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自世說新語奠下名人笑話的體例 文風鼎盛的時代,文人社群產生大量這類故事也不足為奇 既有了金魚大提供唐代名人的笑話,不來幾段宋代名人的笑話就說不過去了 祖宗之法:怎一個表字了得 1. 太祖:兒子回家吃飯 且說大宋開國太祖號稱機智神俊,南唐派來才子徐鉉說和 費勁唇舌不見奏效,靈機一動想靠肉麻取勝 徐:「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乃能蓋地,父乃能庇子。」 只見太祖眼中閃爍慈父光輝:好啊,「既是父子,安得兩處吃飯?」 徐:囧 (原出宋人王陶《談淵》,新五代史的記載文來文去:「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 不若談淵俗擱有力,我想王陶就算不是原文照轉,似乎更切合實際狀況呢?) 2. 寇準:終究是輸了不是? 自祖宗以降,表人風氣不歇,寇準在做參知政事的時候,有個同事叫張洎 說起張洎來頭不小,是李煜的首席顧問、第一寵臣 一直勸李煜不要投降,我們馬上就會勝利,不然我第一個死給你看 宋朝兵臨城下時拉著另一個同事陳喬同進宮,跑到樓上,準備一起以死殉國 結果陳某人上吊自殺,他老兄又跑下樓跟李煜說: 「皇上我是想死,可是想到沒人照顧你,就死不得了...」(陳喬同:...) 至於他入宋後怎麼敲詐舊老闆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扯遠了 總之寇準和張洎在花園玩耍,看到樹上麻雀飛舞,口占一詩: 「少年挾彈何狂逸,不用金丸用蠟丸。」 表意何在?宋軍圍金陵時,張洎曾發蠟丸書要上游軍隊火速來救 降宋後這事還被太祖拿出來講,他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道歉 都當到參知政事還被表,看來這事大概會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宋朝觀點)。 (事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 3. 石中立:楊億我幫你報仇 說起寇準,當然大家都記得他跟王欽若、丁謂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恨情仇 寇準的人緣固然不好,但王欽若也是數一數二的討厭鬼 到底討厭到什麼程度呢 舉例來說,上給皇帝的文書,只要受到嘉獎,他老兄上書謝恩時就是自己領銜 要是皇帝不滿意,就叫幕僚把領銜人換成其他同事,例如翰林學士楊億 楊億的好朋友石中立有一天終於看不下去,於是邀集好朋友辦cosplay 怎麼個辦法呢? 左正言陳越扮王欽若的屍首,躺在床上 石中立扮王欽若的老婆,站旁邊哭哭 其他人合唱輓歌 又哭又叫,好不熱鬧 當然王欽若知道後是生氣告狀,不過案子被宰相王旦擋下來,最後大概不了了之了吧...。 (事見《續資治通鑑長編》) 4. 石中立:又是我又是我 談到宋代文人的戲謔,尤其是北宋前期,不能忘記石中立 他是開國元勳石熙載的兒子,以表人見長 侍郎劉筠因為一直進不了兩府,稱病在家,大家去探病,問他怎麼回事啊 劉:「虛熱上攻。」(無名熱啦) 石中立在坐,馬上開了藥方:「只消一服清涼散。」 為什麼?因為兩府高官出入才能張清涼傘(散).....。 (事見趙德麟《侯鯖錄》) 石中立的諧音玩笑在今天大概屬於冷笑話之流,在古代則是文人機智多才的表現 他後來官至參知政事,有位官員上官闢勸他當了大官,不要那麼愛耍嘴皮子 他不領情便罷,還要表人: 「君自為上官闢(鼻),何能知下官口?」 上官先生大概也真的只能摸摸鼻子自認沒趣吧? 