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天突然想看看靖難殉國的黃子澄 就在GOOGLE上面找了找 原來黃子澄家族並沒有死絕 真是老天庇祐 忠良之後阿 (說真的 看到奉天刑賞錄·教坊錄那一小段 就對朱棣這個死渾球(凸)完全沒好感) 有時真的覺得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常常都有被滅族的情況 也是上天給那些被他們殺害的人一個交代阿 居住分宜、現年80歲的黃伏海老人是在13年前發現自己為忠烈之後的。1995年的春天,黃 伏海參加了家族的家譜複修工作。他偶然發現,自己為明代著名忠臣黃子澄的後人(黃子 澄弟弟的後裔)。隨著進一步深入瞭解,黃伏海老人得知了祖先黃子澄忠君愛國,威武不 屈,富貴不移,為了大義甘願引頸受戮的義舉。這一發現,讓黃伏海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 。此時,老人心中便萌生覓祖尋根的念頭,找到自己一脈相承的同胞。   隨著老人尋親路的逐步深入,黃子澄的面目也逐漸清晰。   黃子澄,本名黃湜,字子澄,號秀溪先生,明朝分宜澧源(今分宜大崗山鄉大坑村) 人,生於元順帝至正十九年(西元1359年)。黃子澄從小勤學苦讀,並把自己的書房取名 為“勤齋”。為了弄清四書五經的根本大義,他曾向“以易經魁江西鄉試”的分宜防裏人 歐陽貞學《易經》,跟“精通經義”的分宜人周與學學《書經》,後又拜在大學問家梁寅 的門下學習《春秋》。他在精通經史的同時,對文學也肯下功夫。黃子澄的詩文頗有造詣 ,且才思敏捷。據《曝書亭詩話》記載,黃子澄去蒙山石門初次拜謁梁寅時,梁寅令他作 《枯梅》詩,他稍事思索,一首好詩就出來了。   明洪武十七年(西元1384年),黃子澄考中鄉試第二名,第二年參加會試、殿試,考 中進士第一名。當明太祖問他的年齡,他說是34歲,再問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時緊張答 不上來。於是,明太祖把他從第一名換成第三名,就這樣,煮熟的鴨子竟然飛了,到手的 狀元變成了探花。   殿試後,黃子澄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後升職為掌修國史的翰林院史官修撰。作為皇太 孫朱允炆的老師和侍從官,黃子澄伴讀於東宮,後官職到了太常寺卿。   危急時期傾力輔主   朱元璋稱帝後,總結元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元朝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在各地缺少強有 力的藩衛,在戰爭中造成無法彼此呼應的局面。因此,朱元璋認為分封諸子為各地藩王, 這樣一來,諸多兒子就可以代替自己監視全國。於是,朱元璋在稱帝後不久就把自己的20 多個兒子分封到各地駐守。朱元璋規定,如果遇到奸臣專權,藩王可以聲討奸臣,甚至可 以發兵“清君側”。朱元璋的本意是想用皇室親戚來維護皇權,但他絕不會想到的是,他 的此番舉措結果卻事與願違,使其子孫相煎。後來,建文帝被燕王朱棣趕下臺,禍根就是 朱元璋種下的。   朱元璋曾對朱允炆炫耀,稱其已把防禦敵人、築守邊境的事交給諸王,以後皇帝可當 得太平。朱允炆反問道:“敵人入侵時,由眾多藩王來抵擋,但藩王要是造反,又讓誰去 抵擋呢?”經朱允炆這麼一問,朱元璋也怔住了,他問朱允炆會怎麼辦,朱允炆回答:“ 先以道德和禮數來感化和約束,不行就廢除藩王的權力,再不行就派兵攻打。”朱元璋聽 後表示也只有這樣了。   朱允炆曾向黃子澄表示擔心諸王擁兵自重的問題,黃子澄認為中央的軍力足可約制諸 王,朱允炆同意他的話,加強了將來削藩的決心。   西元1399年,朱允炆登基,改年號為“建文”。