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IvGxY1L ] 作者: GETpoint (擲雷爆卦) 看板: historia 標題: [轉文] 宋珠璣巷羅貴家南遷記(一) 時間: Sun Jan 26 21:33:51 2014 原文網址: 按:《宋珠璣巷羅貴家南遷記》一書,由華南師範大學曾昭璇(1921~2007)教授等編著 ,2002年出版。其書主旨在於考證羅貴一支南遷的歷史踪跡,但對羅姓的起源、羅子國的 興衰亦有詳實的記述,對於研究羅姓的歷史淵源值得一讀,且羅貴支派為廣東羅氏最大支 ,川、渝羅氏,亦有不少係從廣東遷入,特全文轉載於此,以為參考。 http://www.luos.org/zhujixiang/zhuji_1.htm http://www.luos.org/zhujixiang/zhuji_2.htm (第二頁原文部分節錄) 目前有關羅貴南遷日期,大致可分為兩種:一主張在南宋末年淳熙年間,如新會瀧水都蓮 邊裡“麥氏家譜”,此譜具體作“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癸酉。”時期之事。馮秉芸弓J 他家《廣州舊譜》說法,亦於“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癸酉。”陳老樂素亦主此說:“羅 貴等一行離南雄,總是在元軍攻陷南雄前後。他們沿著湞水到韶州,又從韶州沿北江南下 至廣州。”(見陳樂素:《珠璣巷史事》,載《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史話》一書中,1991)。 (中略) 三、羅貴等97家南遷的日期和路線 據《英村羅氏族譜》(手抄本,引自黃佛頤文,今該譜不見傳存)即記羅貴所有案卷(包括 文引),都記紹興元年(1131)即可以啟行之日,以南宋初年紹興為準。計有: 1)赴始興縣告案遷徙詞(後稱文件1) 2)赴南雄府告案給引詞(後稱文件2 ) 3)本府文引(嶺南道南雄府,後稱文件3) 4)赴岡州告案立籍繓引詞(後稱文件4) 5)羅貴等之供結。(後稱文件5) 以上五件均書明紹興元年文件。知府鍾文達批詞,岡州知縣李叢芳批詞,則不記年月。並 附有97人名單。 南遷路線是由珠璣巷出發,陸續向南遷移,未見有目的地的具體地點,但總的是結竹排隨 湞水南飄,經韶關、連江口、英德、過峽,入清遠而達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家自我投親靠 友,計出峽至清遠縣,即有上岸定居,並隨各水道分支,順潮流漲退,分別入 西江肇慶 府,東江惠州府上陸,今以羅貴家為主線,論述如下: 1.羅貴等申請南遷,按文件1為: 紹興元年(1131)正月初五。 2.批給文引日期,據文件2為: 紹興元年正月初十,即五天批出。(有知府鐘達文批准,吏房書吏黃英茂行) 3.南雄府批文引及文引規定日期為: 有效期為紹興元年(1131)正月十五日,給限四月二十日繓。(吏房書吏黃茂英行)。即三個 月多日期為限。 羅貴一家即很快南遷,在文引批出後,立即上路。《英村譜》記:“即於是年十六日,攜 長男大用,次男利用,三男巨用,四男期用,五男曦等及同文引九十七人,向南而來,四 月二十六日,方至岡州、大良鄉、古朗等村,憑土人龔應達接歇數日,乃會同齊人九十七 名,赴州縣告案,立藉繓引,憑土人龔應達保結。”按文件4,時為紹興元年(1131)五月 初六。岡州知縣李叢芳批詞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貢生羅貴等九十七人既無過失,准遷移安 插廣州、岡州、大良都等處,方可準案增立圖甲,以定戶籍,現闢處以結廬,闢地以拜食 ,合應賦稅辦役差糧,毋違,仍取具供結冊,連路引繓赴岡州。” 