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lackrice (國際情勢)》之銘言: : 來源:法國網文 可以理解為什麼有法國人會寫這種文章,不過有很多地方他自己也講過頭了 : 嗎?是的,不過這說法是在美國媒體控制了世界輿論以後的正式說法。而真正的歷史 : 要我們從非主流的僻角落,從那一個個枯燥的資料和記錄中自己分析得出。 首先,法國老兄可能沒搞清楚,在美國,美國開國史絕對不是"非主流的冷辟角落"啊XD 美國市場的暢銷書統計,歷史類是六大類之一,而走進美國書店的歷史區一看, 靠夭啊美國史多到爆,其中有兩個為大宗:開國史、南北戰爭 .....二戰的書當然也很多,不過通常都在戰史區....... 美國開國史的書,從戰史到傳記到「給白痴看」系列,還有「給笨蛋看」系列 多到不行,買都買不完,幾乎每一本都有強調美國獨立戰爭的成敗與法國的關係, 譬如說,薩拉托加會戰被列為最重要的一場會戰之一,就是因為打勝以後法國參戰 而說到約克鎮圍城戰,也幾乎每本都會寫到契沙比克海戰是決定性的關鍵, 所以不知道這位法國老兄為何要如此悲憤哩..... : 戰才最終成為法美主力部隊的聯合行動。所以說,當今多數歷史書籍上所描述的華盛 : 高瞻遠矚”決策發動約克敦戰役的故事根本就是放屁。 我也不曉得法國老兄看到哪邊的歷史書籍,就我看美國的歷史書籍,就算是「給笨蛋」 等級的普及歷史書,都有說到選擇康華利斯為目標的原因,是因為法國海軍格雷西將軍 提供了一個「建議」,說他會在這個時候到契沙比克灣一趟,既然人家這麼「建議」了 那華盛頓也只好去配合他的行程,所以的確不是華盛頓的「高瞻遠矚」 但是說華盛頓都沒指揮權也太過頭了 :   (2)戰役的背景 :    : 了對方的脈門,那有何必多流血呢?於是克林頓因地制宜地制訂了通過封鎖,用流血最少 : 的方式來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不得不指出,如果不是後來法國海軍的突然出現,這將是 : —個非常高明並且也是完全能夠成功的戰略。 這段法國老兄自己反而犯了過度簡化的錯誤,柯林頓的確想採慎戰戰略 但是康華利斯和他想的不一樣,康華利斯在南方戰場本來很吃得開, 後來卻栽在格林的「屢敗屢戰」耗血策略手上,只能溜到海岸,此時, 他違反柯林頓的命令,擅自北上與維吉尼亞的英軍會合,所以後來才成了攻擊的目標 雖然康華利斯的最終投降歸功於法國海軍打響契沙比克海戰,但是康華利斯之所以會 「失心瘋」違令北上,一般都說是格林的功勞,並非康華利斯自動就會跑去找死... 後面華盛頓手下大陸軍什麼都缺,還跟法軍借錢才能發軍餉的狀況則是千真萬確 不過這點美國的書也通通都有寫 : 克敦戰役的雙方力量對比時都不提法國海軍的參戰人數(即使是這本提到了法國海軍參戰 : 人數的權威大百科仝書,在統計聯軍總兵力時顯然也並沒有加入法國海軍的人數)。 誰說沒有啊...但是一般海陸都是會分開計算的 因為法國海軍船上水手有14000人,實際上他們沒在進行陸戰,只是封鎖海灣 所以不會把他們加進陸上包圍的聯軍總兵力之中 後面提到聯軍火力勝過英軍,主要來自法軍的支援,這是真的 康華利斯則是根本不願投降,他稱病不出,至於由副手代表,所以華盛頓也讓副手受降 為何讓林肯受降,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先前林肯守查爾斯頓時遭英軍圍困全軍投降 投降時遭康華利斯羞辱,所以華盛頓才特別讓他受降,幫他出一口惡氣 :   這以前的歷史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由於大海完全被英國人控制,此前聯軍對類似沿 : 海城市的進攻無一不遭到失敗。出於這種歷史的經驗主義考慮,在得到聯軍即將進攻約克 這也太扯了,華盛頓的第一場圍城戰,就是波士頓圍城戰勝利 之後在紐約華盛頓是守方,薩瓦那是守方,查爾斯頓也是守方, 沒有進攻,哪來的「進攻失敗」啊....XD :   歷史往往允滿了黑色幽默,就在康華利投降的前一天,一支由25艘戰列艦和7000名英 : 國地面部隊組成的增援部隊,在克林頓的親自率領下,已經從紐約港出發…… :   這份資料讓人感到非常意外。根據這份資料,在整個獨立戰爭的時間段裡,除了1775 : —1776和1781—1782年間,大陸軍的總兵力—直是呈遞減狀況的。而在北美獨立最後一戰 : “約克敦戰役”的同一年裡,大陸軍的總兵力一下子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一點都不意外,華盛頓整場戰爭一直面臨的基本問題就是大陸軍役期一到就退伍回家去 每次他都得拉下老臉求他們留營,到後期留營的越來越少,所以自然兵力一直遞減 這是美國獨立戰史的基本常識,有啥好意外的.... 這法國老兄到底是看到哪本書去了,大概不是美國的書吧.... :   *1777年這個數字不包括黑森等地的德意志雇傭軍 ^^^^^^^^^^^^^^^^^^^^^^^^^^^^^ 德裔傭兵在獨立戰爭中極為重要,甚至是英軍戰力最強的部隊,這部分忽視不計.....XD : %。顯然薩拉托加大捷至少在軍事上並非通常所宣揚的北美獨立戰爭的什麼“轉捩點”。 : 這也不奇怪,反掃蕩作戰的勝利再大也還是反掃蕩作戰。以一次反掃蕩作戰的勝利作為一 : 場大型戰爭的“勝利轉捩點”,顯然是不合適的。 這位法國老兄可能不知道,薩拉托加會戰為何是「勝利轉捩點」 因為在此之前,儘管富蘭克林費盡唇舌,法國都不願意參戰, 薩拉托加之後,法國參戰--->才有日後的契沙比克海戰--->才有約克鎮圍城戰的勝利 所以薩拉托加才被稱為「勝利轉捩點」 這點至少我看的n本美國書都是這樣寫的 我想老兄在批評美國人以前,恐怕得先多買幾本美國書, 還有把自己的法國史讀熟一點........ -- 《橡皮推翻了滿清》史實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滅亡懶人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6586 《明騎西行記》歷史、遊記、武俠、冒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5310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10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22.158
zeumax:先不論對錯,其實法佬的心態本來就建立在,美國佬說二戰沒 06/04 01:47
zeumax:我們你們還在希特勒萬歲!他則以沒我們法國人你們今天還是 06/04 01:47
zeumax:皇民!還以顏色 06/04 01:49
calebjael:讚zeumax大的觀點。XD 06/04 03:18
heavensun:富蘭克林害法國人走向法國大革命 06/04 05:09
slcgboy:有沒有可能這篇其實是中國人寫的 托辭法國人那樣 06/04 08:40
chewie:真的有這個感覺...為翻案而翻案... 06/04 09:27
Blackrice:長知識 推! 台灣很少像p大那麼紮實的了 06/04 09:35
slightwing:絕的是中國血+1 06/04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