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手上有一本知書房出版社出版,殷登國所著的《東西文物趣談》, 書裡有一段剛好提到相關的內容,節錄一些書中的段落po上來好了:) ※關於漱口: 在牙刷還沒有發明之前,中國人是藉漱口來維持口腔衛生、預防蛀牙的; 漱口劑則以酒漿、鹽水和濃茶為主。 ◎酒漿: 《禮記‧曲禮》:「主人未辯(食餚未畢),客不虛口(以酒漱口)。」 ─先秦時人們吃完筵席後,有以酒漱口來保持口腔衛生的習慣。 ◎鹽水: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每旦,以一捧鹽內(納)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 。」 ─可知唐朝就有以鹽水漱口的習慣。 ◎濃茶: 宋‧蘇東坡:「每食已,輒以濃茶漱口,頰膩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齒間者, 得茶漱浸,乃不覺脫去,不煩刺挑也……」 ─超淺顯易懂的XD ※關於牙刷: 在牙刷發明之前,手指也是揩齒的工具之一。 牙刷大約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印度人利用竭陀羅木的嫩枝,折取一截下來,放在嘴裡 咬平、咬裂,使其纖維分裂成刷子狀,在漱口時進行上下裡外的揩齒除屑工作。 這個辦法記載在多部佛經之中,在東漢魏晉南北朝時傳入中國,使中國人知道利用楊柳 枝來作為揩齒的工具。 南北朝劉宋時的和尚伽跋摩把印度的揩齒嫩枝翻譯成「齒木」,「齒木」可以說是牙刷 的前身。 和尚嚼齒木的習慣對世人影響很大,一般中國人漸漸知道可以利用嚼成刷子狀的楊柳枝 來清潔牙齒。 印度僧所使用的齒木在六朝隋唐時出現中國,又跟隨來華留學的遣唐使飄洋渡海地傳入 日本;至今日本俗語猶稱牙刷為「楊枝」、牙籤為「小楊枝」,就是受到中國楊枝齒木 的影響。 植毛牙刷的記載,最早見於宋‧周守中《養生類纂》: 「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厚兼牙疏易搖,久久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 所損。」 ※關於牙膏: 古代中國人在使用柳枝揩齒的同時,又採用「蘸藥」揩齒。 起初用鹽揩齒,後來又在鹽的基礎上再加上幾味藥物,研成粉末,製成揩齒粉。 《唐瑤經驗方》記載了古代製牙粉的方法: 「青鹽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盌、煎汁兩盌,煮鹽至乾,炒研,日用揩牙。」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記載了古代製牙膏的方法: 「柳枝、槐枝、桑汁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末、芎藭(按即蘼蕪)末,每用擦牙。」 -- 打了一堆字,好累=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5.143.142
ntitgavin:濃茶....不會最後牙周病嗎 09/07 21:40
c1over3:謝謝<(_._)> 09/07 21:54
rabbitball19:有趣推一個 09/07 22:04
ilikebulldog:對岸毛主席聽說都不刷牙,只用茶漱口,牙疾很嚴重。 09/07 22:07
abby2007:認真推!!! 09/07 22:18
e9089:毛豬西 晚年照 一口黃爛牙... 09/07 22:26
kid33:推 原來古人方法也是很多,而且食物其實不像現今精緻加工 09/07 23:08
※ 編輯: GEKKAKAJIN 來自: 182.235.143.142 (09/07 23:17)
ohmylife:<(_ _)> 09/07 23:24
tekamolo:原來古人是用牙粉耶! 09/07 23:57
Ahriman13:專業文~~~給推推推推 09/08 00:46
killeryuan:真的 早上起來不要馬上刷牙 會傷到牙肉 09/08 05:24
MJdavid:先秦時候的酒跟醋差不多吧? 09/08 09:31
amaranth:牙周病主要是口腔衛生不良+感染造成,不刷牙這點比茶重要 09/08 13:01
holybless:用奶茶潄口 09/09 23:03
giunrz:原來早起不要馬上刷牙~?! 算是增廣見聞 09/10 07:19
PrinceBamboo:日文的牙籤是爪楊枝 但牙刷是叫"齒brush"啊 09/10 18:07
Siof:牙刷叫楊枝的用法是真的有的喔!!我前幾個月剛好有唸到XD 09/11 17:57
Siof:日文唸ようじ 樓上可以查查看 09/11 17:58
ellisnieh:日文很多名詞都有來自中文的漢字稱呼和來自歐美的音譯, 09/12 15:41
ellisnieh:譬如說牛奶有「牛乳(ぎゅうにゅう)」和「ミルク(milk)」 09/12 15:42
ellisnieh:兩種稱呼,不過近來好像舊有漢字詞彙使用的越來越少,而 09/12 15:43
ellisnieh:歐美音譯使用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09/12 15:44
Raist:利用嚼成刷子狀的楊柳枝來清潔牙齒 <-- 狗狗的潔牙骨 XD 09/13 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