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toneruler (光芒魚)》之銘言: : 據說日本戰後到國民政府接收前在台灣發行大量的紙幣用以購買台灣的物資 : 進而造成台灣地區通膨嚴重 : 請問殖民政府是怎麼把那麼多鈔票注入市場的? : 假設是現在 中央銀行可以調低存款準備率、重貼現率以及大量買回政府公債這些方式 : 但以當時台灣還是個農業社會的情形來說,這些方法有用嗎? (那時候已經有了嗎?) 1.有關日治末期的臺灣社會形態,若是以生產額來看,要說臺灣是農業社會是不 夠準確的。因為在日治末期工業化政策的推動下,基本上1940年代的工業產額 已經佔總產額的一半(當然食品工業的比重仍居多)。所以一般至少會說當時 是半工半農社會。 2.有關你的問題,可以參考吳聰敏的文章: 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BigInflation-Historica.pdf 不過關於你說「台灣地區通膨嚴重」的問題,您可以參看該文第四頁的圖表。 這圖表看起來好像很順,但注意左邊的數字是從100→1000→10000以級數倍增 的,畫面上等距的增長完全不等量。所以如果以一般等距等量的畫法,這張圖 會在1945年以後的曲線會更可怕的陡升。所以相比於接收之後的通貨膨脹,接 收以前的通膨我們一般不會稱作「嚴重」(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然是嚴重,但 相較於更後面的通膨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這個也當作參考就好,吳聰敏的純經濟學進路的經濟史研究最近被瞿宛文 做了不少批評。雖然針對這篇的批評我是沒有看到,不過吳聰敏在這篇論文確 時沒有談到太多的政治、社會因素,所以對其結論保留一點是好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48.98
IBIZA:台灣接收是1945年10月, 從1945年中到10月, 物價指數大概是 03/17 17:00
IBIZA:漲10倍...這不知道嚴重不知道要叫甚麼... 03/17 17:01
IBIZA:台灣戰後物價膨脹分三期, 各有各的原因.. 接收前是其中一期 03/17 17:03
windhong:您的問題我文中已經提到了。我並不否認那叫做嚴重。 03/17 19:12
windhong:當然您可說我的態度曖昧,但我確實想不出如果這段叫嚴重 03/17 19:13
windhong:那後面那段要叫什麼@@a 03/17 19:13
karna:德政 03/17 21:34
windhong:我承認拘泥於文字了,感謝I大的指正 03/17 21:42
Tbilisi:宋襄公之仁, 應該學美英蘇對待日銀券跟日軍手票的措施 03/17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