石中立最經典的故事大概是表自己的好朋友盛度 盛度是北宋前期著名的官僚 還在當翰林學士時剛下朝,發現宰相在背後不遠處 因為跟宰相碰面太麻煩了 趕緊飛奔百步躲在直舍人院的辦公室裡 他本人是個胖子,跑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好死不死石中立飄過來 石:杜哥怎麼回事啊 盛:跑得我累死,還好沒遇上宰相 石:那宰相有沒有問你為什麼喘捏? 盛:啊就跑很快所以沒遇到啊 石:喔,呵呵,那我去洗澡囉,掰。 ~一分鐘後~ 盛:! 媽的小子罵我是牛! 這是文人笑話的典型,拐彎抹角,實際上套用的是西漢丙吉問喘的典故 有興趣的版友再自行查找吧 (事見司馬光《涑水記聞》) 史載盛度至少被石中立表過兩次 盛度幫故宰相張知白寫完神道碑後,非常滿意,拿給石中立看 石:誰寫的? 盛:杜撰啊 ~一分鐘後~ 盛:啊幹... 其實盛度的文才也很好,大概就是反應慢一點吧。 (事見文瑩《湘山野錄》) 5. 劉攽:沈括不要死! 套用經典大概是名人笑話的常態 沈括有一天準備入浴洗澡,劉攽大概是在他家作客 突然當眾哭哭:沈存中好可憐! 然後在眾人一片驚怪聲中徐道: 沒有唸過孟子嗎?「死矣,盆成(盛)括也!」... 至少我們知道沈括當時是要泡澡...。 (事見邢居實《拊掌錄》) 6. 蘇軾:王安石很了不起嗎 劉攽的時代,已是宋朝新舊黨爭相當激烈的時候 在政壇的刀光劍影中,偶爾有詼諧的故事,大概也不失為良好的調劑 話說王安石的《字說》一出,立刻變成教科書 蘇軾則覺得是狗屁不通 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合 爹和娘,恰是九個。」 反對黨的嘲諷如此,王安石大概也嘔在心裡吧 可惜史料闕如,未見新法派的種種嘲弄,否則兩相映照一定會更有意思 宋人的笑話故事,其實蘇東坡是最多的,但也因此比較普見,這裡也就不多提了 7. 史彌遠:何必表我 一翻身到南宋,就以史彌遠被表的故事作結吧。 簡單來說,表人除了是文人的專長,精通文化表演的戲子偶爾也有佳作 而那些諷刺權貴的故事特別容易受士人欣賞,記錄下來的機會也就更多 史彌遠排除異己,控制朝廷的手段有目共睹 而四明史家家大業大,開party演個雜劇也是很正常的事 卻說宰相坐在台下,本以為可以開開心心,沒想到卻開出了這樣的劇目 一士人,念詩曰:「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旁一士人曰:「非也。滿朝朱紫貴,盡是四明人。」 結果哩?「自後相府有宴,二十年不用雜劇。」 戲班雖說是求仁得仁,但家中二十年辦桌不能看戲,也少了很多樂趣不是? --- 權充談資,謝謝觀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231.89 ※ 編輯: Fullgen 來自: 114.45.231.89 (06/16 03:56)
Lorenzia:宋太祖:小煜,你阿嬤叫你回家吃飯 06/16 03:58
Fullgen:太宗:多一個姪子來搶飯碗!? 06/16 04:09
※ 編輯: Fullgen 來自: 114.45.231.89 (06/16 04:24)
Hartmann:推,所以這該不會是趙光義非得搞死李煜的真正原因... 06/16 08:32
kurt1980:關於字說,還看過:王說:坡為土之皮 蘇說:難道滑是水之骨?? 06/16 11:04
QuentinHu:這些宋朝文人真會玩 把國家都玩掉了 = = 06/16 14:32
slcgboy:"我只聽說 哭的那天不可以笑 沒聽過笑的那天不可以哭" 06/16 15:12
slcgboy:然後被嘲諷的還當真了= = 06/16 15:13
KoujikiOuji:推 06/16 20:25
youtien:其實「滑是水之骨」還真有些道理,沒錯啊。 06/27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