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lerk (用心)》之銘言: : 以前耳聞有個周守訓算式 : 沒有想到今天見到王鴻薇統計 : "留觀小於24小時比率偏低"可以解讀成急診都把病人趕回家 : 這根本是顛倒了吧!!! : http://blog.udn.com/wong2006/5221666 : 忠孝院區急診留院觀察比率偏低-是都將病人趕回家!? : 對此,王鴻薇要求,臺北市政府應立即瞭解並查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留觀小 : 於24小時比率偏低原因,絕對禁止醫院因避免麻煩,直接讓輕、中度傷病患直接返家療養 : 之作法。 http://blog.udn.com/wong2006/5221666#reply_list 回應王議員:急診留觀比率增加,醫療品質可能會下降! 不曉得王鴻薇議員這段結論 (原文第四段) 怎麼下出來的: 王鴻薇表示,病患滯留急診室小於24小時之比率越高,表示醫院除可於第一時間讓急重症 病患獲得最佳緊急醫療照顧外,亦可讓一般輕、中度傷病患於短時間內得到適切醫療服務 及安排。 如果王議員本人或自己曾陪家屬在急診室留觀待上24小時,大概就不會發表以上言論。 台灣因為醫療便宜,不少民眾將急診當成 "快速門診" 拿感冒藥,甚至常見到早上發燒看 診所,下午燒沒退,再來看一次急診的例子。 先進國家將急診病患分為五級,第一級最為嚴重應立即處置,而台灣急診最常出現的感冒 拉肚子的第四級、及第五級病人(非緊急)的安全候診時間分別為一小時及兩小時,為的就 是讓資源留給重症病患,讓一些心臟停止或大出血的病人能夠有些微的機會被救回來。 但在台灣,你讓一個來急診看感冒的病人等兩小時,他絕對去投書媒體或到處申訴。 回到 "將病患留在急診觀察" 這個議題,試問增加來院民眾留觀的比例真的表示提高了醫 療品質嗎? 年輕人拉肚子來急診,在醫院吊點滴,跟開藥回去在家充分休息,預後會有差別嗎? 但是當急診室躺滿了輕症病患,是否壓縮到醫護人員照顧急重症病人或處理突發狀況的時 間跟精力(心跳停止、癲癇發作、吐血、休克、急性腦中風或肺栓塞)。更何況醫院裡會 有病人咳嗽,讓不需要留下來的病人增加被感染的機會,豈是正確的醫療方式? 急診室的目的應該讓最緊急的病患受到立即的處理,接著收治入院、或轉院,讓輕症的病 患在專業評估後,可出院或改掛門診。而該留下來觀察的,應該是不確定診斷、或預期病 況可能會有變化的病人(例如心絞痛來院,但心電圖及心肌酵素尚未顯示心肌梗塞,這些 檢查可能會在幾小時後發生變化)。 王議員為民喉舌,值得嘉許。但是急診室的實際情況,並非一般民眾憑著個人就醫經驗就 可了解。王議員透過簡單的每月平均留觀小於24小時比率表格,就下了結論醫院是否因為 避免麻煩,而讓民眾回家,也許太過武斷。 倘若忠孝急診室真的在王議員的要求下,透過台北市政府,提高急診留觀小於24小時比率 ,不由分說地讓急診留觀躺滿病患,恐非來院民眾之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4.247.83
pipiann:在外國回診率才是急診品質象徵!!在台灣轉第二家急診是通病 05/22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