從這個批文可知羅貴是到達岡州(今新會縣)大良(今順德縣城)地,就地增立圖甲,以定戶 籍的。即羅貴等人是順利由珠璣巷遷至大良的。沿途未有重大變故,如記胡妃事件引起大 逃亡是有“萬人結集荔枝山”、“連州水口遇洪水”等變故,傷亡甚眾的。因按文件3有 “乃會同齊人九十七名,赴州縣告案,立籍繓(即繳)弓I。”的記載,可見是97家安全匯 集岡州,雖過了一些期日(6天),但仍屬順利。 按文件4稱:“本年正月初十日,赴府立案批引,嚴限正月十六日赴程,沿途經關津岸陸 ,此照通行,於本年四月二十六日,來到邑屬岡州、大良都、古葫甲、底村,盤費乏盡, 難以通行,借投土人龔應達草屋,未敢擅作窩兜。百口相告簽名粘引,團赴岡州大人階下 ,俯乞立案,安插各處,增圖定藉,保卹生民,仍乞批執照繯引施行,庶子孫萬代,戴恩 罔極上詞。紹興元年五月初六日,團情貢生羅貴等叩呈。” 上文件指出南雄府公文(文件3)已指出羅貴等到達該地定居時,應:“方到此處,合應行 赴該府、州、縣屬立案定籍”的,並“繯報文寅尉造冊轉報施行。”等語,故得到岡州知 縣李叢芳批方,羅貴等亦具供結冊,連路引繓赴岡州。 羅貴等人獲得立圖定籍可見於文件5,即《羅貴等之供結》,茲按黃佛頤抄錄《英村譜》 文重抄如下: “紹興元年正月十三日,團情貢生羅貴等居民九十七人,蒙州官準案,逐一編定新圖,開 報排裡,分住各村,具結報投州應造冊務,大良都古葫底村開圖居民新增都圖,以定戶籍 ,新充新圖一甲里長羅貴,裡排麥 秀、李福榮、黃复愈(复的原字左邊加'')、黎孔昭 、吳孟魁、何大參、鄭一元、胡漢瑞、趙世常等。今相與結為奉上明文行勘攢造黃冊事, 貴等原系南雄府始興郡保昌縣牛田坊十四圖民籍,原住珠璣巷,為因天災地劫民荒,及今 奉旨頒行取土築設寨所,嚴限批行,貴等備開九十七名,團赴本府蒙案批引遷移,來到邑 屬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下擔歇腳,備情赴台,蒙準議增立圖,編立十排格眼該掌約束 九十七人,各闢土以種食,闢草以結廬,聊為窩兜,今蒙上取具供結應造冊務繯弓l等因 ,遂一遵依,合同排里人屍備開單情由,逐一分勘,中間並無隱匿,如虛甘罪,所供是實 。” 《單開供狀》 “立供狀系南雄府歲貢生羅貴,年方四十六歲,系南雄府始興郡保昌縣牛田坊十四圖民藉 ,住沙水村珠璣裡,奉側告案批引遷移,來到邑屬岡州、大良都、古甲、葫底村,盤纏乏 盡,難以通行,結草歇腳,備情赴州,蒙準批以增圖立甲,以定戶籍,開闢新圖,結草為 屋,種蔬為日食,隨時度活。今蒙上司明文行勘攢造黃冊等事,羅貴戶充新圖第一甲里長 ,今將本家新收丁戶,逐一開報,中間不敢隱瞞,如虛甘罪,所供是實。” (上文黃佛頤《珠璣巷民族南遷記》長文中按稱:“麥譜”作八月十八日羅貴祖等供狀。 “麥譜”指新會瀧水都蓮邊裡“麥氏家譜”而言。) 《計開男女人丁》(據《英村羅氏族譜》) “家裡五口,男子未成丁四口,本身年四十六 歲,長男大用,年方二十六歲;次男利用,年方二十二歲;三男巨用,年方一十八歲;四 男期用,年方一十五歲。” “男丁未成丁一口,婦女一口,阿鄭年方二十歲。家僕二名:林昌、張進陛。” “僕男未成丁三口:阿達、阿祿、阿勝。僕婦二名,僕女一口。” 《新收田戶》(據英村譜) “新收山壙田地共二十一畝二分二厘一毫,納米六鬥四升、三合、二勺、四抄。一田土名 朗下底,一號共十九畝一分二厘二毫,納米六鬥、二升、二勺、三抄。一民田每畝三升, 則加耗二合一勺計,一民地土名高處地,稅五分五正,納米一升六合一撮,一民壙每畝五 升,則加米三合一抄,一壙土名山子下,稅四分,米二升一合四抄(秋糧正耗)。 