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ardw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igbo (知識即力量)》之銘言: : 請問有玩RAID的大大 : 下面哪種型態的容錯能力最差 : RAID 0 : RAID 1 : RAID 5 : 感謝 家裡有台NAS,有跑PATA RAID5 有兩次的處理經驗可以參考:) 1.一次是總升級+換主機板 舊有的RAID5再經歷移機到新主機板(擴充PCI頻寬)+原有RAID卡+新增四顆硬碟後 開完機,在RAID-BIOS可見到四顆舊有的硬碟還是一樣維持RAID5組態 灌好系統也發現裡面的資料照樣可以存取 因此可以說,RAID5陣列的完整性並「不會」因RAID卡插槽介面、作業系統的更動 而受影響而造成資料無法讀取(就我這張RAID卡的實際操作而言) (但是更動RAID卡的BIOS/Driver就可能影響RAID陣列的存取,要謹慎) 2.最近一次,很不幸的陣列中有顆硬碟讀寫異常,RAID卡不斷回報ECC Recovered (又由此可見,RAID會查核每筆讀寫資料的正確性) 於是將該硬碟的排線拔除(因不是故障而導致離線),故只好手動離線之 接著將第八顆硬碟改設為Hot Spare狀態(之前僅設獨立硬碟單獨使用) 跑Rebuild,經歷大概二個小時的過程後,所有的資料完全回復 關機,調動第八顆Hot Spare取代損壞的硬碟位置 損壞的硬碟送回母廠維修後換新品回來,再放到第八顆硬碟留下的空位置 以備之後若再遇到故障時後援用 常用的RAID(Redunde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模式及主要功能、優缺點 及最少硬碟需求數目(能組成「有實際運作意義」的RAID) 1.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 組成數目二顆以上,大小可不同,有效容量=所有硬碟容量總和 僅是將所有硬碟組合成單一巨大硬碟,讀寫是依序由最前面的硬碟,寫滿後依次 寫入次一顆硬碟,無讀寫加速、容錯及重建(Rebuild)能力 2.RAID0: 組成數目兩顆以上,大小可不同,但是其他所有硬碟僅會使用到與最小硬碟容量 相同的大小,有效容量即等於最小硬碟容量×硬碟數目。 (若所有硬碟大小相同時,最大空間使用率=100%=所有硬碟容量) RAID0的讀寫時是同時對陣列內所有硬碟進行,因此其效能是所有RAID模式中最優異 的,尤其是在使用相同型號、大小及韌體的硬碟時。隨著硬碟數目的增加,讀寫效能 可接近線性的增加,但需要大頻寬匯流排界面(如PCI-64,PCI-X,PCI-e的搭配)。 無容錯、重建能力,一顆硬碟的損壞會造成所有資料的遺失,需特別注意,陣列 degraded的風險比率即為所有組成硬碟損壞機率的總和。 3.RAID1: 組成數目兩顆,大小可不同,但是另一顆硬碟僅會使用到與最小硬碟容量相同的大 小,有效容量即等於最小硬碟容量。 (若兩顆硬碟大小相同時,最大空間使用率=50%=一顆硬碟容量) RAID1的資料在兩顆硬碟是以1:1的映射,因此讀寫效能是所有RAID模式中表現尚可, 隨機寫入時比單顆硬碟差;隨機讀出時較單顆碟好,在使用相同型號、大小及韌體的 硬碟時表現亦較佳。具容錯、重建能力,一顆硬碟的損壞並不會造成資料遺失,僅需 更換硬碟重建即可。 3.RAID10/RAID0+1: 組成數目為偶數顆硬碟,最少須四顆,大小應相同,有效容量即等於所有硬碟容量 ×(0.5)。(使用四顆硬碟時,最大空間使用率=50%=二顆硬碟容量) RAID0+1的資料在四顆硬碟以組和RAID0及RAID1的機制進行,因此讀寫效能大致繼承 了RAID0的優異性,在使用相同型號、大小及韌體的硬碟時表現最佳。也具備了RAID1 容錯、重建能力,一顆硬碟的損壞並不會造成資料遺失,僅需更換硬碟重建即可,是 相當簡便可靠的RAID模式。 缺點是:浪費空間比率高、多顆硬碟佔用空間大、耗用電力大,硬碟購置成本較高。 