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跟研究專題也有2年多了, : : 聽教授還有碩博班的學長姐分享很多經驗, : : 才發現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似乎在醫學中心有相當的重要性. : : 有論文發表的醫學生在將來申請時也可能比較有優勢. : 我對論文與申請的觀點蠻存疑的 : 除了少數特例外,熱門科是看背景的,paper多巴庫少也沒用, : 冷門科根本不看paper, 你願意來上班就謝天謝地了 臨床科會看你之前發的paper錄取你的,大概就是一些需要人幫忙寫paper的老闆 如果你之前做不少研究專題,也寫過paper,以老闆的角度來看= "可以拿來當研究助理做動物實驗的R"... 那你的住院醫師生活可能就... : MD/PhD 不等於 作你所謂"基礎研究"的醫師 : 你指的應該是分生/生化/生理/藥理類的研究吧? : 以目前生態,多數的MD/PhD都"不是"基礎研究類的PhD 應該說,大多數的M.D./Ph.D. 他們的Ph.D.取得,都是基礎研究的為主,做質性研究或流病/資料庫分析的少 幾乎都是做實驗出來的,唯一有差的是,全職念博士的醫師,大部分實驗是自己做出來的 在職進修的醫師,受限於時間,大概都要靠助理幫忙衝data 自己負責一些殺老鼠、申請研究計畫之類的工作.... 事實上,等拿到了學位,當了PI,主要的工作還是會回到臨床為主,有多餘的時間 才會去管到自己的基礎實驗室,或找心腹(or 情婦?...大誤)幫你管理實驗室... 如果你當的夠大,能有自己的實驗室的話... 否則都是做臨床研究為主,不然就是拿臨床的檢體、醫院的研究經費,找基礎老師合作 : 這受限於MD的生活模式, 臨床業務都快壓死自己了, : 還有多少餘力去跑膠,殺老鼠? : 以念PhD而言, 在職念PhD, 對時間影響最小的應該是以修課/跑資料庫/發paper類的學程 : 也就是所以的"臨床研究" 而非"基礎研究" : 這點我同意,台灣醫學教育對分生訓練不足 (基本上接近於零) : 雖然醫學生日後會走上分生的人是少數,但應該至少有一定程度的選修 : (舉例, Duke醫學院的三年級一整年就是選修學程. 你可以一年都作實驗, : 也可以去國際醫療, 也可以去念醫管碩士. 然後四年級回來當clerk) 應該說,M.D.的用途以及訓練過程,本來就是要來看病的,不是用來做實驗的... Ph.D.的訓練過程才是拿來做研究的... : : 應該這樣說:"會作研究"的醫師或"喜歡做研究"的醫師在醫院的定位為何?: : : 如果研究型醫師是一條可行的路,這樣面對病人的機會也會減少, : : 是否會大大降低醫療崩壞,濫訟的威脅? : 以目前來說, "純研究型醫師"空間並不大 : 這是因為台灣臨床loading太重. 如果你佔一個醫生缺,科內各種業務你都不作, : 科內其他vs也不會太爽 : 當主治醫生不是只有看固定門診/看住院病人這兩項業務 : 代診/寫申覆/支援檢查/支援分院 才是佔住大宗時間的業務 : 除了少數有極好的環境 (台大和北榮有所課的教研部/醫研部主治醫師, : 名義上是讓你全心作研究,實際上....也的確有些是在全力作研究,但有些...不予置評) : 之外,其他的地方,即便你很會作研究寫paper,你臨床loading還是少不了太多 : 除非你的科你的醫院很需要你這paper製造機, : 你可以以此去談,讓你班數少一點 : 我同學就是某院的急診vs, 是全院的paper產量第一名, : 談到的條件就是每個月少.......兩班 (15-->13) : 所以最好不要期待你可以臨床loading是別人的一半以下, : 這種位置不是沒有,但可遇不可求. 應該說台灣的環境造成這樣的 只有臨床才賺得到錢...所以變成: 你要走純研究可以啊,只是薪水就是一般的醫學院教師薪水, 你要頂著M.D/Ph.D.光環,然後拿著七八萬在醫學院教書做研究也可以 但是大多數人都會眼紅同學拿的薪水,所以非得在醫院兼職做臨床,薪水才比較高 補充說明:因為你剛進基礎,會覺得做實驗很有趣,等你開始有自己的計畫 有申請研究經費,知道有多難要錢 還有研究材料、助理有多燒錢的時候... 還是會懷念臨床生活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246.8 ※ 編輯: genji 來自: 114.37.246.8 (05/23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