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rri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n (奇蹟的楊)》之銘言: : 最近夫妻對於教養問題有些歧見有感而發,如果不適合放在婚姻版再請版主告知。 : 幾個月前讀了一本書 - 生個孩子吧:一個經濟學家的真誠建議 : 我這幾年一直對經濟學的科普書籍很有興趣, : 而事實上相關主題在蘋果橘子經濟學與其作者的podcast中都討論過也都有類似的結論。 : 回到這本書的內容,重點大概是: : 1. 作者舉了很多研究說明,在一般中產的正常範圍內, : 父母的教養事實上對於兒女”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影響程度很低。 : 也就是天生的性格與基因影響其實遠大過後天的教養。 : 2. 現代養育孩子的環境事實上比過去都好,很多時候都是父母自己不必要的擔憂。 : 3. 養育孩子本身就帶來樂趣與滿足感,對於人生是加分不是扣分, : 對於父母來說是一項利己又利人的選擇。 : 總之,作者所闡述的觀點很多我都很贊同, : 基本上就是不用煩惱太多或是刻意要為孩子打造甚麼, : 就好好地開心地陪著孩子長大就是了。 : 但我也要老實說,與其說我是被作者打動, : 不如說我本來的觀念與想法就偏向如此,只是拿這本書來佐證而已。 : 好了重點不是書,而是我跟老婆對於教養一直有一些歧見, : 而我讀完書跟他分享的心得也是被完全打槍了。 : 大兒子已經上中班了,是住家附近貴森森的河馬幼稚園, : 再加上課後的一些活動,跆拳道、積木課、打擊樂與律動課等等, : 一年的幼教開銷我算過大約要250k,不能說是一筆小錢。 : 我其實隱隱覺得不用花這麼多錢,但心想反正孩子看來也是很開心很喜歡這樣的生活, : 那就放心交給媽媽安排我買單就好。 : (我不是不想花錢,而是覺得錢可以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 : 例如長大後出國見見世面之類的。) : 但最近有個住附近的親戚,他們家女兒還比我兒子小一歲, : 卻為了12年國教能夠上好的高中,把學區遷到師大附中那區。 : 我老婆知道以後也一直說要比照辦理,要挑學區遷戶口甚麼的。 : (才四歲多就要搞這些喔拜託!) : 但其實我們家走路五分鐘就有一間國小, : 前兩年還因為少子化面臨招生不足的危機而上了報紙(今年新生竟然不滿80人)。 : 可是少子化一班才15人我覺得其實也不錯啊! 而且都是市立小學,是真的會差到哪裡去? : 念小學離家近每天多睡一會不是很爽嗎? : 然後我老婆就開始說我不關心小孩沒為小孩著想甚麼的, : 然後怪我只會陪他打電動。(挖勒我就愛玩game找小孩一起玩ps3很愉快啊!) : 又怪說小孩之前因為我覺得不用去念小班又沒在家教他英文只會講國台語, : 所以導致現在在中班跟不上同學的英文很沒自信之類的。(again才四歲多耶拜託!) : 關於老婆對我的這些指控,我就搬出我們夫妻的例子反駁他: : 我也是10歲以後才會寫ABC現在英文也沒問題; : 反而我老婆從小上貴族小學早早就教了英文,補習甚麼的也沒缺, : 現在卻看到英文就怕。 : 又老婆是台北市區雙敦學區長大的但也不愛念書, : 我讀郊區小學校但課業一直沒讓家長操心,到現在都還很愛閱讀。 : 但我這樣一說,老婆又說那是我天分之類的, : 問題是扯到天分那不就更落實了我教養小孩隨遇而安即可的理念? : 當然跟老婆有爭執的時候,邏輯與說理是沒有用的,現在還在為這問題僵持不下。 : 老婆很相信算命,之前兩個算命的都說我們孩子的教育問題要讓爸爸來主導比較好 : (我絕對沒偷塞錢)。 : 所以之前老婆都還算尊重我的意見,而事實上我也不曾有過太多意見。 : 只是這次老婆就堅持說是關乎小孩一生不能輕忽一定要有行動。(是有那麼嚴重嗎?) : 我看待這次的歧見,其實覺得背後又是更深層更結構性的夫妻差異。 : 我老婆的所作所為常讓我覺得,她就是在複製我岳母對待他們的一切模式, : 好的壞的照單全收。(但這又跟前面提的教養無用論違背了我自打嘴巴!) : 而她也覺得她被養育長大的方式,還有他所成長的市區環境才是好的。 : 在可預見的未來,這樣的差異我想都幾乎不可能達到共識。 : 只是小孩長大的速度很快,在我們夫妻的爭執都還理不出結論時, : 就已經一去不回地告別童年了吧! : (本文還真是沒重點) 關於「蘋果橘子經濟學」這本提到的父母對兒女教養的影響 說得精確一點,作者是用統計學分析「與孩童考試成績相關的因素」 8個高度相關的因素: 8個低度相關的因素: 父母教育程度高 家庭關係親密 父母社經地位高 最近搬到較好的社區 母親生下頭胎時>30歲 母親在小孩出生後到上幼稚園之前都沒有上班 父母在家說英語 小孩參加過學前輔導 父母參與家長會 父母定期帶小孩上博物館 家中有很多書 小孩常挨打 孩子出生時體重偏低 小孩常看電視 小孩為領養 父母念很多書給孩子聽 (ps. 高度相關的最後兩個因素是負相關 其他都是正相關) 細部的分析可以找原書來看 不過這16個因素加以分類之後,大致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父母是怎麼樣的人,比父母做了什麼還重要。」 當然在校成績與日後的成就未必有關聯 只是當時文章發表後確實引起一陣譁然 因為真的有不少父母認為只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就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 也確實有些父母看到不成才的兒女 便直接歸咎於另一半對教育的相對忽視 以致於當年錯失了早期教育的先機 或者怪罪孩子自己不夠努力 所以無法達到父母為兒女加諸的期望 這篇文章正好戳破了無數憂心的家長對於教養的迷思 父母本身事實上才是關鍵因素所在(至少就考試成績而言) 與其相信一堆能讓孩子更優秀的坊間訛傳 還不如趁早承認自己的愚蠢會遺傳 讓孩子快樂成長、適情適性發展 才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30.194
