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華麗的致敬 現在,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來談張藝謀的「《臥虎藏龍》後三部曲」了。 關於張的影響焦慮這點,現在才來寫文章討論根本談不上創見,事實上明眼人在當初 《英雄》上片時早就會有這種感覺,連影劇新聞記者都知道該問問張導是不是意圖與李導 一爭高下。當時張藝謀是否認這點的,他自行分析兩片的不同是「《英雄》本身有歷史元 素,兩片題材不同無法比較」,看也知道這種話遁詞的成份多。以《英雄》的宣傳來看, 觀眾只會當它是部武俠動作片,絕不會當作歷史史詩片,說白了,找李連杰演主角的,不 開打還要看什麼?到了最近一部《滿城盡帶黃金甲》,才可以說武打的元素被減到極少, 歷史成為主軸(弔詭的是,片中歷史幾乎跟架空沒什麼兩樣),但是周潤發和周杰倫對打 的戲處理得比後頭黃金甲兵攻城戰還要細膩。無論用了多少說詞辯解,張藝謀在武打場面 費下多少苦心,不肯繞過《臥虎藏龍》的意志是昭然若揭的。 乍看之下,除去武戲不多的《黃金甲》不講,《英雄》和《十面埋伏》在武打的意境 塑造上也不亞於《臥虎藏龍》。然而多看幾眼,難免讓人覺得《臥》片在裡頭陰魂不散。 看《英雄》裡紅裝的章子怡對張曼玉死纏爛打,對手換成周潤發或楊紫瓊似乎也差不多; 李連杰和甄子丹在湖面上精采演出,整個感覺卻活像在《臥》片開場一個鏡頭的演繹擴寫 。更不用說《十面埋伏》裡的竹林激戰,根本已經有向《臥虎藏龍》致敬的意味。平心而 論,不能說這些鏡頭、動作的設計與李安相較有任何遜色之處,然而做為一個後起者,無 論是負責創作的張藝謀或是負責再創作的觀眾,鐵定無法滿足於這種成就的複製。在影響 的焦慮下,《英雄》、《十面埋伏》與《滿城盡帶黃金甲》,若無法跳躍式的超越《臥虎 藏龍》的格局,那麼勢必要利用更多元素的結合,證明其有站在現有基礎上發展進步的能 力。 不用我再贅言,已經有太多影評觀察到張藝謀的作法:學攝影出身的他,試圖利用這 項專長來單點突破。於是鏡頭上極為華麗的色彩構圖出現了,《英雄》裡在衣著、佈景上 染出大塊純色,《黃金甲》裡繪出通紅的內宮。強烈的視覺刺激讓色彩變成畫面上另一個 角色,獨立在其他的元素之外。發展出的極致就是《黃金甲》中的決戰場面,小小宮庭內 殿擠進雙方千軍萬馬,看起來氣勢恢宏。實際上大量的臨時演員連一個比較細膩的戰鬥動 作鏡頭都沒有,他們本身獨立出來的時候沒有意義,除了以一擋百的周杰倫以外,唯二的 演員叫做「黑色」跟「金色」。 張藝謀的苦心經營的確找到一個發展的出口。我並不是要說《臥虎藏龍》在這方面毫 無建樹,該片也有注意在不同的比武擂台染上不同的色系,所以才有灰撲撲的大漠、白慘 慘的北京城夜色和綠蒼蒼的竹林。然而最大的差別就是,《臥虎藏龍》裡的顏色只是背景 舞台,雖然在構築武俠鏡頭的美學中不可或缺,但並不站在第一線。而張藝謀的大片裡, 觀眾可以也必須去意識到配色的存在。我想沒有人在看《英雄》的時候會不去思考紅藍綠 白黑的意義,也沒有人無法在看《黃金甲》的同時躲開那刺目耀眼後的蒼涼感。即使《十 面埋伏》中的顏色存在比較低調,但在華麗的高彩度與強烈的對比助瀾下,還是搶去不少 戲份。 然而,這般慮心積慮的經營未必得到好評,我雖然認可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出口,但 並不表示發展的結果必然走向進步或成功。很遺憾地,三部曲以來,張藝謀的處理方式顯 得每下愈況,走火入魔,這點後文還會詳加評比。看到後來,我們實在緬懷像是過去《秋 菊打官司》那樣樸質的畫面構圖,四兩撥千金的故事敘述,在平淡裡反而引人無限回味。 像《黃金甲》這般用飽滿(或者該說壅塞)的構圖配上空洞的故事內容,除了欲蓋彌彰之 外,一點也沒有什麼可以挖掘的韻味。 從影響的焦慮來解釋,我想觀眾可以比較同情張藝謀的失敗。在黑暗的電影院裡我們 為張牙舞爪的色塊感到壓迫時,一定成份是分擔了李安壓在張藝謀身上的重量。越來越濃 烈舖張的填色方式,證明張藝謀自己都強烈不滿於那道無法跨越的「《臥虎藏龍》障礙」 ,而且很悲劇地,從《英雄》到《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再加強的挑戰力量最後都被轉化 成向前人致敬的牲禮。周杰倫在祭壇上向周潤發說他明知起義失敗還是要做,實在很諷刺 性的送給張藝謀自己一個大玩笑。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5.129 ※ 編輯: reke 來自: 61.64.65.129 (03/10 15:09)
sunev:錯字 "慮"心積慮 03/13 08:11
yiancc:第五段寫得很好! 08/05 12:50