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mpriseno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ycai (燕鴻)》之銘言: : : 還是這一句話啊: : : 若不是認為六脈更有威力,枯榮不會笨到去放話,也不用讓大家緊急練功。 : : 鳩摩智威脅,如果一陽指更強,枯榮一樣可以用一陽指叫陣。 : : 用一陽指打敗鳩摩智,更可以說連一陽指明王都不敵,那六脈就更別提了。 : 如果能有「一個人」可以用一陽指打敗鳩摩智的話, : 自然是可以這樣說。 : 但枯榮要眾人練六脈是因為鳩摩智說要討教的就是六脈神劍, 不對。 原文寫的很清楚。 枯榮要眾人練六脈,是表示這樣才可以「打贏」鳩摩智。 : 而且明白鳩摩智知道沒人能練成六脈,所以枯榮才用六人齊施來取巧, 不對。 原文寫的很清楚。 天龍寺根本一開始就打算一擁而上,並非以六人齊施六脈為藉口。 而且,本來還沒算段正明這一劍。 六人齊施六脈,一樣被鳩摩智譏笑為「劍陣」。 反正是不管對方服不服氣, 若六人施六脈更弱,為何不能六人以一陽指圍爐? 反正是打算耍賴皮, 若六人施六脈更弱,為何不能六人以一陽指圍爐,反而要毀去經書? : 但是若是用一陽指去比還能六人齊上嗎? : 更不用說鳩摩智一直拿六脈練不成說嘴, : 就算有人能單用一陽指勝過也又必有用。 您這邏輯不對。 要靠六個人齊施,這才是此地無銀。 本來可以根本不管鳩摩智的,對他的說嘴一笑置之就好了,祖譜也得以保存。 結果硬要用較弱的六脈取敗,一來更證明「六脈練不成」,二來更證明「六脈很遜」。 所以說這邏輯不對。 只有預期六脈最強、要靠六脈取勝才合理,才呼應枯榮的判斷。 「一人練不成」沒關係,因為這武功太強了,不然明王您瞧,六脈不是打贏了? : : 至於一陽指本來就與六脈同理,只是六脈可以將一陽指力射出,還能砍劈。 : : 更及遠、更富變化,哪有六脈比一陽指弱的道理? : 因為內力還不到,自然發揮不出威力, : 不然大理高手就可以用一脈神劍去克敵制勝了。 : 可以雙手同時出掌,雙手同出一陽指,但是不能雙手同出六脈之一, : 就是六脈的效率差而已。 本來就是內力越強,威力越大。 六脈、一陽指都是如此。 打個比方,六脈、一陽指都像是拿一把劍。 只是一陽指只能選擇「戳刺」,六脈可以多了砍劈削的選擇。 同樣的內力下,六脈當然比一陽指強。 : : 再者,鳩摩智對五個本字僧,可是紮紮實實的內力對拼。 : : 突然之間,只聽得鳩摩智身前嗤嗤聲響, : : 『火燄刀』威勢大盛,將五人劍招上的內力都逼將回來。 : : 而且還游刃有餘, : : 同時大耗內力將第六條碧煙卻仍然停在枯榮大師身後三尺之處,穩穩不動。 : 只是藉由六脈比拼內力,但並不等於六人和鳩摩智比拼內力。 使六脈的內力,與用一陽指的內力是一樣的。 本因道:「六脈神劍,並非真劍,乃是以一陽指的指力化作劍氣,有質無形, 比內力就是比內力, 哪有說我用一陽指就會內力變強,用六脈就會內力變弱的道理? 若真有那種說法,而且如果六脈的內力輸出會大打折扣, 那就更加的不合理了。 結果降龍、火焰刀這些遠距武功都不會打折扣。 那就表示六脈太遜了。 有人笨到自己明明有 100分的內力,要去使一種爛功夫,讓自己的內力只剩下10麼? : : 這是作者結論: : : 他天生睿智,自少年時起便迭逢奇緣,生平從未敗於人手, : : 一離吐蕃,在大理國天龍寺中連勝枯榮、本因、本相等高手, : : 此番來到少林,原是想憑一身武功,單槍匹馬的鬥倒這座千年古剎, : : 明明是枯榮兩番用計取勝,作者卻說鳩摩智連勝。 : : 這就是說鳩摩智武功勝過啊,所以說接著想來把少林寺挑了。 : 以單對單論,當然是鳩摩智勝了,這並沒有問題。 天龍寺根本就是群毆,哪來的單對單? 鳩摩智跟枯榮哪裡有單對單了? : : 金輪並非九月才南下中原。 : : 金輪在蒙古練成了第十層龍象,才來中原走動。 : : 金輪與慈恩在中原相鬥,怎可能是還沒練成? : : 何況金輪在蒙古苦練十餘年,怎會在剩幾個月就要大成之時,沒事跑來中原打架? : 書中未說金輪和慈恩在中原相鬥,只是楊過的猜測而已。 楊過的說法比讀者可信吧? 一燈是否定楊過的說法麼? 再者,慈恩從湖南去四川、雲南一路,是會經過蒙古麼? : : 再者,郭襄開慶元年二月時還在風陵渡口, : : 楊過到絕情谷是三月初二,開慶元年七月蒙哥身死。 : : 若金輪法王九月再來,恐怕是趕不上襄陽大戰了。 : : 這一段時間作者本來就寫得矛盾,時間還可以倒著走, : 所以新修版中時間已經統一了,風陵渡口一件是在三月 : 英雄大會、郭襄的生日則在九月,楊過和小龍女相會是十二月。 那新修版有說九月龍象功才練成麼? 這樣改又有問題,他要這樣寫,那內文就又出現 BUG。 蒙哥死後隔13年……才重新進攻襄陽云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113.171 ※ 編輯: F00L 來自: 211.21.113.171 (12/17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