klll:家裡有很多書 跟 父母念很多書給孩子聽 兩個竟然不在同一邊 10/23 16:56
klll:好吃驚啊 10/23 16:57
TheStranger:父母在家說英語 = = 10/23 16:57
klll:所以家裡的書是父母自己的,這樣嗎? 10/23 16:58
doubleear:所以為了孫子著想,要培養孩子念好的學校,有高的社經地 10/23 16:59
doubleear:位,培養孩子愛看書愛買書,訓練孩子的英文能力,這樣孫 10/23 17:00
doubleear:子成績就會好這樣嗎? 10/23 17:00
reinakai:"父母在家說英語"是因為作者是美國人吧 10/23 17:01
klll:哈哈哈哈 講到孫子去好遙遠喔 10/23 17:01
reinakai:這點應該是相對於在家說外國語言的移民家庭 10/23 17:01
doubleear:作者居住在美國,所以在家說英語應該很正常,除非是移民 10/23 17:02
doubleear:家庭 10/23 17:02
doubleear:跟樓上同時推,好巧 10/23 17:02
atten:家裡放的書的確影響很大,像小時候我家全都是科學類的書 10/23 17:05
atten:讓我對於科學的理解比較好,但是文學大悲劇..... 10/23 17:06
Max11: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10/23 17:09
atten:因此我自己有小孩後,會注意書本的文理平衡..... 10/23 17:09
Max11: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 Mark Twain 10/23 17:09
nxling0809:台北街頭很多父母都跟小孩用英文對談耶,小孩目測國小 10/23 17:22
nxling0809:父母都是台灣人,覺得蠻妙的。 10/23 17:22
※ 編輯: oxylin 來自: 114.37.130.194 (10/23 17:24)
necrophiliac:推文好像模糊了方向,不過我記得那篇文章的結論其實 10/23 17:27
necrophiliac:是:高度相關因素隱含的意義是父母其實本來就比較聰 10/23 17:27
necrophiliac:明,生出來的小孩當然比較聰明。聰明的父母自然可以 10/23 17:28
necrophiliac:有比較高的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等等 母親年齡>30歲 10/23 17:29
necrophiliac:表示母親通常比較在意自己的成就,所以才會晚婚/晚生 10/23 17:29
necrophiliac:在意自己成就的母親,通常受的教育也比較高(隱含比 10/23 17:30
necrophiliac:較聰明)簡單的說:遺傳比較重要.... 10/23 17:30
Guamvacation: 和喝母奶其實不會影響小孩智商的研究一樣。 10/23 18:01
drama:那我家開漫畫小說出租店的..... 10/23 22:22
orzmm:遺傳比較重要這個我持保持態度.我帶過很多學生父母都是醫生 10/24 01:51
orzmm:等高社經地位.但是他們的孩子除了頑劣不念書之外.還時常會 10/24 01:52
orzmm: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話.他們並不會比較聰明.還會因父母過度保護 10/24 01:53
orzmm:不知人間疾苦.不知道22k的存在.天天吃大餐覺得很稀鬆平常 10/24 01:54
megaboost:其實說不說英語這件事不一定適用在其他國家 10/24 06:50
megaboost:例如在日本,在家說中文的父母反而會是較高階的族群 10/24 06:51
megaboost:因為是由中日文都會說的留學生構成 10/24 06:52
megaboost:參加僑會的時候,那些醫生華僑也叮嚀過,在家要說中文XD 10/24 06:54
uwmtsa:我不敢在家說英語,怕小孩學到不正確的文法跟腔調 10/24 07:34
loyang:我覺得這篇的觀念是正確的 10/24 09:40
loyang:因為我自身經驗的確就是如此 我爸媽日常的行為 10/24 09:40
loyang:比他們給了我什麼 對我的影響更大 10/24 09:40
ethanol:我也認為遺傳比較重要…@-@ 10/24 09:53
fanttaa:轉錄至看板 Preschooler 10/26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