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O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提殘體字和一直自稱文青的話(應該是故作幽默,但不好笑) 其實文章內容是還蠻有道理的 我再補充幾點好了 ※ 引述《Fyu45 (3C小宇)》之銘言: : 圖文完整版:http://alextech.xyz/phone/iphone_3d_touch : Hi大家好,我是文青Alex Chen, : 自上次分享了完全沒有深度的iPhone 6S Plus開箱後, : 這次來分享一篇比較有深度的心得文。 : 關於3D Touch的幾點,完全是一些個人心得,希望別被噓爆Orz : http://tinyurl.com/qx3cha5 : 簡單心得: : 這是一塊有深度的螢幕。 : Alex這次真的不是想裝文青,而是Apple確實讓iPhone 6S和Plus的螢幕有深度了;3D Touch無疑是6S上最重要的更新之一。「3D Touch」這個名詞在Apple產品線上是首次出現,但「螢幕感應力度」這個功能,卻已經用「Force Touch」這個名義應用在Apple Watch和Macbook產品線上了——然而卻不怎麼成功。 : 原因嗎?個人見解,我認為在Apple Watch上,第三方開發者乃至於Apple自己,都沒有找到Force Touch這個功能的定位,甚至在Apple Watch內建的Force Touch應用內,「力度」充其量也只是拿來取代「按壓時間」而已,並沒有太大使用的必要。 Apple Watch應該說整個就是偏失敗的產品,所以在這上面看Force Touch其實沒什麼意義,畢竟在一個不完善的平台上,無論什麼功能都是很難完善的 :而在Macbook這類筆電產品上,它本身就能用Multi-Touch觸控板+鍵盤達成多層次的操作,Force Touch的存在實顯多餘,尤其是大部分配合Force Touch的手勢操作,即使用傳統的方式達成也並不困難(如QuickTime Play快進可直接用滑鼠拖曳,網頁查找單字直接按右鍵查找等);圖片預覽功能試玩的時候我還驚喜了一下,覺得日後要找圖片應該簡單多了!但隨著時間流逝,我最終還是沒有習慣使用這個功能,我想光憑這點我就該判他死刑了——畢竟身為消費者,我不應該改變自己去習慣一項功能吧。 : 不過值得一提的一點,是OS X上一款名為「Inklet」的程式,它能夠利用Force Touch的壓力感應功能,將觸控板轉換成一塊小繪圖版,我自己雖然不會畫畫,但我想這對於設計師、插畫家們無疑是個好消息——尤其是每天都要在Facebook上更新貼文的網路插畫家,終於不用在出門時多背一塊繪圖板了!(不過Inklet究竟好不好用,能不能小程度上的取代繪圖板,身為一個假文青的我其實都沒有發言權,只是覺得這是我看到在Macbook的Force Touch實際應用上最好的idea) 我個人用的是MBPR2015,一樣有Force Touch,我是純粹的覺得觸控板比以往手感較佳,Force Touch的功能用到的確實較少 :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廢話又說太多了,回到iPhone 6S的主題上;6S上的Force Touch改名為3D Touch,能看出Apple想讓使用者在iPhone 6S的觸控界面中得到一個立體、多層次的互動體驗:當你在桌面略為用力的按下一個App圖標時,可以看見整個畫面的背景隨著你用力的程度逐漸模糊——你能夠在螢幕上感覺到你在用力!當力度足夠(可以自行調整多大力算足夠),機身會給你震動回饋,然後快捷選單跳出,你能快速選擇你想做的事:這就是3D Touch上的兩大功能之一——Quick Action。目前支援Quick : Action的除了許多內建的App如相機、Safari、行事曆等以外,Instagram、微信、微博等第三方App也在iPhone 6S開賣前就搶先加入這個功能了。 : 然而Quick Action有沒有辦法改變我的使用習慣呢?至少我可以告訴你,一週內是不可以的。在使用iPhone 6S Plus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我在點開App,找到我想要的功能後,才想起「對吼!這可以用Quick Action更快的達成」 : 3D Touch的另一項功能是Peek and Pop,你可以用力按住Email的標題或URL網址預覽其內容,鬆手後預覽畫面即會消失;按壓時,畫面同樣會隨著你按壓的力道逐漸模糊,產生互動的感覺。 : 這跟上面提到Macbook的圖片預覽功能有什麼區別呢?Macbook有大螢幕的較好的多功操作介面,當你需要處理大量的圖片或Email時,放大縮略圖或直接用鍵盤左右鍵查看絕對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對於iPhone的小螢幕來說,預覽並不像Macbook這般容易,有時候開個網頁可能就必須跳到另外的App。Peek and : Pop功能,確實是我目前用到過最優異的預覽功能,在尋找Email時,不用一封封點開、返回,只要按下、鬆手即可;朋友寄來了網址,只要重壓就能預覽內容,不需要跳到額外的App再返回,這些無疑都是非常方便的!不過我要說的,上面那些情境都是我對未來的幻想,因為Peek and Pop目前只能在郵件、Message等內建程式中使用;然而我看郵件仍然喜歡用能自動分類的Email、聊天也只用WeChat和Line——他們都不支援Peek and Pop。 : 這裡話題就要帶到第三個話題——第三方支援了。3D Touch究竟能不能成為多點觸控這麼一個「改變消費者使用邏輯」的革命性功能,除了看他能不能融入我們的使用習慣中,也要看第三方開發者給不給面子了。畢竟3D Touch就算再炫再屌,如果只能用在內建App上,那也是失敗;當消費者未來要打開選單時,已經能習慣性的在App圖表上重壓一下;且壓不出Quick Action的App,會被視為一款爛程式(想像你現在用App看圖片如果不能用兩根手指放大…);到那一天,3D Touch才能算是「革命性」(一個Apple很喜歡用的字眼)的功能;我很看好、也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感覺第三方支援還是很有戲的,才出一個多禮拜,少數主流的App就開始試水溫了,尤其是這次對岸的App非常積極 : 話說除了Quick Action和Peek and Pop外,iOS系統的其他角落,其實也隱藏著結合了3D Touch的手勢操作。