建文帝朱允炆是個開明仁君,他上位 後,下詔讓黃子澄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一起輔助朝政,共商削除藩王的辦法。齊泰打 算先對付燕王朱棣,因為在眾藩王中,燕王實力最強。朱棣是朱元璋的第4子,是眾藩王 中的佼佼者,手中不僅統帥著元朝歸順過來的精銳兵馬,他本人也英勇善戰、足智多謀。 黃子澄卻認為應先除去周、齊、湘、代、岷五王,因為5個王爺在先帝健在時就多行不法 之事,削掉他們的爵位名正言順。建文帝聽取黃子澄建議,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削奪了5個 藩王的權力。   緊接著,朝廷將懲辦周王的消息透露給燕王,觀察燕王的態度,並先後調走燕王的護 衛兵力,又派出重兵在如今的北京周圍嚴密監視燕王的舉動。朱棣自知即將大禍臨頭,上 書申冤喊屈,之後又裝瘋賣傻起來,三伏天裏穿著皮襖躺在大街上傻笑瘋鬧。建文帝為人 懦弱,看了燕王的上書後心軟了,對黃子澄、齊泰說削藩之事應該停下來了,黃、齊二人 不同意,表示應該趁熱打鐵削除燕王權力。   假若建文帝聽從黃子澄的意見,削藩大業就告成功,明朝歷史就會改寫。但建文帝優 柔仁弱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對朱棣動了惻隱之心,一再貽誤戰機,最終,燕王以“清 君側”為名,公開舉兵叛亂,從侄子手中奪取了皇位。   忠貞不屈被誅九族   建文元年(西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以聲討齊泰、黃子澄為名,矛頭 直指建文帝的皇位。建文四年(西元1402年),當朱棣的叛軍逼近南京、建文朝大勢已去 時,黃子澄當時不在主戰場南京,而是在蘇州募兵。他沒有逃跑,沒有投降,決心與建文 朝共存亡,還將妻子許氏與四個兒子從老家分宜接到南京,拉入了血腥戰場。不久,南京 陷落,朱棣當上了皇帝,黃子澄在嘉興被人告發,押到了南京。   朱棣親自審問“削藩”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欲重用黃子澄,只要其寫下認罪書即可享 受榮華富貴,但黃子澄威武不屈。朱棣大怒,下令砍去他的雙手、雙腳後,又對其處以“ 五馬分屍”的酷刑,並誅其九族。黃子澄家族共有445人被殺,遇害人之多僅次於方孝孺 家族的871人。他的一個妹妹被朱棣發付教坊司當作娼妓,受到人們無法想像的淩辱。每 當憶起祖先這段泣血歷史,黃伏海老人仍是欷歔不已。   後人隱姓埋名得延續   幸運的是,雖然朱棣對黃子澄家族實行兇殘的“瓜蔓抄”,布下了天羅地網,但仍未 能將黃子澄家族斬盡殺絕。黃伏海告訴記者,南京城破之前,黃子澄的妻子許氏與兒子黃 圭、黃玉、黃潤、黃澤從老家來到蘇州府,決心與黃子澄共赴國難。蘇州知府姚善見局勢 難以挽回,有意要為忠臣義士留下血脈,就改變了他們的姓名、戶籍與身份,以便能逃脫 即將到來的大屠殺。黃圭改名為田立微,戶籍改在蘇州府昆山縣,身份是位道士;二兒子 黃玉改名為田彥修,身份是昆山縣一農村的裏正;三兒子黃潤改名為田彥溫;四兒子黃澤 還是少年,也是改名換姓。4人均學會了昆山方言,忠臣之後終於逃脫了朱棣的大屠殺。   黃子澄遇難後,二子黃玉極為悲痛,知道父親在南京被殺,橫屍街頭,決定冒險前去 南京收屍。蘇州知府姚善心生一計,利用朱棣政府允許收屍的政策,組織昆山縣衙役前往 南京收屍,讓黃玉喬裝打扮,裝成昆山衙役前往南京。黃玉冒險將父親屍體收斂後,將父 親葬于江蘇昆山縣的馬鞍山。   經過十餘年來不輟地尋找,黃伏海老人在昆山亭林園裏見到了黃子澄的墓碑,上面鐫 刻著“明黃節愨公子澄墓”8個大字,證實黃子澄死後葬在昆山市的馬鞍山。他的墳墓雖 已無從尋找,但從墓碑中及其他實物可以證實,黃子澄嫡傳後裔生活在昆山,繁衍子孫。   朱棣死後,明仁宗朱高熾是位仁厚之君,對黃子澄後人較為寬容,發配邊疆之人除留 一人外,其餘的可回原籍。