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rjuna (因陀羅的偉大兒子)》之銘言: : : 噓 PrinceBamboo:他的定義就是"他說是爵位 就是爵位"啊 01/10 02:13 : 引你最愛的危機擺科了 : 《白虎通》,古書名,又稱《白虎通義》、《白虎通德論》,四卷。 : 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開白虎觀會議,由太常、將、 : 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在白虎觀(洛陽北宮)陳述見解, : “講議五經异同”,意圖彌合今、古文經學異同。漢章帝親自裁決其 : 經義奏議,會議結論作成「白虎議奏」。再由班固寫成《白虎通義》 : 一書,簡稱《白虎通》。 : 白虎通 : 卷一 爵 號 謚 : 天子者,爵稱也。爵所以稱天子者何? : 現在剩下 皇帝!=天子 是你的機會了. : 你可以說 : "皇帝不是天子所以白虎通講的不算你講的才算皇帝不是爵位即便天子至高無上 : 不能外封爵位的定義是必須可以外封雖然爵位必須可以外封來源只是網友皇帝 : 依然不算爵位" : 加油, 掰吧 事實上,皇帝確實不等於天子。 這樣說看起來很荒謬,但是並非說一個朝代內皇帝與天子可以是不同的人, 而是說在同一個人身上, 同時具有「皇帝」與「天子」兩種不同職責與禮儀角色。 把周制以及唐宋以後的制度拉進來談太複雜,我們先處理漢魏六朝隋唐的例子。 一、職責差異 《唐六典》卷8門下省「符寶郎」條: 八寶:一曰神寶,所以承百王,鎮萬國;二曰受命寶,所以修封禪,禮神祇;三曰皇帝行 寶,答疏於王公則用之;四曰皇帝之寶,勞來勳賢則用之;五曰皇帝信寶,徵召臣下則用 之;六曰天子行寶,答四夷書則用之;七曰天子之寶,慰撫蠻夷則用之;八曰天子信寶, 發蕃國兵則用之。 皇帝之寶與天子之寶,在細節上漢魏六朝隋唐雖各有變遷, 但區分為天子與皇帝的主要概念沒有變化。 在皇帝的八種符璽中,除神寶與受命寶外,以符璽運用範圍的不同空間劃分出皇帝——天 子兩類,皇帝符璽運用在國內臣下,天子符璽運用在四方蠻夷。 關於皇帝——天子在空間上的不同職責, 日本學者尾形勇在其著作《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中, 認為天子代表了此一國家與各外國接觸,而皇帝則代表在此一國家之內部的「家長」。 二、身份差異:「天子位」與「皇帝位」有不同繼承程序 同書中,尾形勇以漢唐間禪讓政治為例,區分出「開國之君」與「繼體之君」的差異。 漢唐間開國之君在奪得大位後,為聲明其得位之正當, 大多會舉行前朝皇帝禪讓「皇帝位」給開國之君的儀式,即為受禪儀式。 開國之君會先舉行受禪儀式,自前朝皇帝處取得皇帝之位; 取得皇帝之位後,開國之君會舉行祭天儀式,自上天處取得「天子位」。 相對而言,繼體之君在繼承祖宗的「皇帝位」之前,會先繼承「天子位」。 此處,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即位順序: 開國之君先繼承「皇帝位」再繼承「天子位」, 繼體之君先繼承「天子位」再繼承「皇帝位」。 尾形勇認為,這兩種不同的即位方式的意義如下。 以漢魏為例, 開國之君之所以先繼承「皇帝位」再繼承「天子位」,是因為 兩個朝代替換是「王者易姓受命」,此處的「姓」指的是「曹姓」, 是能夠帶給人民幸福的、受天命的至德者。 因此「曹姓」先取代了已經不能承天理物的「劉姓」, 所以「曹姓」必須先從「劉姓」處取得「皇帝位」, 進而祭天,以皇帝的身份告知上天, 失德者「劉姓」的皇帝位已經被有德者「曹姓」取得。 繼體之君之所以先繼承「天子位」再繼承「皇帝位」,是因為 其位是繼承自祖宗,為了將「私天下」的實質性質昇華到「公天下」的形式, 所以必須先繼承上天賦予他們一家一姓的天子位,然後才從祖宗處取得皇帝位。 無論尾形勇解釋繼承程序差異是否合理, 總之從繼承上可以看出天子之位與皇帝之位是兩個不同的身份。 何以如此? 這是因為職位的取得來源不同。 