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zz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出處: http://jazz.about.com/od/historyjazztimeline/a/JazzByDecade193040.htm 完整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feliciangu/11778989 1930年,經濟大蕭條籠罩著整個美國。 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勞工失業,更有超過六成的非裔美人沒有工作。 田地休耕,農業凋零腐朽,人們紛紛擠進大城市來找工作, 而黑人仍然被禁止在錄音室或從事廣播工作。 爵士樂受到如此大的衝擊卻猶如打不死的蟑螂一般,在地底下悄悄壯大。 整個音樂界,包含唱片公司無不窮途潦倒少有倖免, 入夜的舞廳裡卻塞滿了隨著big band 跳吉特巴(jitterbug)舞蹈的男男女女; 搖擺樂(Swing music) 自此而生。 搖擺樂以大量飽和的節奏與音響著稱; 快速又瘋狂的彈奏著藍調樂句,穿插著大師名樂手的即興。 多虧了像Coleman Hawkins, Lester Young, 或是Ben Webster這些樂手, 中低音薩克斯風成了爵士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與聲音。 鋼琴手Count Basie, 在知名的樂團團長Bennie Moten(註)於1935年不幸過世後接手樂團, 並打造了一個星光熠熠的組合。 其中包括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Lester Young, 他把薩克斯風手的位置提升成音樂的改革創新者。 他把充斥在中西部酒吧裡,那種爵士樂中強烈挑興的藍調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 將這樣的聲音帶出小鎮,不再只限地區性的音樂,一時蔚為風潮 同時間,早期的爵士風格隨著一些出名樂手的殞落漸漸的被大家遺忘。 Bix Beiderbecke在和與酒精不斷的愛恨拔河後,1930年死於肺炎。 同年,從沒灌錄過任合一張唱片的Buddy Bolden在路易斯安那州醫院中死於精神疾病。 Sidney Bechet 因經濟壓力所迫,放棄音樂轉行經營男裝店。 路易斯‧阿姆斯壯則穩健的靠音樂獲取不錯的收入, 但後來被人批評作品太過商業化而聲望搖搖欲墜。 1933年酒禁解除,非法營業的地下酒吧轉為合法。 搖擺音樂隨著收音機的聲波散佈到了各個角落,像是為解禁而歡呼, 樂不思署的叫囂。 擁有大量廣播聽眾粉絲的Benny Goodman 在1934年買下了36首Fletcher Henderson的編曲, 餵給美國民眾的耳朵正港黑人音樂。 Goodman雇用Henderson當編曲者,同時安插他在小型的樂團裡當主秀。 藉著和黑人樂手一起演出,Goodman不但讓爵士樂浮上主流的舞台, 也打破許多種族歧視的疆界。 30年代的末期,搖擺樂已經全然的橫掃整個美國音樂界; 然而即興獨奏的部分已成為分開被考慮的元素。 一些在歷史上留名的樂手開始於小型的樂團中演出, 使用著搖擺樂的節奏,卻將鎂光燈投注在他們自己的即興演奏上。 Lester Young與Billie Holiday, 小號手Roy Eldridge和鋼琴手Art Tatum等, 給予爵士樂注入了許多不同的想法和技術,稱之為咆哮爵士(Bebop)。 1938年,當年輕的菜鳥帕克在Art Tatum表演的酒吧當洗碗工時, 無疑Tatum鬼斧神工的技巧與對和聲的運用, 充分地啟發影響後來的這位傳奇薩克斯風手。 直至30年代尾聲,投幣式點唱機和收音機裡無一不是搖擺樂。 希特勒帶領的德軍在1939年蠻橫的進軍波蘭, 美國很快的被戰事所牽連,絕對又是爵士音樂演進史上另一個巨大的衝擊。 <註>原文作者著Benny Moten(1916-1977)。 但依前後文及年代為線索,經查證後應為Bennie Moten(1894-1935)。 很容易搞混,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喔。 -- http://blog.pixnet.net/erebus7 http://www.plurk.com/erebus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4.215.133.37
joeni:推!!! 05/13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