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okcom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言〕   某天,父母在一家小館子宴客餐敘,我也在座。席間一 位阿姨說:「現在的年輕人好像都不知我們的食物了。」我 聞言停箸想了許久,是啊!現在大學生們聚餐似乎不會選中 式的館子。若是看早餐店的分布就更明顯了,除了豆漿店之 外,現在要找賣麵食、清粥小菜的攤子是件困難的事情。   那麼,在上一代與年輕一代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 轉變?而導致相隔三四十年的飲食文化造成斷層?又,是不 是該有作品來銜接這個落差,將文化傳承下去?   從這個角度出發,讓我們來看看《料理仙姬》這個作品 。 〔一〕   《料理仙姬》是一部漫畫,作者是菊地正太。以作者所 述,這是一部描寫日本之美的作品 [註1]。   故事舞台是架構在一個位於東京笠置、從文化元年( 1804)開店至今的日式料理店,名為一升庵。序幕是由一個 將來要繼承旅館的大學畢業生的年輕人,江崎, 初次踏入 一升庵工作開始的。作者藉由這個最接近一般人的角色,透 過他的眼光,來描繪出有點脫離現實的日本世界。   主角是半田仙(書中多稱「阿仙」),一升庵當下的老 闆;是個對傳統堅持、對料理拿手且講究、對人體貼、對世 俗事務糊塗的一個漂亮女性。她自小受到母親半田千代的嚴 格磨練 [註2],而造就了她專業上的素養,無論是在廚藝、 和式佈置、茶道、還是待客之道。   其母親亦是上一代一升庵的老闆娘,因此書中慣稱為大 老闆娘,本身並不從事創造,但因為擁有「識貨的眼光」, 而能塑造出優秀的人才 [註3]。她也改變了一升庵的料理風 格,從注重廚藝轉變為「傳達至客人內心的味道才是最重要 的」 [註4]。   一升庵在前後兩位女性的主持之下,成就了書中「背負 天下之名」的一流名店。 〔二〕   焦點回到料理上。   這部作品談了許多日本的飲食習慣。從米的種類挑選 [ 註5]、米的煮法談至稻草的功能 [註6]。談味噌的製作 [註 7]、談茶泡飯 [註8]、談里芋 [註9]、談初鰹 [註10]、談 醃鮭魚 [註11]、談親子蓋飯 [註12]、談沖繩料理 [註13] 、談壽喜燒 [註14]......。這些食材與料理,搭配上書中 仔細描述的調理方法,再再都顯示出濃厚的日式獨特風味。 雖然中國人也吃米,不過應該沒啥人吃白飯光配味噌 [註 15];雖然中國人也吃魚,不過應該沒啥人吃用井水沖洗過 的生魚片 [註16];雖然中國人也喝清湯,不過應該沒啥人 把認為把烤好的鮭魚加入熱開水、蘿蔔泥、醬油,說這種東 西是湯 [註17]。   從食物出發,這本書更切入了一些深入的議題。日本料 理注重器皿與擺設,所以有不少篇幅是在談論古董陶器 [註 18]。日本社會講究「職人精神」,所以廚師在料理中表現 其思想 [註19],所以傳達出「從握著菜刀的那一刻起,就 已經是在作菜了。」[註20]、「料理這個字眼,正如其字, 就是推測事物的道理。」[註21]、「廚師需要磨練的可不只 是廚藝而已,料理也等於是做人處世之道。」[註22]的意念 。懷石料理講求「一期一會」,所以有依照天氣、預約客人 族群來設計菜單的橋段 [註23],所以出現「如果是客人的 要求,能盡全力來達成才稱得上是女老闆」[註24]這樣的句 子。 〔三〕   從上述的食材與切入點作為骨架,作者進一步交織出日 本飲食文化的氛圍。   如果說文化是種講究,日本料理其中一個特色是追尋食 材的基本味道 [註25]。書中除了在對話當中提到食材時, 都很自然的連品種、出產地一塊道出外,還更進一步地挑戰 名產的觀念 [註26],甚至提出「在地化才是極致的表現」 的論調 [註27],而自己動手種蔬菜 [註28]。   食材講究,烹飪自然講究。但這樣子還不夠,當客人的 也需要講究。「客人要將已身交給主人的想法 [註29]」, 要體驗沖繩的料理,就不能躲在冷氣房,必須搭配著當地的 炎熱天氣、穿著當地產的透氣和服、踩著琉球榻榻米,方能 解箇中美味 [註13]。   讓我們再將層級拉高一些,找尋其中欲表達的日本(傳 統)文化。   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主要的穿著幾乎都是和服或是日 式的工作服。阿仙的服裝更是清一色的和服。扣掉廚房,主 要的室內場景幾乎都是日式佈置。過新年的總總習俗:用打 火石點燃純淨的火來祭拜灶神、年菜的意義 [註30]、搗年 糕;盂蘭盆節的千成精靈祭、抬神轎、三味線、七夕的習俗 、祭祀酒神的酒林 [註31]......。