天子之位是從上天處取得,皇帝之位是從前朝皇帝、本朝祖宗處取得。 除了即位禮儀外,祭祀禮儀也可看出天子之位與皇帝之位的不同。 當「皇帝」祭祖時,自稱「子孝皇帝臣某」。 當「天子」祀天時,自稱「子嗣天子臣某」。 在上天與祖宗面前,皇帝與天子也是臣。 皇帝以「天子」的身份從上天處繼承「上天之子」與「上天之臣」, 以「皇帝」的身份從祖先處繼承「祖先之子」與「祖先之臣」。 稱臣的意義是從天與祖先處取得正統,所以不可隨意對上天祖先之外的任何神靈稱臣。 實例可見《舊唐書》卷169〈舒元輿傳〉: 初,天寶中,玄宗祀九宮壇,次郊壇行事, 御署祝板。元輿為監察,監祭事,以為太重,奏曰: 「臣伏見祀九宮貴神祝板九片,陛下親署御名,及稱臣於九宮之神。 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廟之外,無合稱臣者。 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而貴神以九宮為目,是宜分方而守其位。 臣數其名號,太一、天一、招搖、軒轅、咸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也。 此九神,於天地猶子男也,於日月猶侯伯也。 陛下為天子,豈可反臣於天之子男耶?臣竊以為過。 縱陰陽者流言其合祀,則陛下當合稱『皇帝遣某官致祭于九宮之神』, 不宜稱臣與名。臣雖愚瞽,未知其可。乞下禮官詳議。」 從之。 在此例中, 玄宗祀九宮壇,於祝文上對九宮之神自稱臣名。 舒元輿上奏糾正玄宗,只有在面對「天」以及祖先時,才可以自稱臣名, 除了天地宗廟,不可以對其他神靈自稱臣名。 九神就好比天地日月的諸侯。 祭祀九宮之神,皇帝只要派遣某官致祭於九宮之神即可, 不可自稱臣名,也不可親祭。 從這個例子, 我們可以看出天子的限定性,嚴格限制在上天與天子之間。 天子在人間秩序的角色,是天子之臣; 天子的職位,是代替杳冥上天治理天下(代天理物)。 從「天」的角度來看,只能付託給一人;相對而言天子也就只能對一個對象稱臣。 這樣說起來,天子之位可以說是一種爵位,但是是特殊的爵位。 a.限定性:只有一人可以有此爵位。 b.複雜性:一個人身上既有「私天下」的皇帝身份,又具有「公天下」的天子身份。 錢穆在〈中國傳統政治〉中,曾說中國沒有「權力」概念,只有「職分」概念。 若承認他的說法,放在這個脈絡中, 則朝代政權合法性,在我們討論的這個時代, 一家一姓私天下的皇帝,以受命於天的公天下天子身份,取得統治天下的合理性。 反過來講,可以說上天「冊封」天子爵位給這個獨特的有德者, 是上天託付理物的責任給有德者,而不是統治者從上天處取得統治天下的權力。 一層層往下,上天託付責任給天子,天子託付責任給宰相、百官,而不是權力分配。 當然這都只是理論,實際上政權取得、政權維持自然要靠實力說話; 但必須要知道,我們現代人或許覺得這一點也不重要,只是惺惺作態, 古人可是很看重這個,就好像我們今天討論憲政危機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3.38 ※ 編輯: QuantumFoam 來自: 140.119.143.38 (01/10 10:44) ※ 編輯: QuantumFoam 來自: 140.119.143.38 (01/10 11:09)
yester:推 01/10 11:45
PrinceBamboo:推這篇 原來如此 01/10 12:35
mshuang:但如果配漢唐經史內容就變成皇帝是家天下天子對外 01/10 23:23
mshuang:唐六典就是引漢制,晉漢兩代則表天子同皇帝 01/10 23:23
mshuang:因此開國是先繼皇帝位對內而後天子位對外稱 01/10 23:24
mshuang:而繼體君則事先對外宣示繼承原國,在對內宣示繼承前皇 01/10 23:28
mshuang:同樣也是漢制 01/10 23:28
dennis99:推這邊 01/12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