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了那麼多人在討論僑生制度,我認為討論最好還是盡量針對制度,盡量不要針對僑生 這樣的族群。先進的民主國家在解決問題方面比較會傾向在制度上做調整,人畢竟不是 聖人,都是活在制度下。 僑生也只是循著這樣的制度來的,所以盡量不要用片面的 認知來攻擊僑生,僑生就跟一般族群一樣,有好有壞。制度才是需要討論的焦點。 然而台灣似乎目前還有進步的空間,或許受新聞影響,或許 受政治人物影響,更或許受到傳統文化的束縛。似乎只要發生什麼事情,大家最愛聽 的,最愛看的就是看事件的人物喜怒哀樂的發展,卻鮮少人對制度本身的問題有興趣。 例如,台灣本身的法律制度很太多的缺失,但總是看到,我們的立法豬公 不司正業,不好好把制度改得更符合台灣社會進步的需求,相反的,卻喜歡藉由法律的 缺失,來鬥爭政敵。 或是只要醫院醫師發生什麼糾紛,新聞總喜歡把問題的焦點放在 醫院醫師有哪些缺失,怎麼樣沒有醫德,甚至私生活怎麼樣,但是討論制度的聲音總是 雷聲大雨點小,出現個一兩天,然後就消失了。通常留給大眾的印象還是醫師都只想要 賺錢,沒有醫德,醫院只想要A健保。 這些就是不喜歡針對制度,只喜歡針對人的結果。 當然,以台灣人最喜歡看熱鬧的文化下,討論制度是無趣的,更是繁雜的, 但攻擊別人,或是捉弄別人是有趣的,而且簡單,只要出個嘴,越犀利,越毒舌麻辣, 就越能吸引到觀眾。 但是這是大家想要的發展嗎? 我同意僑生制度的確需要調整轉型,盡量達成所謂的"轉型正義"。但很多事情,尤其在 複雜的社會或國際情勢下,還是從多方面的角度來考量。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都只能 取他最大的效益或是共識。以台灣學子的角度,大概大家只會把焦點放在入學方式公不公 平上,但是以當初建立這制度的考量絕不是只考慮這點(這歷史的起源之前已經有人說明 過了),當然以現在的眼光來說,僑生制度考量的重點應該是要修改了。 當在野黨時, 可以盡量發表聽似義正嚴詞的批評,但當執政黨就知道國際的現實就是-正義是建立在符合 國家最大利益的基礎上。 所以就像很多人講的,其實有很多國家有類似僑生或是招攬 外國學生的制度,那是因為符合國家利益,並不只是符合當地學生利益。 台灣的大學在國際上的評比都無法擠進前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國際化不夠。 所謂國際 化並不只是外國學生越多就越國際化,而是在制度上做了多少努力。不但能吸引外國學生 來,並且能讓外國學生感覺到在這裡很自在,能學到有價值的學問與文化,進而對台灣的 學校有認同感,更好的是能待在台灣,融入這社會,成為台灣進步的一部份動力。 所以這是我粗略的想法,僑生制度是可以轉型,或許作為招收國際學生的一個基礎。台灣 目前大學(不是研究所)大部分都只有短期交換學生的制度,但沒有長期,正式的國際學 生招收制度。當然,這樣的制度在台灣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有一定的困難,舉個例子,台灣 大部分的大學尤其醫學院欠缺以英語教授課程的環境,或是輔導外國學生學習的人力。 台灣也欠缺招收外國學生適當的評鑑方式。我同意僑生的學費應該要比本地生高,我同意 僑生的入學方式要更公平點,但是我不同意僑生一定要跟本地生考聯考才是公平,才是 測驗程度。畢竟受外國教育跟台灣的教育差異是很大的,所以應該要另外設個評鑑方式。 就像美國大學入學,一般人都要考SAT,但是SAT裡的英文對外國學生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對非英語系國家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所以美國設了托福這樣的考試,考的英文相對於 SAT簡單多了,但是也能測驗出外國學生是否有在美國讀書的基本語言能力。 另外,考試的目的是什麼?是在測驗程度,還是測驗潛力?測驗是測驗什麼樣的程度? 當然這樣的爭議 大家已經討論過很多了,不想在這裡說太多。不過當你看到很多所謂優 秀醫學院畢業出來的醫師,開刀的技術與心態卻慘不忍睹,甚至更扯的是還聽過有些外科 醫師開不下來的刀,卻需要藉由資深的NSP幫忙才下得了開刀台,不禁會想只靠聯考篩選出來 的醫師真的對病人公平嗎?當然,這樣的事情還是老話一句,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的。 但是,只希望當大家還是停留在只有考試考好才是程度好的迷思,能夠把視界放大,從不 同角度來討論程度以及適不適合的問題。 回到主題,所以國際學生制度是需要很縝密計畫的,而在現有的僑生制度基礎上, 可以提供作為發展國際學生制度評量與發展的平台。從招生族群(華僑-->外國人),入學 方式,教學環境設計到畢業後的就業方式與出口(盡量不要影響到本地生的就業機會)。 而這些是我再看大家在爭議僑生制度之後的一些想法,很粗略,不一定對。但是只希望 在討論事情上可以多從正面的方式,將一些不甚合理的制度,用最少的傷害轉化為對我們 台灣最有利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希望這樣的討論不要只淪為口水戰,如果真的有人覺得 僑生制度不合理,大家可以透過一些組織,譬如醫學院可以透過台灣醫學生聯合會, 大家群策群力,提出有建設的想法,提供給學校或政府相關組織參考。或許哪一天 僑生制度就可以成功的轉型為國際學生制度。或許這樣的想法要達成在目前台灣的政治 環境很困難,但總比大家口水戰罵來罵去,然後造成兩方面互相不爽,但制度卻還是在 哪裡好一點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21.232.81
Arieta:推,好文!! 04/16 15:54
NG:推國際化^^" 04/16 16:26
Ecclestone:推這篇!! 有智慧的文章 04/16 21:22
MilanKundera:比較有疑問的是,僑生有幫到我們的國際化嗎? 04/16 23:42
MilanKundera:Or我們只是一廂情願地這麼想,卻沒有實質的feedback? 04/16 23:42
gunpower:中肯文...我想不管僑生有沒有幫助 那至少都是第一步 04/17 00:56
amedman:僑生跟國際化的關係很小,且並不是外國人來我們就會國際化 04/17 08:12
amedman:國際化需要的是制度幫忙,只是目前台灣並沒有這樣的制度 04/17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