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zz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場音樂會是值得期待的,別的不說,光看Joe Lovano、Bill Mays、Lewis Nash 這三位當今樂壇一線的大師擺在一起就夠叫人口水流滿地。不過聽罷之後總絕得 應該還可以更好,或這是說,三者激盪出來的火花應該更為猛烈一點才是。Joe 的表現時而Rollins式的樂句順手輾來,或是類Coltrane的Sheet of Sound都相當 的精采,尤其上半場倒數第二曲突然發飆,更是令人激賞。下半場的曲子「螢火 蟲」讓人了解到為什麼即興能力強的管樂手都會不約而同的採用pianoless的編 制,因為他們就可以負責所有包括旋律線的行進、和絃的運用等等,不需要鋼琴 的提攜。老實說我對於這種編制不是太感興趣,但現場聽的感覺與在家悶著頭聽 CD的感覺硬是不同。大概這種前衛的組合模式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並不是太容 易接受,當這首曲子進行的時候我發現有好多人跑出門外(奪門而出?),我倒 是覺得這是整場音樂會的高潮,Joe與Lewis的對話還有Bill與Lewis的戶丟水 球都是相當精采的表現。老喬的表現我只能說維持水準,畢竟以他那種等級的樂 手即興的功夫做不到家的話,我想大概也可以回家吃自己了。 鋼琴的表現那就不得不讓我推一下,Bill Mays那種從巴哈彈到Monk再到Beatles 的即興功力實在是讓我拍紅了手,尤其下半場有一曲他把手伸到鋼琴裡面去拉住 弦讓鋼琴產生一種特殊的音效,讓我直覺想到Cecil Taylor那種把鋼琴當成打擊 樂器來使喚,第一次現場看到這種絕技讓我不決莞爾一笑,「啊!原來那種聲音 是這樣控出來的呀!」。當然,我看到這種怪異的聲調又把好幾位觀眾朋友嚇跑。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於我這種外行人來說,鼓手的表現完全擷取全場的目 光焦點。Lewis那種把套鼓的每一個地方都用盡表現手法真的事要得,他可以敲 小鼓框邊,可以把手中的鼓棒對敲,可以把鼓刷束起來當成鐵棒運用,真是服了 他。有一曲一開始就是他以手鼓開場的表現,不僅節奏分明,而且讓大家瞭解到 其實鼓也可以玩出音高,單以鼓即可成一樂曲,無須假手他人。而且我發現他換 手中兵器的速度也是超快,一下子看到他拿著鼓棒使勁的敲,忽地一瞬間手中就 變成鼓刷輕柔的刷洗著鼓面,再啪的一眨眼手中卻又變成鼓槌製造出另一種不同 的聲調。整場就看到他不停的在樂句與樂句當中交替使用著,讓觀眾目不暇給嘆 為觀止。 我坐的地方上半場聽不太到本土「台灣之子」林煒盛的表現。音樂廳的音效實在 不甚理想,低音的部分都糊在一起,偏偏Bass的聲音又是低沉的居多,所以大 多數的時間我都看著林兄使勁的彈奏卻聽不到任何的聲音,一種另類的「雙簧」。 下半場工作人員大概意識到麥克風的聲音調的太小,轉大聲之後能夠比較清楚的 聽到Bass的聲音。要說表現,如果把他與台上成名以久的大師相提並論並以同 樣的標準去評斷他此晚表現的優異程度,我覺得是有點嚴苛。大師級樂手到各地 巡迴表演會邀請當地知名的樂手我覺得一方面是吸引票房,二方面是看看能不能 以相同成長背景的同質性讓台上的表演者與台下的觀眾產生更多的互動。不過可 能是這次表演的「腳」實在太大了,不像淡水林兄有很多發言的機會,這次就是 默默的彈著我聽不到的Bass,然後默默的鞠躬下臺,沒有發言的機會。我想以 一介台灣人能夠在美國的樂壇混的不錯他當然有他的一套,也許下一次我們聽到 的就是Wei Sheng Lin所組的團也說不定哩! 這次的音樂會看到好多認識的朋友,爵士派的枝葉已經散佈開來,台北爵士圈大 部分知名的人士都多少有聽過這聚會的名號,而且還有雜誌社專文介紹,這大概 是我們成功的地方吧!大家多加油,星期六的音樂會想必一定是同等級的精采 哩! 魚鰭 2004.8.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