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發現好像還沒有人討論過這位律師? > 另本院此次於國泰醫院之調查、勘驗,僅由受命法官偕同檢察官到場,並於証人答稱時, > "張律師" (張家琦) 多次以腳踢証人,經在旁資訊人員及法官助理發覺,陳報受命法官, > 法官當場請証人換座位,証人漲紅臉調換座位。 發信人: MONIKA (Su-chen Lan) 看板:hope2 日期: Fri Mar 20 10:36:30 1998 標題: 白袍換黑袍——張家琦醫/律師 白袍換黑袍——張家琦醫/律師 張耀懋 幾年前,他在醫界還只是個初出茅蘆、名不見經傳的內科醫師,這 一、兩年來卻已在醫事法律的領域上炙手可熱。 雖然穿戴法袍不過短短幾年,若以醫療訓練課程換算,張家琦只不 過是還在「住院醫師」的訓練階段,但是,這位國內首位身兼律師、 醫師雙重身分的專業人士不僅已在法界建立灘頭堡,在醫界甚至已是 獨領風騷。報章雜誌上有關醫療糾紛事件上常見他擲地有聲的評論, 各個相關公聽會也可見到他的身影穿梭。 * 老教授的感嘆 「當臨床醫師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我只能觀測一個人的生老病 死,但是,進了法學院之後,我的視窗不得不拉大至團體與個人,甚 至是對國家政策的關照。」雖然是下班時間,但是,張家琦還是習慣 急促的聲調,講話快又急,就如同在他的求學生涯上,一點都不浪費 時間。他說,考上台大醫學系後,他就感覺到醫師生活層面過於狹隘 ,也過於單調,並不能滿足他喜歡接觸各類知識的個性。唸醫學院時 ,許多懸壺多年的老教授常在課堂上感嘆醫病關係日趨緊張,醫療關 係也隨著國人個人權益意識抬頭而愈趨緊張,醫師的黃金歲月不再, 也愈來愈難當,這些今不如昔的嗟歎,更加深他培養第二專長的念頭。 有一次,他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有一位教授就為國內醫療糾紛日多 ,但是,國內始終未能建立出一套讓國人心服的醫療糾紛鑑定制度而 感歎不己,言談間,老教授提及,在美國法學院均是招收其他科系、 其他專長的畢業生,以結合法律與其他各專業領域發展。因此,許多 醫師在完成醫療學教育課程後,都投入法律學門,培養第二專長,也 結合法律與醫學的專長,鑽研醫事法律,期能校正醫、病雙方失衡已 久的天平。這一番話老教授娓娓道來,不作他想,卻悄然在張家琦心 中豁然打開另一扇窗。那時他就下定決心,再唸法律。 於是在當兵時,他就憑著自己摸索,插班考上台大法律系夜間部。 重拾書本的日子,他還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白天在 醫院上班,晚上就到學校上課,三天兩頭醫院還要值班,課業及事業 的雙重壓力,有時讓他喘不過氣來,但是,新的領域卻開創了他另一 個視野,也讓他有更大的動力接受新的挑戰。 * 國內首位兼具律師身分的醫師 民國八十一年(1992),對張家琦是個人生的轉捩點。在半工半讀 四年後,他順利地從台大法律系畢業,並順利考上台大法律學研究所 ,終於在他熬成主治醫師,不必再受值夜班之苦時,於當年年底第二 次參加律師高考時,成為國內第一位兼具律師身分的醫師。在社會傳 統的刻板印象中,行醫等於捧著個「金飯碗」,張家琦卻不作如是想 ,事實上,在考上律師之後,他幾乎將全部的時間放在他自己主持的 錦律律師事務所上,每個星期只保留一個上午至台北榮總看門診,其 他白天的時間就是打官司、寫狀子。但是,在人生的高原處轉彎,未 必「錢」途看好。「在考上律 師的時候,我已經取得一般內科與腎臟專科兩項專科醫師資格。如 果只想賺錢,我還不如找個朋友合夥,開設洗腎中心算了,以目前全 民健保給付標準與目前國內的經營模式,一定可以『錢』途光明。」 張家琦說,尤其在他已從大醫院的住院醫師「媳婦熬成婆」,當上主 治醫師的時候,再回頭從「學習律師」幹起,就經濟投資報酬率上, 的確有些划不來。不過,由於對法學邏輯訓練的偏愛,使他願意白袍 換黑袍,「事實上,行醫是幫人治病,律師是幫人解決困難,排解糾 紛,兩者在精神地位上是一致的。」 * 面對同僚的尷尬 在接受許多醫療糾紛案件時,讓他內心的確有許多掙扎,也不勝唏 噓,面對昔日的同僚,的確有些尷尬。但是,回顧幾次醫療糾紛事件 ,他由醫師專業立場,換個立場審視同業的做法,也不由得對部分醫 師有如草菅人命的過失行為,更感心寒。