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讓高中畢業生選擇自費跟公費 就跟選擇念哪一個科系一樣困難 無論醫學系新生懷著服務的心或只是為了節省學費 在經過七年的醫學教育後 真正有服務熱誠的人還剩下多少 我們的醫學教育又是以"醫學中心"的醫師為主的教師來上課 每個醫學生幾乎都被灌輸了當一位偉大醫生的夢想 就是臨床 教學 研究 其次是比較不偉大的但實際的東西 是教導如何選擇自己喜愛的科別 如何選院 如何做人生規劃 少有教導大家如何去醫療服務的老師 倒是有教導大家如何在醫院求生存的老師 以前有一位交醫院管理的老師說:"如果去300床以下的醫院要抱著"且戰且走"的心態" 我想大多數的公費生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在說誰...hehehe 大家大概都知道健保制度之下 中小型醫院倒閉風潮 只剩下衛生署的署立醫院 在國家力量的介入之下 能屹立不搖 我們不能否定署立醫院過去對台灣的貢獻 但在財團法人醫學中心競爭之下 難免會受影響 我建議廢除公費醫師制度 改由醫學系畢業的替代役男 來彌補偏遠地區的醫療不足 以及署立醫院的人力不足(如果這個假設為真) 每個醫學生畢業後符合替代役體位的先去署立醫院待兩年 免當兵 又可以在"署立教學醫院"訓練 兩年替代役服完 直接升R3 也可以依自願到其他醫院繼續未完的住院醫師訓練 高興要另外apply別科也可以 比目前在軍隊裡當醫官還要好 何樂而不為呢? 或只是另一個方案更好 每一位醫學畢業的替代役男先不當兵 先在自己想要的醫院受住院醫師訓練 完成之後 學也學夠了 訓練也訓練夠了 全部替代役男醫師到偏遠地區服務兩年 或者是兩個方案同時並存更好 替代役男可以選擇到署立醫院 免當兵 也可以到其他醫院但要服務兩年 二選一 當然細部規劃 包括署立醫院所需員額 偏遠地區所需醫生數量 軍中所需軍醫數目 都要做通盤考量 以達到公平 反正現在很多東西都納入替代役範圍了 為何只能去做警察 消防隊 非洲醫生(外交役)... 呢? 為何偏遠地區醫療不能由服替代役的醫師來執行呢? 先把台灣內部問題解決好比較重要 註: "醫療替代役"是目前唯一可以到台灣偏遠地區作醫療服務的替代役別 今年"醫療替代役"名額很少 好像不到一百個 新加坡的醫學生男生畢業後都要服national service兩年 而且他們是不能申請免役的 不像台灣 能跑的都跑了 所以增加醫學畢業生生服醫療替代役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說不定政府已經在研擬這套了 以後的替代役體位不都要去服役了嗎? (記得是69年次以後) 希望大家支持! 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238.77
DragonKill:每一行的飯碗都很難捧 61.65.49.78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