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imer (東林黨人)》之銘言: : 這是一個很笨的問題... : 我在想啊, 中國傳統的精耕細作是為什麼能夠產生呢? : 是因為氣候? 土壤? 作物? 生產工具? 社會組織? 還是指是一種耕作習慣而已? : 為什麼到了中世魏晉南北朝時期, 有了大量和地方關係很深的士族豪族 : 他們成了大土地所有者, 卻不能把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改掉, 而是把田產分為一個一個的 : 農莊? 為什麼呢? 我覺得把土地合併讓部曲集體耕作很有道理呀!XD 我看過一種說法是: 中國到了後期一直沒有建立以牲畜為主體的農莊體系,而牲畜往往都掌握在 豪強手中,而且牲畜也一直是一個奢侈品,無法普及到各農田上。既然無法 透過利用牲畜的力量來耕種,那麼要提高農業產量,只能靠最基本的東西: 人力。大量投入人力來提高農業產量的結果就是造成更精細耕作技術的產生 。既然同一單位投入越多的人力,那麼每個人分的就越少,所謂的田產自然 就會形成更小的農莊。這樣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就造成了您所提到的現象 這是另一種理論觀點,提供給您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57.232
dennis99:這是華勒斯坦拿來用的理論吧,可以對照黃宗智的書看看 02/22 00:15
dimer:謝謝你^^" 02/22 00:17
dennis99:那個論點的基本錯誤在於對於中國小農的家畜經營不了解 02/22 00:16
dimer:請問99, 可是中國的家畜經營似乎目的不是用來耕作呀@@" 02/22 00:19
innominate:以這篇論文來說,中國畜產業不發達是原因之一 02/22 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