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zz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哈!情人節不沒人陪要怎麼辦,只好與MP共存亡! PO文時竟然找不著前些日子大家討論方興未艾的「精選集價值論」與「南台大 眾跳樓大清倉」之文,怪怪!想必不是有心人刻意刪除,就是像MI裡面的「本 留言在十秒後自動銷毀!」之類的! 其實,相信版上的各位大也跟我有同樣的經驗,那就是如果親朋好友問到你的興 趣或是平常的休閒活動,若回答「聽音樂」,那想必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噢!我 也喜歡聽音樂!」。接著,就是一陣的雞同鴨講,「你喜歡70年以後的老邁嗎?」 或是「你覺得『藝術胡椒』對不對你的味?」或是「請論述BN對於你聆聽爵士 樂經驗上的啟發!」。少不了的,一陣白眼! 如果,連Bill Evans都需要金城武來代言,那我可以大膽預言,爵士樂或是更精 確的說,爵士樂在台灣沒有希望!其實,根據作家楊照的推論,一個文化若是不 斷的在緬懷過去的時光,那其實已經可以斷定這個文化已經死亡。古典音樂做例 子,我們聽的,是兩百年前的莫札特、貝多芬,是三百年前的巴哈,廿世紀有偉 大的作曲家嗎?有,但是影響力或是知名度絕對不及莫貝巴。鏡頭拉回到我們熟 悉的爵士樂,最近這一二十年有出過技巧創意兼具能引領樂潮思維開創世紀先河 的人物,也許有,但是所能捲起的漣漪絕對不若老邁老柯等人。那是一個文化發 展到最極至的年代。 所以,我們現在在聽的是兩、三百年前的古典樂,或是五、六十年的爵士樂。 當然,你可以說,現在的樂手已經將所有傳統的曲式融入他現有的創作當中,只 不過Jordan永遠只有一個,老邁也只有一個,老柯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 個。所以,後輩永遠只能冠上「Jordan接班人A」、「Jordan接班人B」,或是,「他 吹的很像老邁」、「他的tone像極了老柯,簡直就是他的投胎轉世!」,後輩不論 願不願意,都只能在此頭銜的光環底下生存。 那天在聽Art Blakey的At the Jazz Cornerof the World。那是一個現場的錄音,很 標準的Jazz Messenger,熱力四射。主持人纖細的聲音喊到「雷迪撕尖頭曼,Art Blakey」,一個很標準的開場宣告,台下的掌聲稀稀疏疏的,彷彿沒聽到主持人 介紹的大師。於是他又用更高亢更響亮的聲音喊到「雷敵撕尖頭曼,Art Blakey, The Jazz Messengers」,台下不是跑光了就是全部喝癱,反應冷到我都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這些聽眾知道自己在參與一個歷史上極為偉大的文化饗宴嗎?就像那 場即為經典的「黛比的華爾滋」,台下依舊,吃飯的吃飯,喝水的喝水,聊天的 聊天。刀插的聲響,酒瓶的碰撞。你可以很阿Q的想像這場的錄音有多真實, 完全做到還原現場原音的重現,不過,聽眾相當的隨性或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就 正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一個軌跡,也許,日後可以和自己的子嗣說「你看,仔細 聽!這個酒瓶的碰撞聲就是你阿公當年看旁邊的美女太過專注,不小心手肘碰到 打翻的哩!」 也許有很多樂迷朋友和我一樣,不喜歡新的東西,寧願在老唱片老錄音老片重發 中得到救贖。也許,那爵士的黃金年代依然威峨屹立,變的,只怕是速度千萬的 潮流! -- the first rule of fight club is you d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 the second rule of fight club is you d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84.21.106
RaeLLennon:D 推 218.160.13.140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