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gital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ilwu (我在這裡)》之銘言: : ※ 引述《yangsuper (~靜~)》之銘言: : : 1995~1998年,電腦界似乎產生「重大變化」 : : 我個人認知 : : 1.Win 95的出現,絕對是劃時代的進展(比xp出現重要很多倍) : : 「圖形化介面」雖然在3.1時代出現,但是真正完全進化,是Win 95 ! : Win95的出現,徹底的建立了Wintel的世界,也讓PC的OS單一化起來, : 當時,DOS雖然使用者眾,而且有Windows 3.1助陣, : 但是OS/2的穩定性有許多支持者,而Windows 95是MS真正獨大的開始~ 我聽說日本當年也有一套自有的作業系統 該不會也是被WIN95打垮的吧?............. 當年WIN95安裝檔只要50MB 真是小巧好用 可惜支援性太差...........(現在很多東西無法支援) : : 3.大容量硬碟出現(約6~10GB) : 這是因為1995年時,Intel跟Quantum推出了UDMA-33的E-IDE介面, : 傳輸速度的提昇連帶使容量也跟著上升,該年也是Seagate推出液態軸承 : 的年份,這技術使得當時的SCSI硬碟達到「令人髮指」(!?)的高速.... 不過液態軸承一直到好晚才普及到IDE啊........... 97年時主流還在5400轉吧? 當年大腳硬碟還有3600轉的XD (有更低速的嗎?...再久我沒經驗不知道........) : : 6.Pentium II 出現 是英特爾公司的大進展(那時電腦主機,約3萬) : 這邊我意見有點不一樣,Pentium讓Intel出現新高峰,但我覺得Pentium到Pentium II : 才是Intel的敗筆,因為Pentium歷經Socket5跟Socket7兩代插槽之後, : 由官方放棄了Socket插槽,改由Pentium-II的Slot-1代替,此舉將原在主機板上的 : L2 Cache移到CPU上,並同時為Pentium-II搭配100MHz外頻跟AGP顯示卡插槽 : 可是這時的協力廠商並沒有太大的能力這麼快轉換設計,而且當時Pentium-200MMX : 的榮景還在,此舉讓很多主機板廠商轉為支持AMD處理器,並在Socket7平台上 : 推出支援100外頻、AGP等P-II才有的功能的晶片,這些晶片組跟AMD共稱為Super7平台, : AMD也因此推出跟Pentium-II對打的K6系列。 : 也因為這些產品的熱賣,VIA才壯大了起來,當時除了Intel之外,有名的AMD晶片組 : 就是VIA跟Acer底下某家廠(忘記名稱了,晶片叫阿拉丁之類的...Aopen嗎?) : 而因為Super7的低價跟市佔率擴大,Intel後來才推出取消L2 Cache的閹割版 : P-II,Celeron(賽陽),並沿用到今。 : 所以我同意Pentium-II是指標性的產物,但是我比較偏向他是AMD興起的指標...XD 這"蠢事"怎麼一犯再犯似的........ RAMBUS也是 S423也這樣子 P4=>PD=>C2D更是連擊.......... AMD手下的台灣三小魔王 VIA SIS ALI..........XD : : 從機殼的變化,看到了這些東西,謝謝各位。 : 直立機殼在486時代,Acer(宏碁,不過這名字好久沒用了...)就有作了, : Acer在486 DX2-66時,推出了一個可以橫擺也可以直擺的機殼,將PS/2接頭置於 : 前面板側邊,可以在開機前旋動,讓你可以選擇橫擺或是直擺,而Pentium所搭配的 : Power系列機殼,則全部都是直擺的,前頭還有個蓋子....搞得跟WorkStation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5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