尤其國內最近一連串醫療糾 紛的案例中,在醫界一片沈寂,並見是非而遠之的心態中,他的質疑 聲音尤顯尖銳。他認為,由於醫療行為牽涉太多專業知識,在醫病雙 方知識並不對等的不平等待遇下,病家根本沒有辦法明確指出醫師的 過失,即使沒有醫醫相護,「舉証的一方常是吃虧的一方」,國內的 病家似乎就是「天生輸家」。若法律還不能成為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要求醫事人員謹慎從事醫療業務,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醫 療意外的犧牲者。 醫師專業訓練對他的律師執業也提供不少方便,尤其在刑事案件中 ,如許多偵探小說和推理劇場般,他更能由有限的証據中,出人意外 地指出對方醫師明顯的缺失,或以醫療專業推斷出過失醫師狡辯的漏 洞。但也因此得罪不少同業,讓他在律師執業的起步上毀譽參半。 * 從醫界叛徒到醫師公會法律顧問 不過,這種尷尬的景況,也隨著張家琦在醫界知名度的打開也逐漸 改善。今年三月,醫藥分業開辦,不僅醫、藥團體相互對立,醫師團 體也與衛生署相互攻訐,但是,當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並揚言以退出 全民健保特約行動以抵制醫藥分業開辦時,代表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遞交退出特約的律師代表就是張家琦。而在轟動一時的台北榮總瘧疾 事件中,被告醫師在上訴高等法院時,也回頭找這位同僚擔任辯護律 師。從對醫界提出尖銳的批評,而被部分醫師視為「醫界叛徒」,至 最後被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延攬為法律顧問,張家琦這幾年所扮演醫 師諍友的角色顯然已逐漸獲得 肯定,「其實一開始執律師業時,就會預料遭醫界排斥的尷尬處境 ,只是在兩相衝突下,我還是不得不以公平與社會公益為先,而這些 考量,應該也最能禁得起時間考量。」對照目前醫界的態度轉變,對 張家琦而言,顯然已是點滴在心頭。 * 邁向商務律師之路 不過,考上律師並不是張家琦求學的終點。在律師執業過程,他覺 得根本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尤其這幾年台灣經濟突飛猛進,不論台 灣或美國等先進國家這幾年來,智慧財產權專務律師與商務律師當道 ,也讓張家琦頗感醫學訓練只能協助他在醫事法律上發展,在幾經考 慮後,他決定邁向商務律師的另一座人生高峰。他的法律學研究所的 碩士論文即是以「公開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會計師刑事責任」為題。 完全與醫療不相干。雖然許多人語帶嘲諷地批評,「他似乎認為醫療 市場的舞台太小」但是,張家琦也並不以為意,反而更向全方位的專 業人士邁進。這幾年,利用上 課、工作之餘的時間,他也定期至補習班補習,除了準備會師考試 外,也希望能及早跨入商務會計的領域。事實上,張家琦的這些努力 ,也已經逐漸開花,許多保險界人士經常邀請這位通曉醫、法、商的 專業人士演講,在許多保險人眼中,「張老師」簡直是無所不精的通 才。 * 留學之夢 談起未來的生涯規劃,張家琦似乎充滿信心,描繪了一個又一個許 多人窮一生之力都無法達到的遠景。「明年會先暫時結束在台灣的律 師事務所工作,到美國留學,再專攻法律博士(JD),申請了哈佛 、史丹佛、加州大學洛城分校、柏克萊分校、紐約大學,不過,還是 希望以美國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為第一優先。」張家琦瞇著眼睛, 很有自信地說,雖然哥大的法學院不是排名前三名的學校,可是因為 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可以副修企管碩士(MBA)。而且因為學 校就在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不遠處,因此,MBA的課程將以目 前最熱門的跨國企業管理與會 計為主,暑假實習時間,就可以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或專攻美國稅 務法律的律師事務所實習,張家琦的算盤是,在美國修習英美法的二 至三年內,取得一個法律博士、一個企管碩士的學位,然後再考上美 國的律師與會計師執照。