4.RAID5: 組成數目三顆以上,大小應相同,有效容量即等於單顆硬碟容量×(硬碟數目-1)。 (若所有硬碟大小相同時,最大空間使用率=所有硬碟容量-一顆硬碟容量) RAID5讀寫時是同時對陣列內所有硬碟進行,並以XOR運算得出Parity數值,依階梯 狀排列平均分散於各顆硬碟上,做為Rebuild時的數值依據(從RAID4改良而來,其 Parity數值集中存放於單一顆硬碟,容易造成效能瓶頸及該顆硬碟的損壞)。 RAID5的讀寫效能部份:隨機讀出效能佳,甚至有時比RAID0佳。隨機寫入效能差, 受限於XOR運算的效能。循序讀寫效能部份還表現還算好。XOR運算部份為RAID5 的運作核心,分Hardware-based與Software-based。Hardware-based即是在RAID 卡算就內建有邏輯核心可以對於通道上的資料進行直接運算,常見的XOR Processor 以Intel i960為大宗,效能算中上。3ware的卡則使用特殊的Disk Switch架構,其 邏輯核心原由Xilinx產品衍生而來(現在還是不是則不是很確定...@.@),效能極佳。 另外Software-based的RAID卡則是未內建邏輯核心,其RAID5的XOR運算交由作業系統 及CPU完成,在RAID5陣列有硬碟損壞或進行重建時,系統效能則因而相當低落。 最新版的ICH7R即已支援RAID5模式,推測其RAID5即為Software-based。 另一家有名的RAID卡品牌RAIDCore(現已被Broadcom併購),亦為Software-base, 但其SATA RAID卡支援100/133Mhz PCI-X,因此其陣列卡在RAID0,0+1下表現極佳, 勝過3ware的產品,相較而言,3ware則擅長於ATA/SATA RAID5領域。 RAID5的容錯能力佳,可容許陣列中一顆硬碟損壞。 甚至在陣列中一顆硬碟損壞/離線/缺少的狀態下,一樣能透過XOR運算進行即時的 讀與寫的工作,惟效能與完整陣列時落差甚大。在此運作模式下,對於硬碟I/O負擔 加重,易加速第二顆硬碟的損壞,從而毀損整個RAID5陣列,因此最好還是儘快 更換硬碟進行重建,避免陣列的嚴重毀損。RAID5還可搭配Hot Spare硬碟的使用, 可以在其中任何一顆硬碟損壞時,馬上進行即時的重建。 RAID5的優勢在於浪費較少的空間容量及硬碟佔用空間,但是其陣列的整體性的維 護相當依賴運算及RAID卡(因此具RAID5功能的陣列卡其價格通常也非常昂貴), 也算其弱點。在空間及硬碟成本的考量下,RAID5在企業界環境是較常被採用的選擇。 其他還有較少見的RAID Level2,3,4,6,7,5+0,5+1...,在此暫不詳述。 在SATA RAID出來之前,RAID幾乎清一色為SCSI的天下。但是SATA挾其低價及改良 的效能、點對點的傳輸能力,頗有威脅SCSI RAID生存的來勢在,只是SAS(Serial Attached SCSI)緊接著推出後,以後儲存界面將面臨另一波由平行介面(Parallel) 轉串列介面(Serial)的改朝換代的風潮,就讓我們消費者坐著期待:) 上面全文皆為個人玩RAID後,多方參考網站文章後整理出來的心得,若有問題可請 專家及大大不吝發文指教,若有疑問請亦請發問,若要轉貼則煩請寫信告知。 預計另文(留在有空再來寫完): (1)RAID10(0+1)與RAID5的C/P值討論與比較 (2)SATA RAID卡的幾家大廠產品比較、測試報告(引用網站測試結果)及採買建議 (3)3ware RAID陣列卡使用簡單心得報告 (4)RAID陣列卡使用、安裝及維護需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67.95
LeeTie:推!!! 可以m一個 203.73.172.8 04/24
silencezero:推一個 雖然看不太懂... 134.208.40.127 04/24
※ 編輯: CCM 來自: 59.113.81.242 (05/15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