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zz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940-1950年代爵士樂史簡介 原文出自此處: http://jazz.about.com/od/historyjazztimeline/a/JazzbyDecade1940.htm 完整圖文版請見: http://www.wretch.cc/blog/feliciangu/11775922 (這篇是由feliciangu所翻) 40年代的早期,在年輕的Charlie Parker與Dizzy Gillespie等人帶領之下, 正式進入搖擺(Swing)的年代。 從節奏的變化,到旋律與和聲的不合諧都充滿實驗性質的意味; 喜歡在不尋常的拍子上開始或結束一段即興,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紐約哈林區的Minton’s Playhouse成了這些愛嚐鮮音樂家的實驗室, Parker、Gillespie、T.Monk、Charile Christian 和Kenny Clarke於1941年都在這裡固 定的表演團練。 此時期爵士樂分別朝著兩個方向穩步前進; 一是紐奧良Hot Jazz的重整所形成的懷舊風潮,隨後成了為人熟知的Dixieland; 另一則是創新的思維,從搖擺樂衍伸又將其發揚光大的實驗音樂,即大家口中的咆哮爵士 (bebop)。 Big Band的沒落 1942年八月1日,美國音樂人聯盟因為版權付費問題, 發起抵制大型唱片公司,凡聯盟會員都不得錄音。 此反制運動為正在發展的bebop蒙上一層神祕的陰影, 至今只剩少數的資料能夠為當時早期音樂的形式與聲音提供一點點證據與參考。 1941年十二月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時也標記了大樂隊(big band)在流行音樂市場中的衰退。 許多樂手被送上了戰場,沒上戰場的那些則是被油價帶動的高稅賦壓垮。 雖說此時錄音的禁令已經解除,但Big Band也差不多都被遺忘光; 或者說開始被跟法蘭克辛納屈等人聯想在一起,Big Band成為歌星的周邊商品。 菜鳥帕克從1940年初期揚起名望, 並與Jay McShann, Earl Hines, Billy Eckstine帶領的團固定表演。 1945年,年輕的邁爾士戴維斯搬到紐約, 與菜鳥兩人擦撞出新興的bebop爵士風格。 邁爾士念茱莉亞音樂學院,卻因他表現的音色未成熟而難以得到其他爵士樂手的尊崇。 他積極尋找屬於自己的音色,很快在菜鳥帕克五重奏樂團中,找到一席之地。 同時1945年,一個名詞”moldy fig”也被創造出來, 泛稱那些不願接受bebop已然成為爵士新趨勢的守舊派樂手。 1940年中期,菜鳥帕克因毒癮加重而沉淪。 1946年的一次徹底崩潰後被送進Camarillo 州醫院, 期間譜出Relaxin’ at Camarillo一曲。 1947年Tenor薩克斯風手Dexter Gordon因與Wardell Gray合錄Duels專輯而聲名大噪。 Gordon精湛的技藝與充滿爆發力的音色,強烈吸引了當時年輕的John Coltrane, 他因此立即決定轉吹Tenor薩克斯風。 1948年,邁爾士戴維斯與鼓手Max Roach厭倦了菜鳥帕克因毒癮而慢不經心的生活態度, 出來自立門戶組了九重奏,在1949年錄製了合奏專輯, 其中幾首編曲來自於當時剛出道的Gil Evans;那種充滿壓抑,內烈外冷的風格,就是後 來的Cool Jazz。 此張專輯放了近十年才被發行,稱Birth of Cool。 在40年代的尾聲,bebop遂成了年輕爵士樂手的理想指標。 與搖擺樂不同的地方,bebop 把爵士從流行這個區塊中解套出來, 首要重視的不是銷售量,而是音樂的發展性。 直到50年代的初期,bebop已經開枝散葉, 分支為hard bop, cool jazz和afro-cuban jazz。 -- http://blog.pixnet.net/erebus7 http://www.plurk.com/erebus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4.215.133.37
KenK:推推! 05/11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