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um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重要他人和參考團體都對人有很深的影響 我找到一個在社會心理學裡和你敘述相近的理論 可以看看說明 轉貼來源:社會比較理論-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比較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費斯廷格在1954年提出來的構思,是每個個體在缺乏 客觀的情況下,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 費斯廷格指出,在向上的社會比較中,跟那些更社會化的人比較;在向下的社會比較中, 作逆向比較。社會比較理論解釋人們為什麼嚷著模倣傳媒中的典範。社會比較可以為個體 提高自信心,並且成為合理自我完善的基礎。可是,當比較建立了不實際的標準,這些功 能都會失效。 延伸閱讀 Miller, K. (2005). Communication theories: Perspectives, processes, and contexts. New York: McGraw Hill. 這是原始文獻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 117-140. ※ 引述《silence2 (呼~~)》之銘言: : 今天看國高中同學現在的照片,又把記憶拉回那時,一個頗不開心的階段. : 感覺那時候的自己之所以朋友不多,有一部分是因為我不喜歡他們做的事情. : 可能會有人覺得我自命清高,但想想其實當時只是不想迷失自己而已. :   : 同學考試作弊,如果你阻止他,他會說幹麻這麼自以為是(好啦~你很厲害啦). : 本來比較乖都不作弊的同學,也會因為大多數同學都做了, : 有不差我一個的想法之後也... : 同學上課說話,如果你提醒他,他會說這麼安靜幹麻,耍自閉! : 群起聒噪時,老師的聲音也逐漸被淹沒,而他們就算被罵,也會有一堆可上課講話的藉口 : 如果今天只有你一個人堅持上課說話,你...真的有勇氣這樣違抗大部分人的意見嗎?? : 許多時候,主流並不一定就是對的,只是因為人數較多,即使被怎樣怎樣還有強大後盾, : 這就搞得許多事情變得是非不分,當時,我真的好幾度覺得自己不正常. : 可能因為當時大家年紀都算小,所以也不懂事,沒有獨立的心智與人格,所以容易受到 : 同儕影響.我想那是一種認同感吧,有了這個,不自覺就會有信心;因為有人跟我一樣, : 或是我跟別人一樣.這樣的情形與心態其實一直到長大成人都有,我個人覺得只是會比 : 較控制自己不要影響別人而已,但還是會不自覺地要跟別人一樣: : 我想穿跟她一樣的... : 我想做跟她一樣的.... : 我想吃跟她一樣的..... : 這可能真的是人性吧,但老實說,我真的很討厭這些人自己作之外還要來影響我: : 妳怎麼不看...? : 妳怎麼不學...? : 妳怎麼不唱...? : 實在很想說,我會不會這些跟妳無關,不要跟我說這些無聊的事情. : 而且妳怎麼知道妳有沒有我有的東西?!這純粹是個人價值觀選擇的問題,我只想要做自 : 己,但在這個世界,如果要堅持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 也感覺這樣的人性,與校園霸凌有很大的關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38.2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