《計開》(據《英村譜》) “草屋三間,草牛兩頭。” 從上列供結,亦說明羅貴一家大小15口一齊抵達底村,買田地,蓋屋,買牛從事農業開發 。即羅貴家是在紹興元年(1131)在新會朗底村落籍為民的。《英村譜》稱:“宋紹興元年 ,琴軒始居岡州底村。”,又按《新會良溪《羅氏族譜》雲:“始祖琴軒自宋高宗紹興元 年,因避蘇妃之難,由珠璣巷遷新會朗底,即“良溪也”。從供結看,羅貴未有帶同妻子 南遷,因已死環境建炎三年(1129)。 《計開赴難團詞人九十七名》 (據《英村譜》) 1.羅貴2.李福榮3.李應元4.伍悅5.吳孟魁6.譚君可7.張汝學8.馬彥彩9.馮三才 10.陸道思11.梁淮12.麥信可13.吳仲賢14.黃复愈(复的原字左邊加'')15.陸以信 16.曹一常17.鄭一元18.周彥才19.譚廣信20.馮元昌21 .胡漢瑞22.高易思23.黃 羲24.何大參25.陳世興26.黃可潤27.週觀達28.趙世常29.梁弘益30.周君羲31.陸 雲遠32.蘇汝卿33.高子啟34.胡勝章35.蔡春澤36.吳國禮37.歐以信38.陸潤成39. 文可大40.黃仲貴41.譚文廣42.黎人傑43.李伯宗44.李德裕45.黎元海46.吳永奇47 .趙汝榮48.湛英奇49.黃文富50.蔡二齊51 .馮大澤52.李子龍53.黃天挺54.梁淳 化55.何汝祥56.黃悅中57.伍之露58.盧明遠59.郭子交60.黃秀系61.阮可益62.區 孔道63.高遠64。湯佐65.馮道立66.黎圣進67.李圣悅68.馮元澤69.陳子龍70.譚廣 孚71.周伯通72.陳世興73.謝忠不74.黃聖永75.陸榮澤76.黃文禮77.黎文達78.何 鵬羽80.吳仁禮81.黃棠82.何一裹83.伍顯才84.溫大化85.尹中奇86.黃元生87.陳 世道88.李子才89.馮元愈90.黎成初91.-麥全92.馮德恩93.周子逵94.曹元瑞95. 麥秀本譜所載只得95人,人名和他譜所載也多不同。如新會瀧水都蓮邊裡《麥氏家譜》即 載97人名表,而以“陳猷”為首,羅貴居次。市橋《謝氏族譜》抄本,亦有97名表,但又 以陸閹聖為首名,共九十八人了。馮秉芸《邇言》已論及各譜97家異同,更有卓識。 總之,羅貴不只一家平安,而同地97家亦平安,才能齊赴岡州開圖立戶。但不久即行分別 遷出,分散各地安居。 http://www.luos.org/zhujixiang/zhuji_3.htm http://www.luos.org/zhujixiang/zhuji_4.htm 因為偶然在某節目聽到這段史事就去問估狗大神了,仔細想想也是蠻經典的逃亡史呢...... -- 逃難文化的情結:[活著]http://www1.nttu.edu.tw/life/presentation-4.htm 逐夢文化的情結:[阿甘正傳]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1475097 惡鬥文化的情結:[汪洋血迷宮] http://jason0201.blogspot.tw/2010/02/triangle.html DISP文選集 http://disp.cc/b/163-62Oy http://disp.cc/b/332-63Q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123.6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GETpoint (111.240.123.67), 時間: 01/26/2014 2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