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到前面有板友問到紅丸案 剛好最近手邊有點資料 所以就po上來大家看一看吧.... 其實明末三大案(應該說公案)都跟明光宗朱常洛脫離不了關係 光宗應該算是明代蠻可悲的一個皇帝 39歲的生涯裡,當了20年的皇子,近19年的太子 卻被老爸--神宗冷落了好久 如果不是有梃擊案的關係,可能會繼續被冷落下去唄 等老爹去世後 繼位為帝,卻只在位一個月就蒙主寵召 不只明代,我想連其他朝代都很少有比他不幸的吧....(光緒算不算??) 明末三大案--梃擊、紅丸、移宮 剛好代表光宗的三個時期--皇太子、在位、身後 先看看梃擊案吧.... ==== 梃擊案開始分隔線 ==== 常洛當太子是在神宗萬曆29年的事 當時已20歲 21歲時納郭氏為皇太子妃,在明代諸帝來講已算晚婚 可見神宗挺冷落他的 因為當時神宗最寵幸的是鄭貴妃(聽說她很美豔....??) 而鄭貴妃又為他生下兩個皇子 其中神宗最愛的是皇三子常洵 一心希望由常洵當太子繼承皇位 而常洛雖是皇長子,但卻是由宮女王氏所出,同樣不是嫡子 所以神宗藉口皇后可能會生下嫡子 且知若由常洵當太子必會引發爭議 所以就一直擱置太子之議,直到萬曆29年才確定 當然中間有許多爭議,因為過程太多了,所以跳過....(我承認我懶) 但太子名分並未改變常洛被冷落的處境 東宮的守衛也就非常的鬆弛 萬曆43年五月初四黃昏 一個陌生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慈慶宮(東宮) 打傷守門的老太監,直奔前殿簷下 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與同來的七八名太監聯手將陌生男子擒獲 交東華門守衛收監 神宗知道後立即派人提問審訊 當天馬上御史就將訊問結果告知神宗: 闖宮男子名張差,為蘇州井兒峪的百姓,言語顛三倒四,似有癲狂之狀, 話裡常提到「吃齋討封」之語,但又有些狡猾,看來需要認真審問 初十,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員對張差的審問結果是: 張差因被人燒了柴草,要來京城申冤,在城裡亂闖,且受氣癲狂,受人誆騙說 拿一木棍可當作冤狀,所以亂跑闖入慈慶宮。 這兩份報告有些不同,不但「吃齋討封」之語沒有被提及, 且狡黠的性格這一點的判斷也未提起 根據胡士相等人的處理意見 是按照在宮廷前射箭、放彈、投磚石傷人的法律,將張差問斬 但官員對此相當疑問 認為就算慈慶宮守衛不嚴,但怎能讓一般人說進就進? 所以就有官員再次審問張差 用利誘的方式(把飯菜置於他面前)讓張差說實話 一開始張差不肯說 後來招說是有人叫他拿棍子衝進宮裡,出了事自然有人救 這段話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並表示其行為是由太監指使,目標是太子 更有人說背後的幕後黑手是鄭貴妃之父鄭國泰 後來張差越招越多 招出指使的太監是龐保、劉成 而龐、劉兩太監是鄭貴妃翊坤宮的有權太監 所以大臣就紛紛上疏,其中多涉及外戚部份,但卻未明指誰 但鄭國泰卻按耐不住、上疏自白 正好讓官員給抓住把柄,說大臣並未指誰,鄭國泰卻如此自白 有不打自招的嫌疑 所以更多人認為鄭貴妃嫌疑相當大 為什麼?? 因為太子一死,常洵或許就能當上太子位 所以由此引發大眾的疑慮 但由於此事涉及鄭貴妃 所以神宗也不希望此事再更形擴大 命鄭貴妃去見太子常洛,化解此事 最後神宗出面,帶著太子、皇孫、皇孫女一起見大臣 了結此事 並且將張差凌遲處死 而龐、劉二人卻是被神宗密令處死 不過鄭貴妃在梃擊案過後,就收斂了許多,倒一味地討好起太子常洛 這也就種下紅丸案跟移宮案的遠因了.... === 以上資料參考:〈正說‧明朝十六帝〉陳時龍‧許文繼著,聯經出版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2.226.40 ※ 編輯: Princle 來自: 210.202.226.40 (06/11 23:50)
lavigneA:好文 推 08/13 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