這些都很自然地出現在 劇情當中,不讓人覺得刻意或是在說教。與少數出現的現代 化場景交錯下,產生了一種「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平行共存 」的感覺。   這樣子的感覺是否符合現今的日本社會狀態?我不清楚 。但是作者的確在作品當中強烈地對抗現代化的步調與現象 。   菊地正太對抗現代講求快速的態度,而說出:「創意、 速度、一分一秒都想節約...... 這些我都了解......雖然 我能了解,但那全都是作料理的人所說的歪理。如果只要花 時間,就能吃到好吃的東西,根本無關一分、幾分的,我根 本不在乎等。[註32]」。他對抗現代一切仰賴機械的習慣, 所以一升庵當中出現的電器只有冰箱(應該是電冰箱)、電 話與電燈;江崎要搬進來的電腦音響、神奇寶貝競技場模型 ,都被阿仙因為「不合興趣」的理由而拿去賣掉 [註33]。 他對抗量產的事物,所以一升庵中的器皿都是用手工作的( 不乏名家特製 [註34]);食物的處理也是手工處理,而不 使用機器;所以一升庵拒絕開分店 [註35]。   他對抗這些現代化表徵的理由,不單只是維護傳統的口 號 [註36],他的出發點是:「如此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東西 。」他的論調是:雖然傳統的做法花功夫、費心思,但能作 出不單調、有趣味的好東西;使用機械雖然方便,但做出來 的東西單調乏味。如果我們擁有「識貨的眼光」,那麼我們 自然會去追尋「更好的事物」,也就會回歸到傳統的道路上 。   菊地正太藉由「識貨的眼光」這個問題的本質,而跳脫 了「族群大小與習俗存續彼此互相影響」的循環。他從「找 尋有味道的事物」開始談起 [註37]、到了解事物的真假 [ 註38]、發覺自己的喜好 [註39]、不隨波逐流找尋自己的本 質 [註40]、以至於了解事物的道理 [註41]。書中,江崎的 成長就表達了這個過程 [註42]。 〔四〕   回頭檢視一下中國的飲食。   相較於日本漫畫中談日式飲食的作品數量,中國(或是 單指台灣)談論中國飲食的作品就少的多 [註43]。不過還 是有,我讀過的有: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逯耀東的《肚 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與《出門訪古早》 [註44] 。   翻閱這些文學作品,我們亦可(驚訝地)發現,中華料 理也是很講究。食材也有產地時令的好壞之分,烹飪方式也 是處處細節考驗廚師火侯手腕。更甚者,每道菜有其歷史淵 源、每個菜系特色均有其地理因素。但是,有多少年輕人讀 過這些書(何況乎現在人閱讀文字已有障礙)?   又,當我們在閱讀這些作品時,到底是拉進了這些食物 與現代人的距離?抑或是讓我們覺得遙不可及?在沒有圖片 輔助、文字解說的狀況下,配上年輕人「一定吃過豬肉,卻 很難看到豬走路」的經驗,我們能對那些食材、對那些烹調 手法能有多少體會?能產生多少共鳴?那怕我們看電影《飲 食男女》、《滿漢全席》.....,恐怕也像是在看另一個星 球的故事。   這些書也談到飲食文化的斷層。從梁實秋先生傳達出來 的「前幾年每家菜館,還有幾樣可吃,現在沒了! [註45] 」,到逯耀東先生擔心的「我們下一代吃飯不用筷子了。 [ 註46]」但是,也只有懷舊、感嘆,最多研究這之間的變遷 原因 [註47],卻沒有為後生晚輩指出方向,告訴他們該吃 什麼、該穿什麼、該說什麼話。   我從未去過日本,吃過道地的日本料理。但我能告訴你 握壽司的醋飯該捏成什麼形狀、外送跟內用的捏法要有什麼 差異;我也能告訴你釀米酒用的米跟平常實用的米不一樣, 「山廢」的意思是什麼。但是我卻沒辦法告訴你「瓦塊魚」 是什麼菜、「宋嫂魚羹」究竟是甜的還是鹹的,也沒辦法告 訴你紹興酒跟茅台酒的差別......   逯耀東先生說:「飲食一道,往往累積數代經驗而成, 但卻一朝即被摒除。 [註48]」我常常在想,這到底是不得 已的結果,還是人們的期盼。 〔註解〕 0. 沒有著名書名的,即是《料理仙姬》。 1. 第四冊封底內頁: 「老師您很喜歡日式的東西耶!」 是因為我所畫的漫畫的緣故嗎?我經常被人這麼說。 於是我突然陷入了一陣思考中-- 納豆就是納豆,有什麼日式的納豆嗎? 和服就是和服,有什麼日式的和服嗎? 所以請恕我直言: 我想畫的,並不是日式的美麗漫畫,而是日本之美。 2. 第三冊第十七話〈料理人也是鍛鍊人才的高手〉描述的 很仔細。 3. 第二冊第十話〈神通識貨大老闆娘來襲〉中,提到她指 導了珍品堂老闆(公認古董陶瓷鑑定第一人)、未來國寶級 的漆藝作家、賣蕎麥麵的阿姨、以至於賣魚賣酒的商人。 