg. 1997.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Buckingham,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CM】 7. Okin, Susan Moller, 1999. Is Multiculturalism Bad for Wome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7-24. 8. Van Dijk, Teun, 1987. Communicating Racism. Sage. 9. Said, E.1978.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王志弘等譯,《東方主 義》。台北:立緒。1997。 10.Willett, Cynthia, ed. 1998. Theorizing Multiculturalism: a guide to the current debate. MA.: Blackwell Publishers. 11.Wilson II,1995. Clint C & Felix Gutierrez. Race,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media: From mass to class communication 2nd ed. Sage. 12.張錦華,1997. 《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正中。 13.孔文吉(尤稀.達袞),2000, 《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 . 台北:前衛出版社. 14.王嵩音,1998. 《台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形象與再現》,台北:時英 出版社 15.黃宣範, 1993,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 文鶴. 16.台大新聞論壇, 1998. 第五期: 《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 (1996 台大新聞所舉辦之「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研討會論文) 17.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18.Bernstein, Matthew, & Gaylyn Studlar, eds. 1997. “A Whole New (Disney) World Order: Aladdin, Atomic Power, and the Muslim Middle East.” , in Visions of The East: Orientalism in Film.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84-204. 19. 教育:James, A. B. 1994. 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心理。 20. 教育:陳枝烈,1999.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學苑。 文學及歷史記憶 1. Marlo Morgan, 《曠野的聲音》, 李永平譯, (一連三十一週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 行榜,已譯為二十六國語言) 智庫, 1994 2. 陳佩周, 1999. 《變臉中的「印地安」人—美國原住民文化探索》. 麥田. 3. 鄧相揚,1998, 《霧重雲深-一個泰家庭故事》,玉山社. 4. 鄧相揚,1998,《霧社事件》,玉山社 5. 拓拔斯.瑪馬匹瑪,即田雅各,《最後的獵人》(為原住民文化語言之創作) u 歡迎大家提供好看的書,值得反省深思的書,以及理性思辯的相關書籍 影像作品: 1.林樂群:原住民報導得獎作品 2.萬仁導演:《超級大國民》–非常感人, 3.吳佩慈 無法無天 OUTCAST 4.<蝴蝶君>(電影,尊龍) 5. 獵風行動(電影:美國荷比族語言與二次大戰之密碼) 6. 紫色姐妹花(美國黑人女性的處境) 7. 李明典的「二二八紀錄」 8. 湯湘竹導演的「山有多高」。以上這兩部紀錄片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台灣在政治 上對立的本外省兩大族群的深沉創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76.145 ※ 編輯: vehicle 來自: 59.113.76.145 (09/16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