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析「史記」的體例如何體現司馬遷的史觀 蘇麗蓌 中七甲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以紀傳體寫成的史書,全書凡一百三十篇,是一部「紀」、「 傳」、「表」、「書」俱全的正史,為正史之源頭,是前四史之首。   司馬遷所寫之史記是綜合前朝的零散史著,清人趙翼言:「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 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諸侯,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 志人物。」司馬遷透過史記建構了紀傳體,「本紀」、「世家」、「列傳」、「書」、「 表」五種體例充份表現他對歷史觀。   司馬遷認為歷史的「變」的幕後推動者莫過於一些英雄人物,歷史是「人」所締造 。人更活於歷史當中,正不停地創造和延續不斷在演變的歷史。史記的五種體例中,其三 都是集中以人物為主,即「本紀十二」、「世家三十」、「列傳七十」,佔了一百一十二 篇,這正正能看出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為本位。以人物為中心的史記,是要「原始察终, 見盛觀衰」,即著眼於任何人物在歷史上所起的變化或推動作用,如將孔子列於世家,認 家孔子是中國社會一個大教主,肯定他「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於後世」,開創儒 家對文化貢獻至鉅,故立「孔子世家」。又如漢初呂后亂政,大封諸呂,對歷史的演變起 了很重大的影響,故有「呂后本紀」;楚漢相爭之際,項羽旋封乾坤,左右世局,入咸陽 ,大封天下,司馬遷將之列入本紀。由此可見,紀傳體的本紀、世家、列傳就是這樣突出 「人」的歷史特質。   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世界是一個全面的社會,著重剖析時代的全貌,透視時代的橫切 面。他打破過往記載歷史的形態,不限於記述帝皇與諸侯等統治階層的活動,深切注意社 會的實際情況。史記是一本真正的社會全史,「本紀」專記皇帝歷史,「世家」記述諸侯 ,「列傳」記凡對歷史有推動者,有教育家 (孔子世家)、文學家 (屈原賈生列傳)、刺客 (刺客列傳)等。史記可說是記載上至皇帝,下至敗夫走卒的低下層人物。除詳盡記載人 物外,亦同時以「書」剖析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如平準書記社會的經濟狀況,封禪 書記宗教祭祀事宜,河渠書則談水道地理等。史記的「列傳」包括的範圍更廣至國外的其 他民族,剖析其與中國之接觸及引致的政治變化,如大宛列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 。史記創造出全面的歷史面貌。   司馬遷對歷史有著深層的理解,具有「大歷史」的進步史觀,主張「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要「通古今之變」,通史的體裁是最適切的,方能貫通由古 至今的歷史。欲了解歷史的演變及進化過程,是將多個橫切面組合而成,形成歷史的縱剖 面,貫通古往今來。因此,史記是上起三皇五帝,下迄漢武帝元狩元年,綜合記磘二千多 年的事,如十二本紀,記載自傳說人物三皇五帝,至生活於當代的漢武帝。司馬遷透過本 紀,探究五帝、夏商周秦的歷史發展,實踐探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指出歷史的本質是「變」,而從十二本紀,如秦本記、始皇本紀等,可看出歷史不停 地在演變,要從古今往來種種人事演變跡象找出成敗興壞的定律,來實踐進步的歷史觀 ---通古今之變,體察歷史的延續性,原始察终,見盛觀衰。此外,司馬遷史觀「通古今 之變」亦清楚顯示在「表」中。表按世代年月,分類排比,列舉歷代帝王和諸侯間大事, 羅列出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一共有十篇,其篇目為「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 「六國年表」、「高祖功臣侯年表」、「秦楚之際月表」等,透過世表、年表和月表,窺 見歷史的變化,考察事件的因果。   司馬遷評價歷史人物,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本紀」是記載皇帝歷史,但項 羽、呂后都被編寫至本紀,這二人分別在楚漢相爭及呂后扮演重要角色,是當時的政治重 心。由此看來,司馬遷擁有進步的史觀,不以成敗論英雄。「世家」是記載列國諸侯的, 但司馬遷卻又將陳涉、孔子都寫入世家,肯定陳勝揭竿起義的歷史作用,他於陳涉世家說 :「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舻,諸侯作難,風起雲湧,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 這無異將秦之滅亡,歸功陳涉起義,給予首義之人最高的地位。此外,「秦楚之際月表」 使後人不至抹殺那些起義的人在歷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秦楚之際月表」記載說:「初 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 之間,號令三嬗。」將陳涉項羽和漢高祖相提並論,足以證明司馬遷不以成敗論人。   司馬遷表現了詳近略遠的史觀,在十二本紀單就磘述歷代統治的事實而論,將五帝 合為一紀;夏、殷、周三代也只成一紀;到了秦,既有秦本紀,又有始皇本紀;最後至漢 代,便從高祖以下到武帝,一帝一紀,說明對遠古史料採「多聞闕疑」的態度,而時代愈 近事實愈詳細。而在表中亦能體現詳近略遠的歷史觀念,三代稱世表,十二諸侯稱年表, 秦楚之際便稱月表,具體顯示時代愈遠愈略,時代愈近愈詳盡的史觀。 資料來源 http://www.chistory012.org/magazine/01/article26.htm 不知大家對這一篇文章還有什麼新的論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