回台灣以後,再以美國會計師執照檢覆台灣 的會計師執照。「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會利用寒、暑假期間,至中 國大陸或香港補習大陸法律。聽說那裡只要補習三個月就可以參加大 陸律師考試了;不過,後來停辦了。因此,能不能去考,還要看中國 當局的政策。」說這話時,張家琦透露些許遺憾。看得出來,他的遺 憾並不是來自要在短期內做這麼多事,而惶恐不已。而是,中共當局 政策搖擺不定,讓他不能如願。 * 永遠與時間賽跑的張家琦 很多人驚訝於張家琦的精力,能夠在短時間做這麼多事。天資不凡 固是必然因素,後天的努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我從高中時代起, 一天睡眠就只有三、四個小時,每天就非常有精神了。」從每次看到 張家琦的印象,總是帶著略黑的眼眶,但是說起話來卻又精神奕奕的 神情,實在令人不得不相信他過人的毅力與成就。「現在我每天清晨 四、五點左右起來唸德文與日文,再去上班、上學。下班後就直接到 補習班補會計師的考試,然後在深夜十二點半至一點間就寢。」張家 琦還是很遺憾地說,「不過,現在年紀大了,這幾天都要睡上五個鐘 頭才夠。」 「至於未來到底要作什麼,我目前也還沒有詳細的規畫,現在只是 希望趁著年輕的動力多磨練、熱身。」今年未滿四十歲的張家琦似乎 還有許多未完成的進修計畫。就如他的朋友所言,幾年來,就看到他 不斷的熱身,醫療市場對他而言,似乎太單調;而台灣這塊土地也讓 他伸展不開來。於是就看他不斷熱身,但是,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真正 上場競賽,恐怕就只有張家琦本人才知道了。 (摘錄自醫望雜誌第22期) -- 羊走了,再也沒有人見過她。聽說有人在紐西蘭看見她在那裏 快樂的蹦蹦跳跳。也有人見到她在復活島與大溪地之間游泳。 )) (fb: http://www.facebook.com/Dr.Sheepin ) 當然,那都是傳說,羊怎麼會游泳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41.65
ljii:他幫我們上過啊 在李聖隆(大)律師的課有一節有請他 09/05 01:35
ljii:那時他拿一個case出來,先講了五分鐘那張EKG,我還在想說這律師 09/05 01:36
ljii:會不會太專業到連II III avf有t inversion都會comment 09/05 01:36
ljii:後來才知道他是內科醫師,好像也是陽明學長 09/05 01:37
ljii:更正,是台大的 09/05 01:37
sheepin:他是台大畢業的,北榮腎臟科出身(放棄真大) 09/05 01:42
CKun:商務律師才是賺大錢的地方啊, 醫界實在是太窮,不能怪他想轉向 09/05 08:40
CKun:是什麼令醫界變窮, 讓從事醫療法律的利益下降? 答案很明顯 09/05 08:44
cherilove:打輸的理由跟他有關嗎 09/05 09:10
aircraft2:好可怕,腎臟主治耶.一般人哪來時間搞別的 09/05 11:21
milkitty:我聽過他的演講 這麼會念書的人 不意外 09/05 12:33
milkitty:其實法界本來就有"醫療糾紛市場並不大"的趨勢 09/05 12:34
milkitty:(這種趨勢找熟一點的律師問就知道 不必自己跑去讀法律系) 09/05 12:35
milkitty:他在念書上一帆風順的人生 導致想往更高處爬 所以跑去 09/05 12:36
milkitty:會計或智財法的領域 這很正常 09/05 12:37
milkitty:或許也就是念書一帆風順 所以就醫療糾粉的領域 09/05 12:38
milkitty:他雖有專長卻沒有使命感與責任感 所以如果我有醫糾也 09/05 12:39
milkitty:不會想找他幫忙 09/05 12:39
hahahahaha:舉證不是都是醫師嗎 怪怪的 09/05 12:50
damnright:北榮內科還能兼念法律系…真是太強大了! 09/05 12:56
SecretPETER:現在要睡5小時才夠 09/07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