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exyrickysky (花心只是掩飾內心的空虛)》之銘言: : 根據禮記大學篇所提: :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 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格物致知, ' ~~中間恕刪~~ : 假設我們把竹子的中空結構填滿,會發生什麼事, : 最後發現,原來竹子的中空結構,可以提供遇到大風時所需的抗彎抗扭能力。 : 我認為王陽明從頭到尾就搞錯方法, : 沒有思考格物致知的本質,只是一頭熱的哉下去。 : 以上是個人對王陽明「守仁格竹」的一點看法,不知道大家如何想? 朱子的格物致知並非純理性思維上的推理活動,而是感受天理流行的自然, 觀竹並非觀竹的細節,而是觀竹的整體,這如同我們在觀看古人畫竹圖時可以從 線條、墨色、構圖中看到這人的修養、境界、美感到達何境界的道理是相同的。 從這點來看,這可以扯到功夫論與修養論的進路過程討論,但是,如果依照朱子所講 的大學禮記所提到的路線思考: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這是由外而內回返本心的過程,從觀覽萬物的自然合於天道變演的過程中反觀到自身的 不自然,這是"自覺",自覺即是"致其知",致其知後便能歸守本體,離忘歸真,用功久 後,所發出來的意念皆是自然真實,不再受到情緒脾氣意念的干擾,此時則身安心定, 內外俱閑。 先秦儒家所提倡的的格物致知與佛家所講的臂支佛觀自然十二因緣(如花開與花落)而 開悟是類似的開悟過程。但是後世一堆人並不了解要開悟必須累積,往往想要直接跳到 開悟階段,於是無法從致知過程中使身心得到劇烈的變化,達到真正的開悟。 -- 外留餘地鋪明月,莫築高牆礙遠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221.211 ※ 編輯: wildfox 來自: 114.46.221.211 (08/17 17:56)
sagarain:都被禪宗頓悟教的 事實上禪宗還是悟後起修 沒修還是沒用 08/17 18:19
wildfox:禪宗南宗也是講要悟後起修 08/17 19:01
sagarain:南宗就是點出這點來改革 不然大家整天在打嘴砲(誤) 08/17 19:33
ilanese:Confucianism板以前有討論過「格物致知」的議題。 08/17 21:15
ilanese:光是對其定義,每個人看法就都不太一樣了。 XD 08/17 21:18
deludedfool:西方從亞理斯多德起有把外物當客體研究的傳統 08/17 23:15
deludedfool:但這不是中國哲學考慮的議題 08/17 23:16
lovewfsm:辟之佛 :D 08/17 23:38
pushking:朱熹曾經說陸象山是私鹽販子(分明是禪) 他始終不喜頓悟式 08/18 00:19
pushking:地體會天理 我個人認為他比較傾向理性 從認識論的進路去 08/18 00:21
pushking:體會 08/18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