比如在任意App中重壓螢幕左側邊緣,就能用一個翻書的感覺,「翻」到上一個開啟的App;好不好用?其實如同上面所說的,每次手很快的雙擊了Home鍵,跳出多功選單後,我才想起:啊!原來還有另一個方法可以用。 個人感覺非常需要解決的問題是:iOS處於左上角的返回鍵,希望能用3D Touch或其他方式取代,尤其是Plus版,返回鍵真的很難按 : 另外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台灣人,喜歡放在iPhone螢幕邊緣的小白點——AssistiveTouch功能 : 說實話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既然有了好用的Home鍵和手勢操作,要它幹嘛?好像有些人是怕Home鍵按久了會壞掉(事實上在iPhone 5S以前iPhone Home鍵按久了確實會影響手感和敏感度),不過自從有了Touch ID後,幾乎就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了。 : 又說廢話了,總之,以往的AssistiveTouch使用分成兩個步驟:先點小白點開啟選單,再在選單上選擇自己要的快速鍵;不過有了3D Touch後,可以將「重壓小白點」設定成直接啟動一個功能,這樣你可以把你最常用的快捷鍵,如Home鍵,設定成重壓感應,這樣每次需要回到主頁,只需要一個步驟就能完成;對於AssistiveTouch的愛用者來說,更是讓使用小白點變得和使用Home鍵一樣有效率。 : 當然身為一個文青,我還是不會因此就接受一個白點一直浮在我的畫面上Orz 說真的外國人也很多用這個的(我認識的),不過我也是很不能理解,我的iPad Air 2用了一年多了,Touch ID還頭好壯壯,倒是沒有Touch ID的iPad 3代,用久了Home鍵確實會手感鬆弛(不知道鬆弛這個詞妥不妥當) : 此外,我覺得Apple在iOS系統操作的過程中,其實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加入3D Touch來提升使用者體驗。比方說在快速設定欄中,如果重壓WiFi圖示就能直接進入WIFI的設定頁面,那我相信這項操作絕對會很快成為我的習慣!畢竟生活中太多需要設定WIFI的場合,而目前唯一進入WiFi設定的方法只有打開設定App、選擇「WiFi」,比起對面的Android陣營,實在麻煩很多(Android 5.0後可以直接在快速設定欄選擇WiFi連結、輸入密碼或進入詳細設定) : Quick Action、Peek and Pop和種種手勢操作,其實不過是Apple身先士卒,開創了幾個使用上的Demo,僅此而已;我更期待的是未來的開發者們能夠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應用!3D Touch像是剛出生的嬰兒,他在摸索;Apple在摸索;我們,也在摸索。 : 以上是我對3D Touch的簡單心得 : 要看有精美圖片的版本請參考原文XD:http://alextech.xyz/phone/iphone_3d_touch : 想继续看我耍宅? 最後說一下,如果原po不要一直自稱文青的話,應該噓會少一點吧 畢竟論點還是比較正確的,我看過一些外媒的文章,如The Verge、Wall Street Journal等,內容其實和樓主的這篇大同小異 : 請支持: : 文青宅不宅FB:http://www.facebook.com/alextechxyz : 文青宅不宅微博:http://weibo.com/alextechxyz : 文青宅不宅微信公众号:alextechxyz 你是要同時發展大陸和台灣方向嗎?這樣可能比較困難,要解決的不只是服務器,還有兩岸的用語、網路梗等問題。建議你先挑一邊為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1.113.159.2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Phone/M.1443886665.A.B46.html
MOONY135: 我覺得沒甚麼特殊的見解 跟其他看到的評論差不多 10/03 23:47
nSinHeart: 我是覺得講Macbook和Apple Watch那段比較有道理 10/03 23:54
nSinHeart: 至於其他見解和國外一些網站大同小異 10/03 23:54
MOONY135: 文青不會說自己是文青 文青更不可能說自己宅 10/03 23:56
nSinHeart: 點進原文發現它常常自稱假文青,應該是故作幽默 10/03 23:59
nSinHeart: 只是度沒把握好,就不好笑,反而看起來令酸民不爽XD 10/04 00:00
banbanzon: 返回鍵...就輕碰home鍵返回 可惜被對岸魅族搶先定義XD 10/04 00:16
BlackSeven: 其實不是舊HOME鬆弛,是Touch ID本身HOME的回饋感就 10/04 00:29
BlackSeven: 比較明顯,按習慣再回去按舊的就覺得鬆鬆輕輕的。 10/04 00:29
banbanzon: 至於按壓Peek and Pop 無非就是省去關視窗動作的peek 10/04 00:42
banbanzon: window 要是多個關視窗的動作 手指卻不用佇在螢幕上 10/04 00:42
banbanzon: 甚至能對視窗裡的內容進行操作(如同視窗版的safari或 10/04 00:43
banbanzon: map) 不知道一般人喜歡哪種peek法? 10/04 00:43
imgkiller: mac如果加一個滑鼠右鍵比啥forcetouch强 10/04 00:46
imgkiller: iphone上app UI返回做在上方,直接做在下方就好了 10/04 00:48
a3619453: mac兩指點壓是右鍵 加右鍵完全多餘 10/04 00:51
mmmmmfff: Mac觸控版一直都有右鍵功能 10/04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