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天(應該是昨天了Orz)去看了南方影展,看的影片就是單車上路,寫了一咪咪小小的 心得,第一次貼在電影版上跟大家討論^^"請各位達人鞭小力一點~ http://blog.pixnet.net/lyic/post/769582  網誌有官網連結和原著劇本連結。 下為本文,有小雷喔! 晚上跟阿春一起去看了南方影展【單車上路】,去看的原因有八成是因為阿春已經完全迷 上單車了,反正去看看也不錯,那就走吧! 單車上路的故事簡介看這邊(連不上請多包含,無名實在是....囧) http://www.wretch.cc/blog/roadintheair&article_id=3617227 單車上路的原著劇本看這邊(92年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甄選最佳劇本獎) http://www.gio.gov.tw/info/movie/92screenplay/bike.pdf 先說說兩者的差異吧,原著劇本主要是兩名男主角在蘇花上旅行的過程,途中有爭執、歧 見、鄙夷、擔憂、合作等等不同的情緒。電影版本多加了兩名女主角,揉進愛情和曖昧等 等因素,男主角之一的職業也從原本的上班族變成了警察,使得後來的劇情發展更為戲劇 化。 由於原著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著筆的時候自然有寓教於樂的效果在裡面,張友漁(原著 者)藉由主角的台詞說出了蘇花公路的歷史與美麗,(順便宣傳了一下作者反蘇花高的立場 。)但更值得重視的是:原著在兩名主角焦躁的情緒刻畫上相當用心;本來嘛,帶著秘密一 同旅行的陌生人間,一定會有著不信任、無法理解甚至輕視的態度。於是在張友漁的字裡 行間,我看到阿國和阿義對自己的不安(一個是被貼上壞孩子標籤很久的小流氓,一個是 一念間順手牽羊的農村孩子)、對對方作為的輕視(兩個小賊互相輕視彼此)、爭執的時候 你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會下意識的遮掩自己不想面對的那一部份,說著說著才又不自覺地自 省。當旅途結束的時候,主角們也對過去錯誤的一切做好了整理,就像阿國三千字整整齊 齊的悔過書,沉澱之後再出發。 但是咧,由於電影廠商的立場─一部片應該要有女主角。所以單車上路的電影版本變成了 四個主角─兩男兩女,除了阿國還是愛偷東西的小混混,阿義從原本平凡的上班族變成了 執勤失當害死同袍的警察,阿妹是逃避現實尋找母愛(?)的單親少女,Julia則是克服氣喘 勇闖世界的加拿大女孩。恕我用一句很殘忍的話來說:這簡直是個災難。 故事中的主角越多,支線就越容易複雜,每個主角背後的故事越沉重,在情緒的處理上就 越困難。而很不幸的,導演似乎沒有時間去發展出細膩的情感。於是在揉捏了愛情跟逃亡 冒險的鏡頭裡,一瞬間我以為我到了古惑仔或是台灣霹靂火的片場。 我知道導演試圖要說的故事:四個年輕人在面對生命的困境時,企圖藉由一段旅程,逃到 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沉澱一下再出發。在出現愛情情節之前也的確表現的不錯,只是 當阿國跟阿妹坐上屋頂以後.............我整個人都要捲起來啦~(這可以視為是彆扭的 形容詞)。之後加入Julia與阿義的感情戲,以及Julia意外身亡後的三人逃亡過程,都因 為太過聳動而讓我感到錯愕不已(在隧道裡掏槍躲警車是怎樣),我自認是一個很愛看戀愛 情節的人,只是......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麗,這兩對患難情侶也太直接了當了吧? 片商怕在只有兩位男主角的情況下讓「男人間的友情」變成「斷背山情緣」,我卻覺得原 著劇本中那種單純煩惱著未來和「我該怎麼辦?」的男孩對話,比電影裡一拍即合的戀情 深入且細膩多了。其實,會去看國片的觀眾本來就屬小眾,而且大部分比我更難養,如果 要拿這樣的劇情去讓這些觀眾滿意,恐怕有點困難。 糟糕,這部片好像被我講的有點一文不值?當然不是啦,導演在運鏡跟描繪蘇花場景的時 候下的苦心真的大家都看的見,配合場景所進行的劇情走向也很成功,李導演真的帶我們 走了一趟蘇花─而且讓你想要親自騎一遍蘇花,這樣的影響,沒有那段精彩的空拍(據說 是好萊塢的團隊!)是要打點折扣的。即使片中完全不提原著主角們所說的「蘇花公路是 中央山脈女神裙邊的蕾絲帶」,你還是可以在湛藍和濃綠的色塊裡,嗅到清水斷崖下浪花 擊岸時的海鹽味。以一個花蓮人這麼說似乎有點偏心,但是我誠摯的認為,蘇花的確有種 讓人流連忘返的魔力。 總結來說,「2006年最清新的公路電影」,單車上路還是值得一看的。而且看完了之後, 請盡情享受那躍躍欲試的環島大夢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7.188.82
ginshop:雷很大阿~~~尤其是主角之一掛了 11/09 01:56
lyic:那我改一下好了 11/09 17:44
eddierau:李國毅呀 唉 11/09 22:13
aurorahuangh: 推,寫得很棒! 07/29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