結果,發配之人沒有回到分宜原籍,而是回到了第二故鄉昆山 。到明正德年間,明武宗為黃子澄平反昭雪,稱其為忠臣,後人立祠公開紀念。到清代, 乾隆下詔改黃子澄的諡號為“忠愨公”,黃子澄終於成為可公開祭拜的忠臣。   根據《康熙昆山縣誌稿》記載,昆山高板橋原名為富春橋,建於明洪武三十年(西元 1397年),是昆山市重要歷史文物。此橋是何人所建,找不到明確記載,但很多人都認為 是黃子澄後人所建,是其後人感謝昆山收留了黃子澄的靈魂,讓他入土為安。因為黃子澄 得到真正的平反是到明正德十五年(西元1520年),當時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離朱棣 時代已有100年。但在這100年間,黃子澄的後代不敢大張旗鼓地紀念先袓,他們將富春橋 改名為高板橋,因為昆山方言中的“高板”與“搞藩”是諧音,當時黃子澄的後代用“高 板”二字意指黃子澄的削減藩王活動,以此紀念這位先人。 -- _▃_ 小松:你受過專業的射洨訓練嗎?.... ╔═════════════╗ 小松:你受過專業的射洨訓練嗎?.... ║ ║ ] /\ 小松:你受過專業的射洨訓練嗎?....射的不夠多?專家教你射! ║ || β 幹!射光了啦!! ○ ║ ║ ◣◥(|\ 唔..好少 gayb/cAshoNly ◥██◣ /`○rz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01.203
kingstong:這位先烈處理事情的手法真笨拙.首先朱隸有打過大小戰役 04/10 15:25
kingstong:手中握有兵權,再者其於諸王聲名狼藉,師出有名,除之有道 04/10 15:27
kingstong:把燕王的近衛隊調走以就會讓他產生朝廷要殺他的錯覺 04/10 15:29
kingstong:如燕王真有心要反不會讓朝廷把四位王給除了再反 04/10 15:30
kingstong:五個人一起反勝算豈不較大?!然後再在諸王之間製造紛爭 04/10 15:33
kingstong:等四位王相殺殆盡自己再來個漁翁之利遊戲不就破關了?! 04/10 15:35
kingstong:今者不是調走他手中軍隊,而是護衛他身家性命的大隻#姥隊 04/10 15:36
kingstong:以經是等於在威脅他的身家性命,動物尚有自衛本能何況人? 04/10 15:38
kingstong:為了自保當然造反然後狀元竟不識時勢?!幫我翻譯成文言文 04/10 15:39
kingstong:待我奏名聖上,說不定我就此平步青雲了,到時好處少不了你 04/10 15:41
kingstong:們的 04/10 15:41
pcmangood:這傢伙最白痴的地方就是以為李景隆跟李文忠一樣威,科科 04/10 22:04
Hartmann:忠心歸忠心,但他的忠心害慘了建文... 04/10 22:52
marrins:沒上過戰場的白面書生 典型的明初版趙括 坑殺了建文 04/11 18:20
marrins:該說他自以為是呢?還是紙上談兵談的太過了 04/11 18:21
mmalex:有點像漢景帝時的晁錯 標準的嘴炮型 04/14 15:50
Hartmann:晁錯不一樣,有能力多了,晁錯光是分析漢朝和匈奴的優劣 04/14 23:13
Hartmann:那篇文章就足以證明至少是個優秀的分析家,而他主張削藩 04/14 23:14
Hartmann:也沒錯,他的死是景帝無恥,不是他無能,但黃子澄就純廢 04/14 23:16
mmalex:感謝樓上指正說明 謝謝^^ 04/16 16:03
kimfatt: 智商掉線的忠臣 雖然科舉很屌沒錯 可惜就業記錄不良 各 06/18 11:50
kimfatt: 種坑老闆的事蹟 06/18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