4. 第四冊第五十五話,p.102。 5. 第六冊第三十三話〈你會選擇哪一種!? 越光米 VS. ?錦米〉。 6. 第七冊第四十九話~第八冊第五十二話〈米之禮讚〉。 7. 第六冊第三十六~三十七話〈一碗的幸福〉。 8. 第九冊第七十~七十二話〈美味的代價〉。 9. 第二冊第七話〈推測事物道理這件事〉。 10. 第三冊第十三話〈眼中淚、山杜鵑、初鰹〉。 11. 第五冊第三十一~三十二話〈暴醃鮭魚和鹹鮭魚〉。 12. 第三冊第十二話〈蛋和雞與蓋飯的和諧關係〉。 13. 第九冊第六十二~六十九話。 14. 第十冊第七十七~七十九話〈阿仙評斷!火鍋奉行是與非〉。 15. 第七冊第五十話,p.234。 16. 第三冊第十六話,p.161。指「洗」、「水造」,一種 生魚片的料理方式。 17. 第二冊第八話,p.136。 18. 比較專門討論的篇幅參見 [註38]、第一冊第五話〈真 假以外的事物〉、第二冊第十一話〈舒暢之美〉、[註40]、 [註39]。亦散見於各話的細節中。 19. 這例子其實隨處可見,幾乎每篇都是。不過還是以第一 冊第三話〈簡單的思想〉描述的最為徹底。 20. 第八冊第五十五話,p.95。 21. 第二冊第七話,p.102。 22. 第六冊第三十九話,p.204。 23. 第七冊第四十七話,p.152。 24. 第五冊第二十六話,p.35。 25. 第三冊第十六話,p.168 提到 「江戶菜味覺的源頭,是所謂的『五白』。白米、豆腐 、白蘿蔔,還有白肉魚和銀魚,......。徹底追求這五白的 味道,才是原本的江戶料理。 [註25]」 26. 第十冊第七十三~七十六話〈竹筍與女人的代價〉是代 表。在 p.14 有「與其求取遠處的名產,不如選用近處現挖 的。」這句話。 27. 第四冊第二十二~二十三話〈越後路旅情篇〉是代表。 而在第八冊第五十二話阿仙還說:「能用當地的材料,作當 地的料理,這可是我的生存意識呢!」 28. 第一冊第三話,p.158 可得知,一升庵有自己種蘿蔔的 田地。 29. 第一冊第五話,p.230。 30. 第四冊第二十一話〈誠懇、嚴肅的正月〉。 31. 第四冊第二十二話,p.106。 32. 第五冊第二十七話,p.65。 33. 第一冊第二話,p.71。 34. 第三冊第十六話,p.170 提到「魯山人」幫一升庵製作 器皿,而在日本藝術史上,「北大路魯山人」的確有其人。 35. 第四冊第二十話〈絕不外傳!決定店內美味的珍寶〉。 36. 第二冊第十一話〈舒暢之美〉、第四冊第二十五話〈有 賺與倒貼的工作〉就是以此為出發點作論述。 37. 第二冊附錄。 38. 第一冊第二話〈識別真貨的慧眼、創造之手、以及其器 皿〉。 39. 第七冊第四十三~四十六話〈發揮眼力篇〉。 40. 第四冊第十九話〈習茶人之眼〉。 41. 第一冊第五話〈真假以外的事物〉、第六冊第三十四~ 三十五話〈使用之美〉。 42. 第一冊第二話的時候,對阿仙作的茶碗一點興趣也沒有 。到了第七冊第四十六話的時候已經能欣賞陶瓷。到了第九 冊第七十話 [註8] 的時候已經能作出另一般日式餐飲連鎖 店店長驚嘆的茶泡飯。 43. 談壽司有中村博文的《壽司料理王》;談拉麵有《彩虹 拉麵》、《拉麵王》;談日本酒有尾瀨朗的《夏子的酒》; 談魚的有橋本光男的《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綜合性論述的 代表則是《美味大挑戰》。這還只是列出品質不錯而且寫實 的作品。日本人描寫中國料理的漫畫作品,恐怕都比中國人 描寫中國料理的所有型式作品來得多。 44. 《出門訪古早》是逯耀東先生過去幾本書(《已非舊時 味》、《祇剩下蛋炒飯》......)的合集。近幾年還有一位 談吃很有名的作家:韓良露,對他沒有研究,看過他在報紙 上的一些文章,似乎也不是專論中國的飲食。 45. 《出門訪古早》,p.135。 46. 《出門訪古早》,代序的最後一句。 47. 〈祇剩下蛋炒飯〉一文有描繪出飲食轉變的大致輪廓。 該文收錄在《出門訪古早》。 48. 《出門訪古早》,p.119。 -- 侃侃長論鮮窒礙 網站:http://www.psmonkey.idv.tw 眾目睽睽無心顫 個人版:telnet://legend.twbbs.org 煢居少聊常人事 殺頭容易告白難 歡迎參觀 Java 版(@ptt.cc)精華區 \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95.92
jzn:推 02/17 20:28
WineCheese:推 02/20 04:53
tazchao:推! 02/26 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